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
2023(1567)
2022(1441)
2021(1248)
2020(1030)
2019(2432)
2018(2316)
2017(5190)
2016(2630)
2015(2814)
2014(2835)
2013(2903)
2012(2827)
2011(2395)
2010(2428)
2009(2200)
2008(2037)
2007(1946)
2006(1710)
2005(1594)
作者
(7341)
(6318)
(6166)
(5951)
(3901)
(3003)
(2739)
(2355)
(2340)
(2274)
(2142)
(2080)
(2056)
(2055)
(2038)
(2023)
(1831)
(1742)
(1680)
(1573)
(1572)
(1512)
(1483)
(1469)
(1411)
(1408)
(1403)
(1359)
(1297)
(1259)
学科
(16557)
经济(16550)
方法(8576)
数学(8309)
数学方法(8271)
(6498)
管理(5833)
地方(4225)
中国(3927)
(3756)
企业(3756)
(3679)
(3460)
(3441)
税收(3366)
(3351)
地方经济(3220)
农业(2987)
(2699)
贸易(2695)
(2622)
(2587)
收入(2289)
(2042)
金融(2042)
业经(2032)
(1984)
银行(1977)
(1966)
(1883)
机构
大学(37104)
学院(36624)
(20802)
经济(20594)
研究(14029)
管理(13163)
理学(11277)
理学院(11166)
中国(11009)
管理学(11007)
管理学院(10945)
(9399)
经济学(7806)
科学(7614)
(7594)
财经(7373)
经济学院(7262)
(7091)
(6814)
研究所(6406)
(6230)
中心(6191)
财经大学(5531)
(5470)
(5199)
业大(5004)
农业(4839)
北京(4788)
(4243)
科学院(4133)
基金
项目(24500)
科学(19635)
基金(19018)
研究(17063)
(16966)
国家(16870)
科学基金(14304)
社会(12476)
社会科(11965)
社会科学(11965)
基金项目(9460)
(8937)
自然(8703)
自然科(8529)
自然科学(8527)
资助(8483)
自然科学基金(8394)
教育(7577)
(7376)
国家社会(5937)
(5915)
(5832)
重点(5776)
编号(5748)
教育部(5170)
中国(5041)
人文(4983)
(4945)
经济(4915)
(4909)
期刊
(20868)
经济(20868)
研究(12933)
(7268)
中国(7086)
学报(5721)
科学(5286)
管理(5194)
(5165)
大学(4470)
经济研究(4380)
学学(4330)
财经(3924)
(3890)
金融(3890)
(3500)
农业(3450)
技术(3283)
统计(3011)
问题(2955)
技术经济(2670)
(2480)
业经(2479)
(2437)
决策(2333)
教育(2177)
世界(2122)
国际(2006)
(1972)
(1835)
共检索到57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潜在增长率是指经济增长的供给方因素,而不是需求方因素,这种性质决定了提高潜在增长率、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着力点在于供给方,即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刺激需求的"三驾马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终究要经历从二元经济赶超型发展向新古典稳态增长的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也是正常的。事实上,如果这个国家真正进入到高收入水平上的新古典增长阶段,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每一步增长的质量都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昉  
以1954年阿瑟·刘易斯发表其著名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为起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通常要经历一个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为特征的二元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积累的速度决定劳动力吸纳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一旦其他条件得以满足的话,人口红利可以支撑较高的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可以实现一个赶超的速度。在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霍天翔  周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总量或将突破110万亿元,名义GDP增速将在8%以上,两年平均增速5.1%左右,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约为15%,与2020年基本持平,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虽然如期完成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6%以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已无悬念,但要使2022年经济增长回归至疫情前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培育中国新经济及其政策着力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及其政策着力点第一,以构筑全球自由贸易网络为重点的自贸区战略。面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规则优势",中国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步伐,积极挑战美国等国家的新规则,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适当提高自由化标准,倒逼中国的市场壁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竞争带动经济结构升级。一是中国应以开放的心态和迎接机遇的眼光看待TPP发展。加快推进中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盛磊  陈垚彤  
生产率是影响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全周期和子周期两种视角,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呈现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特征;未来我国将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036-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将更加接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战略目标,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宇  
利用1994年以来我国31个省份历史数据估算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水平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测算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外部环境影响,各省份潜在增长率在不变价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时会逐步走低;未来十年我国平均潜在增长率接近7%;当前全国潜在增长率略高于8%,未来两年达到高点8.5%后,随着更多省份越过转折点,全国潜在增长率会快速下降;202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到5%左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旸  蔡昉  
人口结构变化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人口红利消失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经在文献中被证实。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转变,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相似。我们分别对中国1980~2030年和日本1960~2010年的潜在增长率进行了估计,通过对比发现,与日本相似,由于人口结构变化,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将迅速降低。然而,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仍然坚持采用经济刺激计划试图维持之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并破裂,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可能远不止是"失去的十年"。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教训,避免采用经济刺激方案,人为推高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春  
文章使用改进型的变弹性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和我国各要素潜在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以需求侧为核心的扩张性政策难以更为持久的维持经济高位运行;尽管全国层面各类要素潜在增长率出现变化,但不同区域仍存较大差异。现阶段经济政策调整仍需根据各地实际差异进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若愚  
潜在增长率是在潜在产出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概念,指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增长率。潜在产出是指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条件下,在不引发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可持续的最高产出。潜在增长率可视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晓明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资本投资效率逐渐下降,在技术进步未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传统的依靠低成本、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下行压力增大。然而,随着中国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经济社会结构已步入深度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市化进程等结构性因素正经历着内生变化,结构性因素对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走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经济增长在长期看"供给",在短期看"需求"。具体来说,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水平。而在短期,该国的实际增长率可能偏离长期的潜在增长水平,出现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的现象。如果是前者,通常还伴随通货膨胀和产能利用过高的问题;如果是后者,则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和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高于潜在增长率还是低于潜在增长率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陆旸  
我们根据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趋势,对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一定假设之后,估计了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见图1及表1)。我们采用的增长核算方程及其对中国潜在GDP增长率进行的估计,基于一定的外生假定条件,这些假设锁定了中国未来潜在GDP增长率和其他相关变量的发展轨迹。下面我们分别论述这些假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海斌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大幅放缓到2013年的7.7%。经济放缓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发达国家在危机后的经济调整导致全球最终需求放缓,迫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推动转为内需主导。从国内因素来看,最近两三年的经济下滑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继2008~2010年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近两三年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到中性。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结构性的放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经济增长在长期看"供给",在短期看"需求"。具体来说,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水平。而在短期,该国的实际增长率可能偏离长期的潜在增长水平,出现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的现象。如果是前者,通常还伴随通货膨胀和产能利用过高的问题;如果是后者,则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和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高于潜在增长率还是低于潜在增长率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