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2280)
- 2022(10821)
- 2021(9951)
- 2020(8369)
- 2019(19378)
- 2018(19126)
- 2017(36441)
- 2016(20293)
- 2015(22696)
- 2014(22471)
- 2013(22480)
- 2012(20683)
- 2011(18641)
- 2010(18451)
- 2009(16586)
- 2008(15939)
- 2007(13859)
- 2006(12036)
- 2005(10467)
- 学科
- 济(76367)
- 经济(76284)
- 管理(55272)
- 业(52103)
- 企(42665)
- 企业(42665)
- 方法(37350)
- 数学(32440)
- 数学方法(32037)
- 农(21471)
- 学(21468)
- 中国(19126)
- 财(17597)
- 业经(16986)
- 地方(15838)
- 农业(14586)
- 环境(14320)
- 理论(13322)
- 贸(13266)
- 贸易(13259)
- 和(13172)
- 易(12836)
- 技术(12616)
- 制(12282)
- 划(11725)
- 务(11065)
- 教育(11048)
- 财务(11005)
- 财务管理(10983)
- 企业财务(10408)
- 机构
- 大学(288294)
- 学院(285439)
- 管理(110970)
- 济(105245)
- 经济(102847)
- 研究(100843)
- 理学(97024)
- 理学院(95869)
- 管理学(93916)
- 管理学院(93460)
- 中国(70713)
- 科学(69521)
- 京(62388)
- 农(60479)
- 所(53276)
- 业大(52681)
- 研究所(49477)
- 农业(48311)
- 财(45179)
- 中心(44518)
- 江(41403)
- 北京(39132)
- 范(37632)
- 师范(37093)
- 财经(36910)
- 院(36476)
- 经(33700)
- 州(33333)
- 技术(32958)
- 省(32245)
- 基金
- 项目(207481)
- 科学(159963)
- 基金(148551)
- 研究(142915)
- 家(134105)
- 国家(133042)
- 科学基金(111349)
- 社会(86342)
- 省(83149)
- 社会科(81640)
- 社会科学(81613)
- 基金项目(79677)
- 自然(77068)
- 自然科(75196)
- 自然科学(75168)
- 自然科学基金(73795)
- 划(70777)
- 教育(64938)
- 资助(61567)
- 编号(56829)
- 重点(47573)
- 成果(45449)
- 发(44573)
- 部(43926)
- 创(43141)
- 计划(41992)
- 科研(40806)
- 创新(40287)
- 课题(39842)
- 科技(37827)
- 期刊
- 济(111376)
- 经济(111376)
- 研究(78752)
- 学报(59185)
- 农(54409)
- 中国(53759)
- 科学(50328)
- 大学(42542)
- 学学(40315)
- 管理(39492)
- 农业(37961)
- 财(32018)
- 教育(31574)
- 技术(23672)
- 业(20452)
- 融(19700)
- 金融(19700)
- 业经(18122)
- 经济研究(17171)
- 财经(17023)
- 业大(16956)
- 图书(16147)
- 科技(16059)
- 版(15324)
- 经(14428)
- 林业(14360)
- 问题(14289)
- 理论(13615)
- 技术经济(13524)
- 农业大学(13441)
共检索到405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时嘉 胡尚钦 罗有芳 张建辉 杨晓 毛建华
本文着重对钼素在棉花营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研究,特别对钼素棉花氮和硼营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丹 徐建忠 熊东洪 李登煜 贺积强
通过对四川乐山市、井研县、仁寿县和内江市9组紫色土样的分析, 在以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为代表的三种微生物中, 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为母岩的紫色土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别为8.3×106 个/克干土和8.2×106 个/克干土;遂宁组为母岩的紫色土放线菌数量最多, 为8.3×104 个/克干土; 霉菌数量最少, 为9.6×102 个/克干土。在不同利用方式中, 以松树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最低, 细菌2.9×106 个/克干土; 放线菌1.4×104 个/克干土; 霉菌2.7×102 个/克干土。各类紫色土中, 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细菌高于放线菌, 放线菌高于霉菌的特征, 即酸性紫色土中, 细菌7.0×106...
关键词:
微生物 数量特征 紫色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建勇 朱小梅 朱洪霞 王正银 蔡国学 漆华 韩准安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组合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可提高甘蓝产量,以处理N30P15K20Ca150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N30P15K20B0.2、N30P15K20。在N30P15K20基础上增施磷、钾肥产量降低1.42%,而配施钙、硼产量分别增加15.0%和2.69%。与CK(无肥处理)相比,肥料养分组合可提高甘蓝氨基酸、粗蛋白、Vc、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其品质。在处理N30P15K20基础上分别增施磷、钾肥,甘蓝氨基酸、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别降低4.07%、10.3%和9.25%,而配施钙肥其氨基酸、粗蛋白、Vc分别提高3.26%、2.16%和1.50%。在N30...
