- 年份
- 2024(2569)
- 2023(3844)
- 2022(3184)
- 2021(2859)
- 2020(2326)
- 2019(5255)
- 2018(5222)
- 2017(10600)
- 2016(5887)
- 2015(6857)
- 2014(6985)
- 2013(7201)
- 2012(7027)
- 2011(6458)
- 2010(6600)
- 2009(6455)
- 2008(6415)
- 2007(5972)
- 2006(5570)
- 2005(5194)
- 学科
- 济(24114)
- 经济(24005)
- 管理(17864)
- 业(15713)
- 中国(10770)
- 方法(10603)
- 企(10238)
- 企业(10238)
- 数学(9837)
- 农(9780)
- 数学方法(9779)
- 制(7340)
- 财(7251)
- 贸(6321)
- 贸易(6310)
- 易(6229)
- 银(6109)
- 银行(6106)
- 行(5927)
- 农业(5626)
- 业经(4886)
- 融(4572)
- 金融(4572)
- 体(4209)
- 税(4161)
- 制度(4073)
- 度(4073)
- 资源(4000)
- 税收(3956)
- 收(3930)
- 机构
- 大学(94670)
- 学院(94143)
- 济(41702)
- 经济(40836)
- 管理(35322)
- 研究(32187)
- 理学(29577)
- 理学院(29273)
- 管理学(28897)
- 管理学院(28737)
- 中国(27100)
- 财(22280)
- 京(20819)
- 科学(17694)
- 财经(17129)
- 农(16821)
- 所(16429)
- 经(15422)
- 中心(14568)
- 研究所(14451)
- 江(14212)
- 北京(13719)
- 农业(13396)
- 业大(13376)
- 经济学(12874)
- 财经大学(12603)
- 范(11982)
- 师范(11889)
- 经济学院(11790)
- 院(11443)
- 基金
- 项目(53836)
- 研究(41633)
- 科学(41621)
- 基金(38294)
- 家(32976)
- 国家(32715)
- 科学基金(26870)
- 社会(26537)
- 社会科(25105)
- 社会科学(25100)
- 省(20149)
- 基金项目(19889)
- 教育(19014)
- 编号(17944)
- 划(17180)
- 资助(15912)
- 自然(15684)
- 成果(15394)
- 自然科(15203)
- 自然科学(15196)
- 自然科学基金(14908)
- 部(12878)
- 课题(12297)
- 重点(12090)
- 发(11890)
- 国家社会(11015)
- 性(10866)
- 教育部(10830)
- 制(10791)
- 人文(10509)
共检索到149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温福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期。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安全的粮食,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国家应该尽早出台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壤输入,从而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更严峻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并将继续占用大量耕地。虽然我们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占去的是良田沃土,补回来的却是低产田,有的甚至是"兔子不拉屎"的劣地,致使我国中低产田面积由"十五"末期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黄晓宇 郑振源 邵晓梅
研究目的:探讨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和措施。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研究结果:耕地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农用地质量下降和农业生产能力低下,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研究结论:现阶段应多管齐下,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不仅要高度重视土地污染问题,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而且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力度,改变强调数量为主的占补平衡观念,代以新补耕地数量、产量不低于被占用耕地数量、产量的双向衡量标准,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 土地利用 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欧胜彬 苏雪华
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的数量有关,更与耕地的质量有关。我国的耕地土壤地力贫瘠,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比非常高,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了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本文试图分析耕地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施耕地生态修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土壤 污染 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奇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人类为增加其粮食产量采取了外延性盲目开拓耕地和对耕地不断强化现代要素投入两种主要方式,在获得粮食增产的同时,均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70 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日趋觉醒,走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思潮。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耕地资源开发中。走高效集约道路,加强管理和保护,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口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开发保护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博
耕地资源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体上二者呈现正相关性。一方面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起着根本性的保障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具有反作用,当粮食供给不足时耕地资源的各种压力增大,出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资源进入非安全状态。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耦合主要表现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
关键词:
绿色革命 劳动力外溢 耦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术魁,彭补拙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基本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想支配下,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国内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借其基本解决了10多亿国民的吃饭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新增耕地数量多、耕地质量下降严重,耕地面积的保有倍受关注、耕地集约利用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崇尚粮食区域自给、主产区优势未能发挥。在当前,积极借助粮食国际贸易巩固我国粮食安全成为必然,因而据此调整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思路迫在眉睫,具体就是,适当压缩劣质耕地,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进一步借助科学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障 检讨 调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正山
一些学者认为,粮食产量低于一定的数量,就意味着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或者存在粮食危机;播种面积低于一定的数量,意味着中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但本文认为,建国以来的数次粮食价格上涨,与耕地面积没有直接关系。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政策、投入等因素,而非耕地面积。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者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保障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禁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封志明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关键词:
粮食 耕地 人口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洋 董雨瑞 李姿莹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耕地碳汇 粮食安全 协同 制度完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胜祥 贺立源 鲁明星 黄魏 陈杰
湖北省江陵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耕地资源减少和粮食安全目标的矛盾,以及粮食复种指数存在的上升潜力,阐明通过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实现粮食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指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我国复种指数提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复种指数 粮食安全 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谁来养活中国、怎样养活中国是当前国内外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粮食供给和粮食增产的因素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和粮食增产途径并不源于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及国际贸易,而是源于技术和生产条件。前者主要是复种指数提高和良种的推广,后者主要是化肥的施用。粮食安全则主要依赖于种子技术改革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其次是提高复种指数和化肥施用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玉华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持续扩大。在相当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挑战。而坚持最严耕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按照耕地保有量1.2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亿吨左右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
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生命线 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