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4)
2023(6748)
2022(5721)
2021(5393)
2020(4337)
2019(9594)
2018(9424)
2017(17957)
2016(10044)
2015(11097)
2014(11225)
2013(11197)
2012(10414)
2011(9476)
2010(9741)
2009(9027)
2008(9122)
2007(8513)
2006(7950)
2005(7119)
作者
(30224)
(25928)
(25199)
(24051)
(15719)
(12538)
(11313)
(9764)
(9700)
(9184)
(8829)
(8575)
(8042)
(7917)
(7767)
(7702)
(7672)
(7365)
(7235)
(7096)
(6376)
(6364)
(6224)
(6063)
(5811)
(5733)
(5689)
(5504)
(5336)
(5197)
学科
(48799)
(45522)
经济(45466)
(34655)
农业(32560)
管理(20295)
业经(16826)
中国(13697)
(13397)
企业(13397)
方法(13274)
农业经济(12384)
地方(12015)
数学(11988)
数学方法(11772)
(10759)
(10627)
人口(9844)
(9460)
农村(9440)
发展(8992)
(8892)
(8340)
(7927)
土地(7857)
(7808)
贸易(7802)
(7741)
(7605)
(7492)
机构
学院(148136)
大学(142172)
(62309)
经济(60980)
管理(54641)
研究(53430)
(50819)
理学(46761)
理学院(46235)
管理学(45419)
管理学院(45165)
中国(42924)
农业(38470)
科学(32945)
业大(31092)
(29954)
(28479)
中心(25978)
(25914)
研究所(25408)
(24858)
农业大学(23751)
(20590)
(20533)
师范(20373)
财经(19672)
(19182)
(18743)
经济管理(18682)
北京(18402)
基金
项目(95815)
科学(74967)
研究(72593)
基金(68071)
(59428)
国家(58759)
科学基金(49505)
社会(46901)
社会科(43868)
社会科学(43854)
(40022)
基金项目(36562)
(31882)
编号(31430)
教育(31373)
自然(29911)
(29710)
自然科(29172)
自然科学(29166)
自然科学基金(28664)
资助(26121)
成果(25117)
(22871)
重点(21320)
课题(21111)
(20946)
(19630)
国家社会(19229)
(18900)
发展(18702)
期刊
(81068)
经济(81068)
(58340)
研究(43753)
农业(39694)
中国(36096)
学报(25587)
科学(24390)
业经(20666)
大学(20291)
学学(19475)
(17873)
金融(17873)
(17717)
(17708)
教育(15153)
管理(15082)
农业经济(14710)
农村(14177)
(14177)
问题(12453)
技术(11953)
(10806)
世界(9609)
经济问题(9379)
农村经济(9342)
经济研究(9078)
财经(9046)
业大(8955)
资源(8909)
共检索到235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玉花  杨桂花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三农”问题极其严重。农村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形成“三农”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工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村资金净流出)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还有二元结构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澍卿  
一、农村人口素质的含义与衡量标准 农村人口素质是指居住在县城以下的各行各业人口的质量,其中以农业人口素质为主体。其含义与衡量标准与一般的人口素质是一致的。目前,学术界对人口素质(包括对农村人口素质)含义的理解不一致。1987年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农村人口理论讨论会上,主要提出四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素质是指特质、特征。他们借助计算机语言来说明,从功能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建勋,易法海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文章分析了湖北农村人口素质现状和对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湖北高教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湖北农村人口素质的建议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福光  
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当前种种严峻的事实表明,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普遍低下了。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占泉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普遍受教育层次低,生产力水平差,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延绵不断、毫无计划地生儿育女,以满足落后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臧良运  
由于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加剧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农村劳动力布局,建立农村清洁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废弃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胜  
最近,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农村人口出现无承包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对20个乡、50个村民小组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乡均存在一些农业人口无承包地的状况;50个村民小组中,无包产地人口遍及42个村民小组,占84%的面,计有元承包地人口167人,按调查总体单位计算,平均每个村民小组无承包地人口达3人以上。齐力乡麻柳九组、丰乐乡光芒一组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济民  
建国39年来,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有的项目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多数项目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中有40—80万有各种缺陷,其中盲、聋、哑有3万多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俊祥  
我国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经过八年改革,职工队伍进一步壮大,其素质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近几年来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不论是理论界还是领导层,都认为信用社职工队伍确实存在着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这一点似乎没有异议。但是在如何解决上,却由于对低素质的深层次原因认识肤浅,始终没有跳出“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圈子,因而一直没能走上根治的轨道。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宏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把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和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农业的人口状况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其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与现代社会人口生育行为的比较,分析农民多胎生育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农村人口控制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