关键词:
肥料组合 酸性紫色土 甘蓝 产量 品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宪文 史学正 Coen Ritsema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关键词:
紫色土 径流 泥沙 土壤养分流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春燕 林超文 涂仕华 庞良玉 刘刚 黄盖群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 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关键词:
桑园 土壤 养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沧桑 孙锡发 何才富 官玉良
180 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30多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小麦产量。土壤类型不同, 其施钾效应不同, 增产效应依次为: 黄壤> 潮土> 紫色土。同一土类不同土属施钾效应有差异, 紫色土类棕紫泥上施钾效应不显著。氮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小麦施钾效应,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小麦对钾的需求愈迫切, 施钾边际效应增加。高氮施钾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好于低氮施钾效应。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可以作为衡量土壤供钾丰缺指标。在供钾水平为极低、低、中、高、极高的土壤上小麦施钾效果分别表现为极显著、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不明显。当土壤速效钾< 40ppm , 或缓效钾< 100...
关键词:
小麦 施钾 肥料效应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永毅 李忠意 白颖艳 刘莉
【目的】研究紫色土、黄壤和砖红壤在快速酸化过程中的酸化特征。【方法】将3种供试土壤在15 V·cm-1的外加直流电压梯度下进行连续30次,每次8 h的电渗析。并通过测定电渗析前后土壤的酸度指标、盐基离子含量以及在电渗析过程中土壤所释放的盐基离子含量来分析土壤的酸化特征。【结果】电渗析法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土壤的快速酸化,3种土壤的pH均降低至4.5以下的强酸化水平。电渗析后,3种土壤的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含量显著增加。紫色土、黄壤和砖红壤的交换性酸含量分别从3.35、0.23和0.76 cmo
关键词:
电渗析 酸化特征 紫色土 黄壤 砖红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伟 何宽信 程小强 刘礼文
为探讨紫色土旱地烤烟适宜水氮耦合模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水氮运筹对赣南紫色土旱地烤烟碳代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肥能够提高旺长期中部叶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追肥比例均能促进烤烟光合作用。旺长期和成熟期叶片干物质量、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灌水处理高于自然降雨处理;灌水和增加氮肥追肥比例能够提高中部叶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综上所述,合理的水氮运筹能够促进烟株的生长和代谢,进一步加大烤烟水氮耦合效应。
关键词:
水氮运筹 碳代谢 品质 紫色土旱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毓蓉 宫阿都 雷加容
比较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和安徽等地的石灰性紫色土粘粒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类型, 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 粘土矿物组成较黄壤丰富; 紫色土含多量水云母和石英。不同土壤分别还含有高岭石、蒙脱石、蛭石等。黄壤则主要含高岭石和石英。还研究了紫色土的粘粒活性; 分析了其与粘土矿物组成类型的关系以及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 粘土矿物组成 粘粒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姚先铭 朱巽
为了揭示土壤动物在紫色土壤改良和发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衡阳地区紫色土壤7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探讨了7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动物2994只,隶属于4门8纲30目,其中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12类.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动物 多样性 衡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燕 魏朝富 刘吉振 柴勇 陈兰
丘陵紫色土中含有大量的砾石,本文对重庆丘陵紫色土中砾石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紫色土砾石的容重、比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及化学组成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类紫色土的砾石含量为5.27%~57.78%,且粗暗紫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棕紫泥,不同尺寸的砾石含量随粒径的增大而下降;同一岩性山坡,砾石含量随坡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台土上,台后砾石含量高于台前砾石含量;剖面上的砾石含量基本上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此结果为研究山地丘陵土壤中砾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农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 砾石性质 砾石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晓玲 郑子成 李廷轩
【目的】研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在玉米成熟期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及磷素流失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预测评价、防治以及协调区域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微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成熟期,对平作、顺坡垄作及横坡垄作3种耕作方式的地块进行人工降雨,降雨强度为1.7 mm.min-1,历时40 min。研究人工降雨对地表侵蚀、壤中流量及其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顺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均最大,其壤中流及磷素流失最小;横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最小,而壤中流损失较大。不同耕作方式下壤中流总量虽然较地表径流少,但是其磷素含量却很高,总磷浓度均达到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黄晶晶 涂仕华 庞良玉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庞良玉 黄晶晶 涂仕华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一次性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地下水中氮浓度,加大了氮的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使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造成玉米减产。氮的主要损失载体是壤中流,平均损失量达5.08 kg.hm-2,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氮损失受雨强影响小,受施肥方式影响大,一次性施肥显著加大了氮的损失量。磷损失的主要载体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