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2)
2023(7826)
2022(6513)
2021(5654)
2020(4434)
2019(10130)
2018(9598)
2017(18967)
2016(10159)
2015(11110)
2014(11280)
2013(11116)
2012(10775)
2011(9844)
2010(10380)
2009(9787)
2008(9397)
2007(8698)
2006(8181)
2005(7695)
作者
(29033)
(24386)
(24272)
(23352)
(15761)
(11391)
(10947)
(9322)
(9232)
(8909)
(8607)
(8070)
(7911)
(7843)
(7822)
(7571)
(7223)
(7082)
(7042)
(6726)
(6324)
(5943)
(5837)
(5714)
(5701)
(5578)
(5257)
(5225)
(4896)
(4750)
学科
(65578)
经济(65542)
管理(31420)
(27254)
(20541)
企业(20541)
方法(18332)
地方(18127)
数学(16499)
数学方法(16328)
中国(15058)
(14169)
地方经济(12841)
(12505)
业经(11567)
(10267)
农业(9896)
(9580)
(9455)
(9210)
贸易(9200)
(8876)
环境(8340)
(7937)
金融(7937)
(7885)
银行(7879)
(7782)
及其(7774)
(7641)
机构
学院(152838)
大学(150254)
(79599)
经济(78147)
研究(57165)
管理(57030)
理学(47839)
理学院(47350)
管理学(46758)
管理学院(46458)
中国(44204)
(36433)
(30704)
科学(29762)
(28184)
财经(27713)
经济学(25850)
中心(25312)
(25026)
研究所(24893)
(24817)
经济学院(22858)
(20698)
(20502)
财经大学(20057)
北京(19889)
(19280)
师范(19175)
(18979)
业大(17287)
基金
项目(90838)
科学(72569)
研究(70480)
基金(66087)
(55897)
国家(55444)
科学基金(47954)
社会(47435)
社会科(45138)
社会科学(45130)
(34838)
基金项目(32999)
教育(31656)
(28402)
编号(28181)
资助(27990)
自然(27823)
自然科(27153)
自然科学(27147)
自然科学基金(26664)
成果(23993)
(21952)
(20609)
重点(20480)
课题(20374)
国家社会(20041)
发展(18876)
(18576)
(18519)
教育部(18166)
期刊
(99648)
经济(99648)
研究(55786)
中国(31594)
(27486)
管理(23517)
(19374)
(18336)
金融(18336)
经济研究(17513)
科学(17172)
学报(16544)
教育(15269)
财经(14755)
技术(14385)
业经(13853)
大学(13545)
农业(12936)
(12934)
学学(12846)
问题(12310)
(10422)
技术经济(9757)
国际(9297)
世界(9050)
统计(8891)
经济问题(7900)
(7766)
经济管理(7762)
现代(7391)
共检索到252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王希坤  
一、深化企业改革,培育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市场主体。经济增长质量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而只有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会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投资效果,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保平  魏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品供给。结构转化能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改善要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社会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动,并与社会供给结构不再相互适应。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行业配置稀缺资源,从而提高单位资源的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先红,付春晖  
提高湖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对策胡先红,付春晖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也多次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湖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据此,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进,程志明  
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决策参考许进,程志明近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的问题已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根据老河口市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如何提高工业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健  
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毛健一、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则是指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明  王国定  
针对目前山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提高山西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包括稳步实施制度创新、有效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课题组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1.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中,一般有4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子云  
第一,抓好制度顶层设计。在产业政策取向上,要更加鼓励和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在税务政策取向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与财政资金支持。在信贷政策取向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给予更加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在考评制度设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尚鸣   静雁  
名牌产品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工业精华的集中体现,是一国经济真正走向开放,步入国际经济舞台并占据重要位置的支撑。这些年来,在不断理顺的经济体制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批名优产品,强有力的支持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推动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但在日益开放的经济中,我们也面临着蜂拥而到的国外产品的日益严重的挑战。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在今后若干年内,如果我们的一批以名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辛欣  任保平  
一国经济增长包括城市和农村两部分的增长,经济高质量的增长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城乡协调度视角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度指标并结合经济史,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乡协调度做出描述与分析,并探究造成我国城乡协调度波动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协调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从城乡关系而言,二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桎梏;我国城乡关系演变与政策变化所引致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相关体制并深化改革就成为了提高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