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0)
2023(11433)
2022(9422)
2021(8489)
2020(6838)
2019(15523)
2018(14988)
2017(28217)
2016(14943)
2015(17022)
2014(16871)
2013(16867)
2012(16105)
2011(14728)
2010(14734)
2009(14277)
2008(13849)
2007(12353)
2006(11294)
2005(10842)
作者
(42883)
(36075)
(35950)
(34404)
(23052)
(17020)
(16197)
(13852)
(13690)
(12770)
(12746)
(11794)
(11777)
(11708)
(11594)
(11167)
(10643)
(10431)
(10357)
(9765)
(9236)
(8652)
(8490)
(8262)
(8244)
(8075)
(7916)
(7604)
(7119)
(6982)
学科
(86537)
经济(86428)
管理(49056)
(41992)
(33616)
企业(33616)
方法(28939)
数学(25882)
数学方法(25753)
中国(23959)
(20525)
地方(18564)
(18419)
(18031)
业经(16438)
(14743)
贸易(14728)
(14368)
(13715)
(13581)
地方经济(13043)
(12804)
银行(12793)
(12788)
金融(12786)
环境(12702)
(12338)
农业(12099)
(11387)
财务(11365)
机构
大学(229757)
学院(226012)
(116466)
经济(114656)
研究(85817)
管理(83532)
理学(70874)
理学院(70098)
管理学(69372)
管理学院(68924)
中国(67673)
(55249)
(48348)
科学(44103)
财经(42963)
(41903)
经济学(39233)
(39198)
中心(37279)
研究所(37227)
经济学院(35051)
(33498)
财经大学(31916)
北京(31359)
(30803)
(30679)
(27244)
师范(27052)
业大(26283)
(25323)
基金
项目(142065)
科学(114605)
基金(108170)
研究(106978)
(93252)
国家(92583)
科学基金(79884)
社会(74940)
社会科(71394)
社会科学(71382)
基金项目(55546)
(50487)
教育(48109)
自然(47010)
自然科(45938)
自然科学(45926)
自然科学基金(45192)
资助(44410)
(42952)
编号(39600)
(34456)
成果(33595)
国家社会(33591)
(32698)
重点(32424)
(31628)
教育部(30633)
中国(30369)
人文(29105)
(28982)
期刊
(135818)
经济(135818)
研究(80376)
中国(49525)
(44098)
管理(34601)
学报(29841)
科学(29604)
(29041)
(24773)
金融(24773)
大学(24412)
财经(23898)
经济研究(23512)
学学(22993)
(20787)
教育(20029)
农业(19351)
技术(18753)
问题(17686)
业经(16890)
(16503)
世界(15306)
国际(14870)
技术经济(12891)
统计(11262)
经济问题(10860)
(10765)
经济管理(10303)
现代(9917)
共检索到365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龚锋  陈子昂  
本文检验了地方增长目标“加码”对地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局部投影法的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当年制定的增长目标相对于省级的加码幅度增大,在此后的1—3年内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但会对其之后6—10年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产生不利影响。理论和机制分析表明,设置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短期、轻长期”的逆向激励效应,引导其更多地安排短期刺激资金,降低具有长期增长促进效应的投资,最终对地方长期增长潜力产生抑制效应。据此,本文认为,应弱化GDP增长目标的硬性约束作用,激励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合理增长目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颖  缪海斌  
杠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杠杆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在杠杆率处于一定高度时,降杠杆是否会抑制经济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12个国家1997—2016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杠杆率及其特征变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杠杆率水平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杠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杠杆率增长速度过多偏离经济增长速度时,会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压效应,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危机前,杠杆率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危机后,杠杆率水平和杠杆率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降杠杆需要统筹考虑杠杆率的总量与结构、水平与速度、增量与存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孔群喜  王紫绮  蔡梦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的省级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从地区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考虑控制变量后,对外直接投资仅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相较于未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对自身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3)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特征后,不论企业的投资深度如何,向发达国家进行的投资行为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发展"质量型"经济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惠康  
本文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佳美  
组织创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创新行为通过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三个维度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由于组织创新是一个打破旧的组织系统、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旧系统被新系统替代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无序状态,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组织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约束分析,并提出组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文伟  李嘉琪  
在阐明房价泡沫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理论基础上,基于F?re-promont指数法合理测算我国259个地级市经济增长质量及分解指标,进一步采用面板和系统GMM模型分析房价泡沫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具体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房价泡沫总体上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增长,其影响路径为对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和对剩余混合效率的促进作用;东部和中部房价泡沫同样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增长;在13个经济圈中,5个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长江经济带、东北地区)内的房价泡沫显著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增长,且影响路径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政府财政独立性和投资无助于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磊玲  罗剑朝  
基于陕西省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陕西农村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短时期内,农村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按其贡献率的大小分别是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资本边际生产率、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以及农村储蓄率,但各变量的长期关系反映出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新伟  赵云君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粘性信息定价模型、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粘性信息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与论证发现:一是中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定价模式为双粘性模型,而非单纯的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定价模型;与单纯的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以及弹性价格模型相比,双粘性模型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数据拟合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描述中国商品市场的价格确定过程。二是从四种价格定价模式对经济变量的影响看,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最大的是双粘性模型,影响最小的是弹性价格模型;无论是从变量的响应时间,还是变量的波动幅度,双粘性模型对经济变量的影响都要大于其他三种价格确定模型对经济变量的影响,说明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此外,受冲击后,粘性价格模型下变量的波动方向与粘性信息模型下变量的波动方向具有趋同性,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模型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一致的。三是双粘性价格框架下经济主体的福利损失大于单纯的粘性价格与粘性信息框架下经济主体的福利损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红倩  闫海春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1-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门槛特征、动态变化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及显著的门槛特征;基于纵剖面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走势;基于横截面的个体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区差异显著。因此,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以及时间和空间差异,强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并弱化其负面影响,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浩  南锐  
本文基于1990—2012时间序列数据,对社会治理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基于2000—5012年中国31省域面板数据,对二者进行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治理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社会治理支出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各省域社会治理支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静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S/Y)及投入一产出系数都认为是固定的或是由外生变量决定的。从而忽略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现在,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以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拟通过AK模型,对这个前提本身作出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抑制,压低了储蓄率,影响储蓄到投资的转化,降低了投资效率,从而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AK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