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2)
2023(5212)
2022(4362)
2021(3658)
2020(2946)
2019(6636)
2018(6447)
2017(13129)
2016(6760)
2015(7482)
2014(7536)
2013(7824)
2012(7619)
2011(6890)
2010(7057)
2009(6688)
2008(6151)
2007(5706)
2006(5428)
2005(5210)
作者
(19779)
(17070)
(16683)
(16089)
(10714)
(7901)
(7499)
(6437)
(6401)
(6196)
(5953)
(5537)
(5510)
(5430)
(5311)
(5270)
(4972)
(4829)
(4766)
(4341)
(4260)
(4059)
(4021)
(3990)
(3952)
(3861)
(3560)
(3429)
(3348)
(3248)
学科
(58718)
经济(58689)
方法(18292)
数学(17050)
数学方法(16994)
管理(16498)
(16310)
地方(15247)
中国(12225)
地方经济(11931)
(11737)
(10178)
农业(9305)
(9041)
企业(9041)
收入(8720)
业经(8505)
(8389)
经济学(6783)
环境(6063)
(5992)
金融(5992)
(5886)
(5882)
贸易(5877)
产业(5729)
(5634)
(5618)
(5597)
劳动(5578)
机构
大学(106802)
学院(106690)
(64454)
经济(63624)
研究(41425)
管理(37742)
理学(32078)
理学院(31746)
中国(31383)
管理学(31347)
管理学院(31145)
(26948)
经济学(23323)
财经(21405)
(21369)
科学(21010)
经济学院(20810)
(20777)
(19540)
研究所(18512)
中心(17362)
(15996)
财经大学(15770)
(14652)
(14336)
北京(13757)
社会(12731)
科学院(12671)
经济研究(12311)
业大(12189)
基金
项目(64451)
科学(51649)
基金(49261)
研究(47334)
(42210)
国家(41927)
科学基金(36086)
社会(35108)
社会科(33479)
社会科学(33472)
基金项目(24720)
(23416)
资助(21150)
教育(20298)
自然(20217)
自然科(19776)
自然科学(19771)
自然科学基金(19422)
(18884)
编号(16937)
国家社会(16166)
(15504)
(15363)
经济(15239)
(14951)
重点(14390)
成果(13748)
教育部(13419)
发展(13402)
(13251)
期刊
(77306)
经济(77306)
研究(39253)
中国(21444)
(20032)
管理(15587)
经济研究(14711)
(13349)
学报(13223)
科学(12935)
财经(12187)
(10848)
金融(10848)
大学(10823)
(10778)
学学(10590)
问题(9911)
技术(9654)
业经(9080)
农业(8719)
技术经济(8112)
统计(7915)
世界(7223)
(7170)
经济问题(6448)
国际(6373)
(6319)
决策(6035)
经济管理(5730)
经济学(5704)
共检索到174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庆华  
本文认为,如何通过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目前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采用收入政策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适应是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劳动收入增长应采取的对策是:(1) 政府参与工资的形成过程;(2) 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3) 将收入政策体系纳入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庆华  
在世纪之交,如何通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由于我 国居民可支配的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差太远,出现了在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产品相对过剩的现 象。所以采用收入政策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适应是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 条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对不同学派有关劳资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与评析,批评了当前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不足,并主张使用Bhaduri-Marglin模型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笔者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在经济层面集中表现为增长质量问题。本文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过程-结果三维框架下,从人力资本、消费需求以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基于1998-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精确描述经济增长质量的分布动态演进,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在样本期基本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运用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计量等方法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劳动收入份额过低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与生产率效应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不仅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常进雄  朱帆  董非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GDP中投资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深刻影响了投资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初期,劳动力从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农业转移到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非农部门,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转移初期剩余劳动力丰富,企业支付给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出,导致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随着劳动力转移的持续进行,转移劳动力工资越来越接近其边际产出,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上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研究目标: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基于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构建理论模型,采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并通过收入分解方法延伸讨论劳动收入份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呈"U"形和拟线性趋势,与城乡收入差距为线性和拟线性趋势。第一产业需要增加资本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提高劳动收入。城乡内部及总体收入差距主要源于第二、三产业,提升劳动收入水平普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资本收入水平提升仅有助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研究创新:从产业内、产业间和总体三个层面完成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影响的考察。研究价值:从劳—资收入分配视角为转型阶段地区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立足巴杜里-马格林(Bhaduri-Marglin)模型,构建了有关劳资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地考察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刚  刘宏奇  孙翠兰  
文章根据投资的调整成本理论,引入价格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模型,得出了价格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曙光  彭璧玉  
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不仅通过消费需求作用于经济增长,还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需求结构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影响。高积累、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条件表明:现阶段,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已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工会力量等方面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詹新宇  张榕芳  徐丹丹  
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基础。但当做大“蛋糕”的压力持续增加、内生动力不足时,势必给分好“蛋糕”的政策目标带来挑战。为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视角构建增长压力测度指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压力负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时,大力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但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扭曲了辖区企业既有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资本密集度,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城市经济增长压力感知与压力转嫁、企业间与企业内压力承担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本研究不仅为探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山  许小年  
启动经济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增长率李山许小年中国的经济决策者们正面临着困难的选择,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并在抑制国内总需求——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出现,标志着面向市场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春  
本文所定义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剔除短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济所具有的长期增长能力。经济波动一般就是因为各种短期因素的干扰使经济增长率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比方说,现有生产能力为100,但由于突发大规模自然灾害或者消费者突然降低消费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实际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建伟  
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已从总量基本平衡转向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下降。预计我国人口规模在2022年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持续下降。我国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未来劳动生产率还将保持提升幅度逐年递减的平缓上升走势。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调走势,预计将从2019年的6.2%逐步下调到2025年的5.4%、2035年的3.9%和2050年的0.2%。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及早调整生育政策、就业政策,尽快落实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模式转换,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世杰  
两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述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但意犹未尽,根据近年一些新情况,再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