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3)
2023(12872)
2022(10645)
2021(9547)
2020(8102)
2019(17972)
2018(18008)
2017(35169)
2016(18555)
2015(20858)
2014(20778)
2013(21099)
2012(19772)
2011(18097)
2010(18690)
2009(18195)
2008(18093)
2007(16657)
2006(15573)
2005(14360)
作者
(55392)
(46445)
(46328)
(43597)
(29091)
(21883)
(20866)
(17831)
(17390)
(16536)
(15884)
(15228)
(15026)
(14783)
(14336)
(13948)
(13443)
(13255)
(13217)
(13119)
(11665)
(11473)
(11204)
(10665)
(10597)
(10406)
(10250)
(10122)
(9355)
(9048)
学科
(108746)
经济(108630)
(86645)
(68629)
企业(68629)
管理(67497)
(47190)
方法(38379)
业经(32224)
农业(31191)
数学(30248)
数学方法(30077)
(26722)
中国(25648)
地方(22551)
(21233)
(18220)
财务(18195)
财务管理(18174)
技术(17311)
企业财务(17187)
(17043)
环境(16933)
(16630)
(16381)
(16225)
(15774)
贸易(15762)
(15318)
(15215)
机构
学院(292673)
大学(283758)
(142044)
经济(139695)
管理(117787)
理学(100456)
理学院(99582)
管理学(98508)
管理学院(97993)
研究(97171)
中国(80001)
(63684)
(58564)
(58251)
科学(53515)
财经(50133)
(48500)
(45701)
(45241)
中心(44634)
农业(44125)
经济学(43622)
研究所(43125)
业大(42953)
经济学院(39199)
北京(36899)
财经大学(36269)
经济管理(35698)
(35295)
(33405)
基金
项目(179038)
科学(143087)
研究(136152)
基金(131592)
(112037)
国家(110932)
科学基金(96715)
社会(92409)
社会科(87442)
社会科学(87417)
(71237)
基金项目(70050)
教育(58402)
自然(57961)
(56651)
自然科(56475)
自然科学(56459)
自然科学基金(55499)
编号(54859)
资助(52255)
成果(42680)
(41557)
(40537)
(39707)
重点(39398)
(39197)
国家社会(38877)
(36511)
创新(36442)
课题(36288)
期刊
(176549)
经济(176549)
研究(90125)
(59827)
中国(55279)
(49231)
管理(47140)
农业(40394)
科学(37797)
学报(36047)
业经(33028)
(32590)
金融(32590)
大学(29260)
学学(28461)
技术(27016)
经济研究(26640)
财经(25844)
问题(23695)
(22453)
(21041)
技术经济(19280)
教育(17887)
世界(17742)
(16289)
经济问题(15973)
商业(15619)
农村(15469)
(15469)
现代(15271)
共检索到45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学民  刘锦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持续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率,使生态良好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率形成整体聚合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快速增长,但年际间起伏大,尚未达到供求的稳定均衡。要想规避这方面的风险隐忧,唯有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率。其对策途径包括以下方面:构建有机肥与化肥的量化配比、建立农牧与化工类农资有机融合的物流大循环产业体系,达到生态文明下的多效率共赢;以城镇化带动土地有序流转,扩展种粮者土地经营规模,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将中低产田改造为"高基农田",增加土地生产率;实施"一重点、二到位和三结合"科技推广体系,达到多要素整合的高效率;依据资源综合禀赋,推进区域间产销均衡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学志  于晓媛  
耕地轮作在解决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耕地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两大关键问题时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耕地轮作是保证持久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耕地轮作要求我国必须从以往单一考虑粮食自给率转向兼顾粮食自给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基本安全两个层面上来,树立农作物多样性的粮食安全结构观。这也要求粮食安全指标要从谷物自给率转向更能体现种植结构多样性的宽保障口径的综合粮食自给率。目前谷物的过高自给率是以谷物之外作物的低自给率(即低综合粮食自给率)以及相应的耕地轮作受到抑制为代价。当前耕地轮作存在如下问题:东北平原一种粮食作物常年连作成为主导;粮食生产集中度过高,小麦生产表现的最为突出;单一的轮作模式常年连作;从轮作程度上看,整体明显偏低,三大粮食主产区长江流域最高,其次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最低。从总体上看,各地区应推行一种主导生态轮作方式辅助另外一种以上轮作方式的多样化轮作模式。东北平原推行玉米、水稻与大豆,或者大豆与小麦的主导轮作方式,辅助于玉米、水稻与小麦、青饲料等轮作,或者辅助于大豆与马铃薯、青饲料等轮作。华北平原推行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或者与甘薯、苜蓿等青饲料轮作。长江流域推行水稻与油菜、小麦、绿肥及青饲料等轮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白宏  
人多地少,可开垦荒地不多,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粮食的稳定供给不象发达国家那样简单。粮食稳定供给,即粮食安全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农业改革首先要保证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其次才是怎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粮食安全往往可通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这与他们面临的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是相对应的。而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经严重过剩,简单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势必导致农业劳动力更加过剩,加剧现有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进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照顾农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发辉  
本项目针对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生产条件及主要障碍因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综合应用农林牧和水利工程等新技术新成果。经三年实施,改善了农业生态及生产条件,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使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增加了2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27元。各项目工程正常运行和投产后,预计年增粮食530万公斤,年增农业总产值3833万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厚安  王雅鹏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3个粮食主产区2004-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地,从较低的投入水平、较大的地区投入差距、不完善的项目结构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所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课题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比较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晨   张燕媛  
[目的]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以期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发展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007—2019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1)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波动增长”趋势,农业碳排放量冗余4.43%,仍有一定减排潜力,区域内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2)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北高南低”,黑龙江处于安全水平,其余省份均低于较安全水平。(3)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稳步上升”发展趋势,从勉强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性不断增强。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统一,粮食安全是耦合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农地流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上升;农作物播种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升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耦合协调度上升,进而粮食种植方式、农业机械应用以及城镇化趋势应对策略均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地方应根据现状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建立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长期良性协调机制,进而推进农业低碳生产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仍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林林  金彦平  张安良  
随着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由粮食供需矛盾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一般来讲,粮食安全包括生产安全、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3个主要部分。其中,粮食流通作为联系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其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全杰  
落实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农业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确保农产品的增长适应人口增加其他部门高迅发展和向小康水平过渡的需要。现结合河北省的情况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