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2)
- 2023(3181)
- 2022(2635)
- 2021(2156)
- 2020(1717)
- 2019(3709)
- 2018(3338)
- 2017(5684)
- 2016(3588)
- 2015(3897)
- 2014(4086)
- 2013(3979)
- 2012(3836)
- 2011(3369)
- 2010(3640)
- 2009(3496)
- 2008(3582)
- 2007(3472)
- 2006(3148)
- 2005(3194)
- 学科
- 管理(13057)
- 济(12889)
- 经济(12868)
- 业(10749)
- 企(9142)
- 企业(9142)
- 财(5466)
- 中国(5305)
- 制(4718)
- 农(4283)
- 方法(3950)
- 银(3701)
- 银行(3700)
- 务(3660)
- 财务(3650)
- 财务管理(3638)
- 业经(3621)
- 地方(3553)
- 行(3543)
- 企业财务(3510)
- 教育(3353)
- 学(3147)
- 数学(3035)
- 融(2956)
- 金融(2956)
- 数学方法(2949)
- 农业(2839)
- 制度(2767)
- 度(2767)
- 理论(2657)
- 机构
- 大学(49282)
- 学院(48122)
- 济(19112)
- 经济(18529)
- 管理(18088)
- 研究(16924)
- 中国(15234)
- 理学(14456)
- 理学院(14309)
- 管理学(14104)
- 管理学院(14007)
- 财(12048)
- 京(11107)
- 江(10054)
- 中心(9459)
- 科学(8540)
- 财经(8477)
- 所(7981)
- 州(7789)
- 经(7551)
- 省(7439)
- 农(7385)
- 北京(7272)
- 范(7074)
- 师范(7016)
- 银(6744)
- 研究所(6638)
- 银行(6518)
- 院(6305)
- 人民(6174)
共检索到91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众
2007年1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实现了"总对总"报送。为适应"总对总"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相继开发了反洗钱系统,实现了自动提取数据、自动报送,这对于完善反洗钱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对总"报送后,部分地区出现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激增的情况,笔者在某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加才 王申科
反洗钱制度安排的一项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这已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其质量的管理路径,具体包括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审计职能等。
关键词:
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质量 路径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静云
及时、有效地识别可疑交易是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的前提。制定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实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发挥反洗钱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反洗钱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金融机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增安
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的实施存在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的目标冲突、金融机构认识不一、报告的边际信息价值随报告数量增加而递减、制度安排缺乏成本效益性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制度假定忽略了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合作矛盾,掩饰了看似合法的非法交易的存在,高估了金融机构对客户行为的控制能力和监管与披露对洗钱活动的抑制作用。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金融机构与当局进行实质性合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崔幸之 王卫红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逐步规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及报告行为,有力地打击了洗钱活动。但与此同时,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监测制度还有一定缺陷,监测业务难以有效处理,监测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监测报告的报送程序欠规范等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制度体系,强化对可疑交易数据的分析,改进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标准,开发可疑交易报送程序系统,可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水平。
关键词:
反洗钱 可疑交易监测管理 完善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操基平
近年来,我国反洗钱领域可疑交易报告数据井喷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更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反洗钱制度有效性的质疑。海量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是金融机构在现行制度下为了降低反洗钱成本而过度采用机器替代人工报告可疑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深化防范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正确区分可疑交易,将合法经济符合特征的可疑交易剔除,从而减少可疑交易的总量;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机构法人监管制度,发挥金融机构主观能动性,提高可疑交易数据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制度 技术 可疑交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长卿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监管的核心。本文在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下,构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为零或很小、监管部门不处罚漏报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或实施单一处罚标准时,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失效;当合理设置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并区分可疑交易漏报情况实施分类处罚时,则可以实现监管目标。为此,应当提高可疑交易报告填报标准并加强审查,加强对金融机构漏报行为的处罚,并对金融机构未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而漏报、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但漏报两种情形采取差异化的处罚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可疑交易报告质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汤俊
本文认为从单家金融机构角度监测识别完整的洗钱活动策划实施过程是极为困难的,但可疑交易报告的监管又以单家金融机构为考评对象,可疑交易报告报送标准的主观性质、缺乏客观统一标准给监管检查评估带来困难。应着重对金融机构政策、制度、流程设置合理性、完备性进行评估。在手工监测分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国际公认切实可行的智能数据监测分析核心技术的引导与考核。
关键词:
可疑交易报告 绩效评估 反洗钱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正德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建立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金融机构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时,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业务实际,设计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体系,成为金融机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吴朝平
文章从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两方面对统计方法在我国反洗钱可疑交易鉴别中的应用问题作了探讨,并结合某家上市公司的现金交易数据对统计方法在反洗钱可疑交易鉴别中的具体应用作了实证分析。文章的结论是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出与一贯交易习惯明显不符的异常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正德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建立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金融机构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时,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业务实际,设计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体系,成为金融机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可疑交易 反洗钱 洗钱风险 监测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柏雪冬
本文结合我国反洗钱现状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反洗钱主体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督管理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反洗钱 主体 职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森
在洗钱方式、手段、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有效甄别出反洗钱可疑交易的线索,对于遏制洗钱犯罪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审计重要性分析在反洗钱可疑交易线索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分析 反洗钱 可疑交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朝平
分别从基于描述性统计与基于推断性统计可疑交易识别机制两个方面,就统计理论在反洗钱监测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理论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体系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康毅 朱宇斌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也在发生转变,新型支付方式的涌现导致洗钱手段不断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基层反洗钱工作面临的挑战政策层面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奖惩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洗钱上游犯罪界定范围偏窄,反洗钱顶层制度设计不足。我国反洗钱立法起步较晚,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不尽完善。近些年,我国司法机关破获的案件中,
关键词:
反洗钱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