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9)
- 2023(17630)
- 2022(14776)
- 2021(13615)
- 2020(11341)
- 2019(25831)
- 2018(25125)
- 2017(48985)
- 2016(26062)
- 2015(29315)
- 2014(29342)
- 2013(28806)
- 2012(26790)
- 2011(24314)
- 2010(24528)
- 2009(23250)
- 2008(22141)
- 2007(19878)
- 2006(17406)
- 2005(15720)
- 学科
- 济(126691)
- 经济(126577)
- 管理(76940)
- 业(74895)
- 企(60908)
- 企业(60908)
- 方法(54035)
- 数学(48558)
- 数学方法(48026)
- 中国(34727)
- 农(31486)
- 财(31432)
- 融(29393)
- 金融(29388)
- 地方(28165)
- 银(27961)
- 银行(27936)
- 行(26860)
- 业经(25450)
- 制(23890)
- 学(21596)
- 贸(21570)
- 贸易(21555)
- 农业(21536)
- 易(20918)
- 务(20038)
- 财务(19976)
- 财务管理(19928)
- 企业财务(19010)
- 理论(16907)
- 机构
- 学院(375957)
- 大学(373194)
- 济(169034)
- 经济(165739)
- 管理(147056)
- 理学(126332)
- 理学院(125105)
- 研究(124529)
- 管理学(123167)
- 管理学院(122471)
- 中国(100701)
- 财(77883)
- 京(75941)
- 科学(71285)
- 财经(61968)
- 所(61080)
- 中心(60135)
- 农(56500)
- 江(56456)
- 经(56188)
- 研究所(55000)
- 经济学(53629)
- 业大(50590)
- 经济学院(48267)
- 北京(47697)
- 范(46088)
- 财经大学(45844)
- 师范(45662)
- 州(44982)
- 院(44603)
- 基金
- 项目(245330)
- 科学(194966)
- 研究(182766)
- 基金(179407)
- 家(153626)
- 国家(152363)
- 科学基金(132654)
- 社会(118408)
- 社会科(112570)
- 社会科学(112543)
- 省(95856)
- 基金项目(93599)
- 教育(84183)
- 自然(83312)
- 自然科(81412)
- 自然科学(81388)
- 自然科学基金(79974)
- 划(79676)
- 资助(74552)
- 编号(74259)
- 成果(60297)
- 部(55252)
- 重点(54877)
- 发(54147)
- 创(51689)
- 课题(51041)
- 国家社会(49359)
- 创新(48346)
- 教育部(48272)
- 人文(47294)
- 期刊
- 济(186297)
- 经济(186297)
- 研究(112887)
- 中国(70313)
- 财(60789)
- 管理(53874)
- 农(50951)
- 学报(50940)
- 融(49461)
- 金融(49461)
- 科学(48479)
- 大学(39952)
- 学学(37677)
- 技术(34750)
- 教育(34171)
- 农业(33688)
- 财经(31468)
- 经济研究(31398)
- 业经(28921)
- 经(27045)
- 问题(23824)
- 技术经济(20754)
- 统计(20489)
- 贸(20083)
- 理论(18649)
- 策(18591)
- 商业(17305)
- 国际(16976)
- 业(16938)
- 世界(16850)
共检索到56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雨枫 冯华
基于BC1992个体效应模型,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来衡量科技经济融合度。结果表明,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经济融合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提高主要是通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实现的,但整体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呈现下降趋势,多省份出现了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呈现倒U形的情况。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提升科技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经济融合度;提升技术效率,打通科技向经济转化的渠道;突破规模效率倒U形拐点,增强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和维持配置效率增长趋势,优化现有体制机制,保障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关键词:
科技经济融合度 创新引领 随机前沿函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学理
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转变消费结构的根本途径郭学理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以柯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理论为依据,根据1983~1993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劳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国华
Cobb-Dauglas生产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生产函数,其参数的不同形态对应规模收益的三种不同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理论界特别推崇考虑其中规模收益不变类型,而对其它两种类型则基本不予采用(实际上等于是将其否定),从而导致了应用中许多不合理结论的出现。本文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一些探讨并辅以江西省建国以来48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C-D生产函数形式为佐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秋霞 高齐圣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阶段性划分,将我国1979-2006年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分为四个阶段;采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分别测算了不同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呈逐步增长的态势。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农业政策改革的成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等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西明
科技进步的基本概念源自经济学家对生产函数的研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我们发现科技进步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2002—2003年期间,贡献率竟然出现了负值,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增长速度方程 指标选择 贡献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智勇 黄鹤羽
本项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算,以寻求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计量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指出,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为22%,在15%~25%取值区间内。
关键词:
贡献率 科技进步 经济评价 营林产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贵舟 程国方
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的测算对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只有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居全国领先行列的省份——江苏来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还有赖于科技教育投入、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招商引资的力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江苏 科技进步贡献率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莉 林香红 付瑞全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元地 潘雄峰 刘凤朝
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生产函数方法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对大连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大连市未来近20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绍森 胡德龙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杰 王红涛
本文采用Cobb-Douglas函数建立因素分析模型,测得"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表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增强,但仍存在土地分散经营制度和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成果及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障碍;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强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贡献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卫国,李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高岚 林方杉
对索洛余值法在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测算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1991—2005年广东省林业的物质消耗、劳力投入,在此基础上测算"八五"、"九五"和"十五"广东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数值。通过分析和对比,对"十一五"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 索洛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