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7)
- 2023(8045)
- 2022(6738)
- 2021(6456)
- 2020(5113)
- 2019(11376)
- 2018(11204)
- 2017(22260)
- 2016(11997)
- 2015(13191)
- 2014(13317)
- 2013(13098)
- 2012(12355)
- 2011(11220)
- 2010(11635)
- 2009(10901)
- 2008(10900)
- 2007(10257)
- 2006(9468)
- 2005(8457)
- 学科
- 济(51445)
- 经济(51290)
- 农(49209)
- 业(41937)
- 农业(32763)
- 管理(28336)
- 企(22941)
- 企业(22941)
- 业经(20308)
- 方法(16314)
- 中国(15342)
- 策(12712)
- 地方(12445)
- 农业经济(12388)
- 制(12271)
- 数学(11604)
- 数学方法(11416)
- 财(11251)
- 发(10532)
- 及其(10295)
- 政策(9814)
- 村(9600)
- 农村(9580)
- 方针(9415)
- 理论(9366)
- 发展(9078)
- 展(9061)
- 述(8912)
- 阐(8911)
- 阐述(8911)
- 机构
- 学院(172738)
- 大学(165180)
- 济(74426)
- 经济(72798)
- 管理(67527)
- 研究(58786)
- 理学(57822)
- 理学院(57243)
- 管理学(56400)
- 管理学院(56061)
- 中国(47256)
- 农(46736)
- 农业(34832)
- 财(34182)
- 京(33858)
- 科学(33165)
- 业大(29394)
- 所(28819)
- 中心(28699)
- 江(28464)
- 财经(25682)
- 研究所(25511)
- 范(24257)
- 师范(24155)
- 经(23239)
- 州(21993)
- 经济管理(21161)
- 农业大学(21124)
- 北京(20979)
- 省(20787)
- 基金
- 项目(108321)
- 研究(87483)
- 科学(86469)
- 基金(77368)
- 家(65140)
- 国家(64297)
- 社会(58078)
- 科学基金(55693)
- 社会科(53481)
- 社会科学(53467)
- 省(43948)
- 基金项目(40307)
- 编号(38848)
- 教育(38584)
- 划(35209)
- 成果(32518)
- 自然(32213)
- 自然科(31442)
- 自然科学(31437)
- 自然科学基金(30911)
- 资助(30517)
- 农(28409)
- 课题(25886)
- 发(25318)
- 部(24782)
- 重点(23489)
- 性(23391)
- 国家社会(22693)
- 制(22299)
- 创(22277)
- 期刊
- 济(96718)
- 经济(96718)
- 农(54487)
- 研究(53526)
- 中国(40838)
- 农业(36806)
- 科学(24063)
- 财(24003)
- 学报(23278)
- 业经(22636)
- 融(21872)
- 金融(21872)
- 教育(21830)
- 管理(21194)
- 大学(19848)
- 学学(18800)
- 业(16162)
- 农业经济(14897)
- 农村(14628)
- 村(14628)
- 技术(13941)
- 问题(13675)
- 财经(12473)
- 经济研究(11952)
- 版(11026)
- 世界(11015)
- 经(10736)
- 经济问题(10212)
- 社会(10166)
- 农村经济(9515)
共检索到274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绍斌 李建平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钦荣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对常州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面貌进行了分样本类别分析,尤其对老龄化社会的认识及其参与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样本类别各方面的特征及行为差异比较明显,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心灵生活状态和老龄化社会认知及其参与状况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行为特征。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文化生活 分类别样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衰落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阎寒梅 朱志申 闵晓莹
文章基于辽宁省三个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3个人口学因素和居住安排、子女是否孝顺、与邻里的关系、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诉说心事的人、近两年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人活动6个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阎寒梅 朱志申 闵晓莹
文章基于辽宁省三个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3个人口学因素和居住安排、子女是否孝顺、与邻里的关系、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诉说心事的人、近两年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人活动6个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文凤 叶林祥
城乡人口流动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使得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都显著增加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认知状况,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抑郁程度;(2)社会经济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比社会人口因素更大;(3)在本文所考察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与朋友交往、休闲娱乐活动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最重要的提升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会活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度,是改善和维持他们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在对农村的主战场位置、老年人的需求状况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历时性地看,既有研究经历了从“资源匮乏”到“精神空缺”的老年需求定位转向,并基于客体本位视角提出文化公共品供给路径,但这种过于强调老年人的受众角色以及“物”的供给内容,忽视其精神需求实现于村庄主体间性的社会交往这一事实。伴随乡村社会转型,生产性交往、仪式性交往逐渐失去实质内容,而社会性交往因为“熟人社会”与“需求同质”双重条件支撑,被认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主要实践类型。然而,以公共空间衰落、公共文化异化、公共组织无为和公共利益脱嵌为表征的村庄“去公共性”,致使老年人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面临不少困顿。以迈向友好为取向,提出组织动员同辈群体与适老文娱活动、加强国家宣传下乡与村庄精英吸纳、重塑基层组织自主性与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土地确权模式和结平衡账机制四重路径,以促动社会交往所需的空间再造、文化亲和、组织有为和利益相关,推动“不分年龄、人人参与”的村庄社会交往秩序建构。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精神空缺 社会交往 去公共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小亚 刘金海
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精神健康 人口老龄化 农村居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学坤
持久的历史性的消除贫困运动使贫困在我国的政治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而与农民相关的精神贫困正在走入政治视野。城市正带给农民工持续的精神寂寞,在农民工发家致富的热切渴望中,缺少对于精神富裕的自觉期待,他们正成为文化消费的漂浮者。创新以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引导农民工现代生活观念的建立,建设农民工文化服务子机制,推动用工单位文化建设,重视"农民工文化"的文化价值等是超越这一困境的重要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夏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农民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重建 乡村治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谌启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建学校文化。通过课改试验区的调查分析,我们深切感受到课程文化生态中学生的存在状态,以及课堂文化生活中师生交往的若干误区。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与理解课堂文化的重建。
关键词:
课堂文化 学生存在 师生交往 文化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