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3)
2023(1814)
2022(1579)
2021(1512)
2020(1182)
2019(2669)
2018(2510)
2017(5014)
2016(2752)
2015(3036)
2014(3004)
2013(3071)
2012(2906)
2011(2790)
2010(2780)
2009(2596)
2008(2451)
2007(2178)
2006(1929)
2005(1856)
作者
(8797)
(7845)
(7363)
(7153)
(4824)
(3772)
(3287)
(2949)
(2826)
(2724)
(2711)
(2585)
(2558)
(2522)
(2412)
(2405)
(2275)
(2097)
(2004)
(1995)
(1844)
(1804)
(1795)
(1752)
(1721)
(1662)
(1659)
(1517)
(1503)
(1494)
学科
(14397)
经济(14388)
土地(9015)
管理(7415)
(7164)
方法(5570)
(5251)
数学(5182)
数学方法(5145)
(4964)
经济学(3748)
(3746)
企业(3746)
农业(3532)
问题(3296)
资源(3226)
中国(3009)
环境(2780)
业经(2455)
(2422)
(2391)
(1993)
技术(1909)
(1894)
地方(1871)
(1845)
(1818)
耕地(1810)
(1735)
贸易(1733)
机构
大学(42158)
学院(41700)
(18481)
经济(18155)
研究(16741)
管理(15647)
中国(13951)
理学(13084)
理学院(12897)
管理学(12677)
管理学院(12614)
(12011)
科学(10800)
(10286)
农业(9588)
业大(9161)
(8931)
研究所(8129)
中心(7996)
(7760)
(6837)
农业大学(6704)
(6350)
北京(6271)
财经(6241)
经济学(6200)
(6034)
资源(6015)
科学院(5787)
(5724)
基金
项目(29192)
科学(22988)
基金(22202)
(20641)
国家(20523)
研究(19360)
科学基金(17052)
社会(13345)
社会科(12680)
社会科学(12677)
自然(11510)
基金项目(11336)
自然科(11123)
自然科学(11117)
自然科学基金(10921)
(10426)
(9169)
资助(9114)
教育(8014)
编号(7165)
(6920)
重点(6630)
(6272)
国家社会(6172)
(5771)
(5563)
科研(5554)
计划(5544)
中国(5541)
(5523)
期刊
(20399)
经济(20399)
中国(13023)
研究(11772)
(10886)
科学(8697)
学报(7842)
农业(7624)
大学(5728)
学学(5526)
(5186)
国土(5149)
管理(4883)
土地(4810)
资源(4718)
(4307)
业经(3415)
技术(3247)
(3243)
金融(3243)
财经(3082)
问题(3079)
经济研究(2930)
(2766)
技术经济(2537)
业大(2357)
(2343)
教育(2280)
世界(2254)
农村(2120)
共检索到65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运龙  傅泽强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启胜  
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业生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以农业土地为基础的环境系统相互进行物能转换的统一体,其生态功能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物生产力和农业土地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协调生产能力。这是一种以生态功能为基础,以农业技术为手段,使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一种协同共进的复合生产力。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即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提高农业技术生产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土地生产率就是这三种生产力的统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缓释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农户顷均利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家庭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后,顷均利润的效果更明显。(2)种子费用、灌溉费用、机械服务费用对作物产量有正向影响,农药除草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预防性的还是控制性的。(3)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不计家庭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规模对顷均利润有正向作用;土地经营规模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细碎化阻碍了农户顷均利润的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缓释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农户顷均利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家庭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后,顷均利润的效果更明显。(2)种子费用、灌溉费用、机械服务费用对作物产量有正向影响,农药除草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预防性的还是控制性的。(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浩  于敏捷  
面积与土地生产率关系一直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争议话题之一。本文利用卜凯农村社会调查原始数据,以实证估计方法计算出小型、中小型、中型、中大型和大型农户的土地生产率差异,并验证了在传统农业中存在着耕地面积与土地生产率的负向关系,显现出"小农"优势。在分析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行为差异及外在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是造成"小农"优势的根本,而家庭生产行为差异是其外在表现,并直接引发了耕地面积与土地生产率的负向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鹏飞  雍国玮  李江凌  
分析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用同度量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耕地面积递减的严重性, 对不同程度发达地区人地关系紧张的内涵进行剖析, 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耕地保护同样重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谭梦  彭佳雯  
为分析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论文把这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产生了影响;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论文收集了1999-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通过相关检验,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①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要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土地专项督察比例(每提高1%,约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261 hm2,例行督察比例每提高1%,约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929 hm...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红忠 周启良  
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等重大问题。农业生产深受气候条件、距离市场的远近、种植方式、土地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但现有的文献没有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另有学者以欧美等大农杨的数据或者官方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我国农业是否采取规模经营政策.这并不切实际。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构成要素理论和科布一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建立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然后基于我国中西部七县(市)相邻的乡镇农户调查数据.分别对望江县水稻、南县水稻和棉花、耀阳市小麦种植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义  朱会义  
在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土地生产率无疑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出路,而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则需要科学地认识土地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选取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省内136个县(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不是由单一影响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地形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不同土地生产率水平地区内的主导影响因素明显不同,从而为如何提高区域土地生产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玉梅  
本文对土地生产率与中国茶叶出口关系进行国际比较,以探讨中国茶叶出口优势削弱的根本原因。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生产前十国与出口概况的比较分析和茶叶土地生产率与茶叶出口关系的相关回归分析,笔者发现世界茶叶土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世界茶叶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茶叶土地生产率是世界前十国最低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茶叶土地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是世界前十国最显著的国家。最后得出维持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恢复茶业经济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国内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大力提高中国茶叶土地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