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2)
- 2023(10659)
- 2022(9030)
- 2021(8203)
- 2020(6760)
- 2019(15025)
- 2018(14829)
- 2017(28394)
- 2016(15270)
- 2015(17323)
- 2014(17296)
- 2013(17330)
- 2012(16664)
- 2011(15201)
- 2010(15512)
- 2009(14158)
- 2008(13518)
- 2007(12352)
- 2006(11318)
- 2005(10218)
- 学科
- 济(88071)
- 经济(88015)
- 农(50040)
- 业(41102)
- 农业(33412)
- 管理(31456)
- 地方(25826)
- 方法(25082)
- 业经(22261)
- 数学(21682)
- 数学方法(21532)
- 企(19499)
- 企业(19499)
- 中国(19458)
- 学(15088)
- 发(13896)
- 地方经济(13645)
- 制(13488)
- 农业经济(12628)
- 环境(11297)
- 财(11163)
- 贸(10999)
- 贸易(10993)
- 发展(10832)
- 展(10729)
- 体(10570)
- 易(10496)
- 策(9946)
- 及其(9799)
- 村(9639)
- 机构
- 学院(226180)
- 大学(219592)
- 济(101980)
- 经济(99934)
- 研究(83348)
- 管理(81087)
- 理学(69399)
- 理学院(68492)
- 管理学(67403)
- 管理学院(66962)
- 中国(62976)
- 农(60240)
- 科学(50544)
- 京(46048)
- 农业(45843)
- 所(42947)
- 业大(40540)
- 财(40283)
- 中心(39076)
- 研究所(38873)
- 江(37129)
- 范(32244)
- 师范(32013)
- 财经(31485)
- 经济学(30802)
- 省(30237)
- 农业大学(28785)
- 州(28525)
- 经(28397)
- 院(28247)
- 基金
- 项目(147823)
- 科学(115312)
- 研究(111706)
- 基金(104067)
- 家(90165)
- 国家(89191)
- 科学基金(75216)
- 社会(72648)
- 社会科(68248)
- 社会科学(68230)
- 省(62338)
- 基金项目(55900)
- 划(49166)
- 教育(48638)
- 编号(46964)
- 自然(45006)
- 自然科(43822)
- 自然科学(43810)
- 自然科学基金(43017)
- 资助(40434)
- 成果(37616)
- 发(36060)
- 农(33655)
- 重点(33091)
- 课题(32450)
- 部(32045)
- 创(30117)
- 国家社会(29712)
- 发展(29667)
- 展(29234)
- 期刊
- 济(131742)
- 经济(131742)
- 研究(68609)
- 农(65615)
- 中国(50975)
- 农业(44697)
- 学报(37276)
- 科学(34331)
- 大学(29079)
- 财(28581)
- 学学(27656)
- 业经(26122)
- 管理(25779)
- 融(22864)
- 金融(22864)
- 教育(22656)
- 业(20980)
- 技术(19433)
- 经济研究(18366)
- 问题(18278)
- 财经(15583)
- 农业经济(15212)
- 农村(15004)
- 村(15004)
- 世界(14423)
- 版(13707)
- 经(13689)
- 经济问题(13027)
- 资源(12928)
- 技术经济(12530)
共检索到356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水群 多杰
陕西作为一个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农业科技实力相对较强的一个地区,其农村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本文在分析陕西"三农问题"所呈现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出导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最主要原因,即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结论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改变陕西农村经济落后现状的关键。
关键词:
农民文化素质 陕西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卿 田蓁子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民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通过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治等素质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平
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战略选择。扭转当前农业徘徊局面靠科技,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也要靠科技,本世纪内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还是要靠科技,实现农业现代化更要靠科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芳肖 屈克林 黄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农村的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资金短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村消费市场不健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仍然不高。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继续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洪珍 张殿祯
增加农民收人要求提高农民素质。素质是指一个劳动者能完成某种工作和履行某项职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农民素质,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与身体状况。资料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关系。正如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的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长。只有搭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从体制和机构的结合上,制定并完善与科教兴农战略相适应的法规政策体系,只有劳动人民知识化,才能促进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建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大力提高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农民 道德文化素质 科学发展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林莉
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浙江省江山市创建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民教育上的作用,不拘泥成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发挥教育培训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江山市农村成人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
农民教育 实用技术培训 成人农技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商品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而且发展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在这个形势面前,作为经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钢涛 卫梦思
培育农民科技素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收入和工作性质、农村金融发展、培育途径是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的制约因素,要从激发农民主体的内生动力,优化外部培育环境、发挥各要素的合力作用,创新培育模式、综合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着力构建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综合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民科技素质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希敏
农村金融改革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从分析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的角度入手研究农村金融改革,本文则从研究农户意愿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希望从整体上把握农户、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户的真实意愿。根据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经济落后地区大多数农户实际对现行农村信用社有着积极的评价;农户是否从信用社取得借款对于是否认同信用社以及是否愿意参与金融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农户 借款 认同 金融合作意愿 实证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永红
通过对辽宁省农民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职业农民 素质 提高 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毅 张果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秦秋红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男劳动力汇入了进城务工的队伍,农业生产女性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农村女性现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由此也确定了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具体路径: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农村女性完成基础教育;注重生产需要,实现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加强部门配合,搞好农村女性技能培训工作;发展现代农业,吸引知识女性回归农业生产。
关键词: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 农村经济 教育贡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宝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