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0)
2023(10284)
2022(9161)
2021(8587)
2020(7172)
2019(16497)
2018(16619)
2017(31655)
2016(17322)
2015(19516)
2014(19475)
2013(19384)
2012(17716)
2011(15842)
2010(15631)
2009(13950)
2008(13361)
2007(11540)
2006(9869)
2005(8512)
作者
(51770)
(42804)
(42778)
(40362)
(27222)
(20673)
(19174)
(16946)
(16269)
(15217)
(14705)
(14376)
(13552)
(13501)
(13160)
(13102)
(13012)
(12893)
(12168)
(12055)
(10875)
(10445)
(10441)
(9643)
(9614)
(9601)
(9595)
(9357)
(8668)
(8558)
学科
(67047)
经济(66980)
管理(51261)
(49980)
(41945)
企业(41945)
方法(33880)
数学(29427)
数学方法(29109)
(17586)
(17177)
技术(16776)
中国(16528)
(15427)
业经(14873)
地方(13110)
农业(12224)
理论(11787)
(11632)
贸易(11627)
(11461)
(11295)
环境(11105)
(10189)
(10143)
财务(10124)
财务管理(10108)
(9610)
企业财务(9594)
教育(9484)
机构
大学(246743)
学院(244945)
管理(100487)
(92629)
经济(90520)
理学(87966)
理学院(87024)
管理学(85526)
管理学院(85099)
研究(81525)
中国(57364)
科学(54323)
(52949)
(42860)
(41685)
业大(40943)
(39209)
研究所(38596)
中心(36273)
(34253)
农业(33905)
北京(33397)
财经(32473)
(32102)
师范(31776)
(29802)
(29652)
技术(28438)
(28247)
经济学(26743)
基金
项目(177814)
科学(138400)
基金(127890)
研究(127350)
(112775)
国家(111887)
科学基金(95472)
社会(77836)
社会科(73741)
社会科学(73721)
(70240)
基金项目(68896)
自然(64263)
自然科(62732)
自然科学(62714)
自然科学基金(61584)
(59194)
教育(57915)
资助(52691)
编号(51631)
成果(40561)
重点(39619)
(38423)
(37704)
(37565)
课题(35231)
创新(35166)
科研(34181)
计划(33314)
大学(32532)
期刊
(95966)
经济(95966)
研究(68616)
学报(43529)
中国(43370)
科学(39307)
(38060)
管理(35769)
大学(31986)
学学(30206)
教育(27833)
(27739)
农业(27265)
技术(23932)
(15800)
金融(15800)
业经(15612)
科技(14898)
经济研究(14875)
财经(14869)
(14417)
图书(14354)
技术经济(13692)
(12560)
理论(12501)
问题(12295)
实践(11737)
(11737)
业大(11734)
(11610)
共检索到341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玉冬  杨静慧  刘艳军  黄俊轩  李建科  杨恩芹  柳树梧  
 为进一步提高八楞海棠遗传转化效率,以八楞海棠试管苗不同组织部位(叶片、叶柄、节间茎段、破坏生长点的茎尖)为外植体,在含有0,1,3,5,10mg/L除草剂草丁膦(glufosinate)的分化培养基(MS+4mg/L6-BA+0.2mg/LNAA)上进行筛选压力的确定,其中3mg/L除草剂为适宜的筛选压力;在此筛选压力下,以八楞海棠不同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其中破坏生长点的茎尖处理组获得的再生芽效率最高,通过对部分再生苗进行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均鉴定为转化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改丽  郭三堆  李淑君  陈志贤  赵俊侠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用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左右,最高达60%以上。愈伤组织转化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70%。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一般在30%左右,最高达60%。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DNA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实BT基因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珍  罗景兰  徐进  刘香玲  
以水稻品种ZH11和RBQ为材料,通过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有效愈伤组织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水稻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NMB培养基适合水稻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MS培养基适合愈伤分化;500mg/L谷氨酰胺或精氨酸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时温度25~28℃,暗培养,pH5.8;分化时温度25~28℃,光照1500~2000lx,12~14h/d,pH5.8;6 BA对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潮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为50mg/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万梅  巩振辉  吕元红  
以蕾期的芥菜生态型雪里蕻和圆叶芥为试材,在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GV3101的介导下,对影响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效果的真空渗入时间、根癌农杆菌悬浮孢子的浓度、渗入培养基、感染方式以及根癌农杆菌菌株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渗入时间为2 min/间歇30s/30s;菌液浓度OD600为0.8;渗入培养基为1/2MS无机+Bs有机;菌株采用强感染型的;对花蕾进行真空渗入,可以获得最佳转化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正旭  巩振辉  
在 GV310 1和 L BA4 4 0 4 2个农杆菌菌株的介导下 ,以 3个品种小白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communis Tsen et L ee)为试材 ,对影响小白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效率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小白菜基因型的转化效率不同 ,其中黄心乌的转化率最高 ;不同菌株的转化效率亦有差异 ,L BA4 4 0 4的转化效率高于 GV310 1;植株打薹后 10 d转化率高于其他几个时期 ;植株大小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叶  阳淑金  杜新平  董彬  任丽萍  房伟民  陈发棣  蒋甲福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组织培养转化后的叶片,利用GUS化学染色法和RT-PCR进行转化植株鉴定。[结果]菊花‘优香’瞬时表达的转化效率高达76.7%,外源基因(GUS)的表达水平也较理想,尤以第4和第5片完全展开叶(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数)表现最佳。经过34个月的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瞬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郑书星  
建立杨树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以山新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不定芽的高频再生体系,其再生率、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对再生苗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基本能够保持原有供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可以应用于试管苗快速无性繁殖及遗传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孙日飞  
以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能力不同的材料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小孢子植株再生能力的遗传特性。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能力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式,主要受核基因控制,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植株再生能力由隐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为7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洪波  仝征  李邱华  马超  KASUGA Mie  YAMAGUCHI-SHINOZA KIKaziko  高俊平  
【目的】培育耐寒性强的地被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Ramat.)Kitamura]新材料。【方法】以FallColor品种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胚状体诱导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外植体在添加0.75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15d,再进行分生培养,不仅能够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还能够诱导胚状体发生,并进一步诱导芽再生,最终93%的供试外植体通过胚状体途径获得芽的再生。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导入该品种。转化株在低温下的种子发芽率、扦插苗生长以及植株露地越冬生长状况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丛郁  渠慎春  乔玉山  姚泉洪  章镇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导法,对八棱海棠进行rolC基因转化,同时,利用gus基因瞬间表达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处理功率和转化缓冲液中二甲基亚砜(DMSO)对rolC基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SO为5%(体积分数)时,用80 W功率处理20 min,能够获得最佳的转化效果。在超声波最佳处理条件下转化486个八棱海棠叶片,共得到237个抗性愈伤组织和9株抗性苗,转化率为1.85%。GUS染色、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八棱海棠株系的基因组中整合了完整的外源rolC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兴民  余智莹  张萌  董瑞奇  陶建敏  
以二倍体和四倍体葡萄杂交获得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体细胞胚发生。采用的初生胚诱导培养基(SE培养基)为:NN69+1.80 mg.L-1NAA+0.4 mg.L-1水解酪蛋白+2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6 g.L-1琼脂;次生胚诱导培养基分别为:3/4MS+0.35 m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扩繁培养基)和MS+1.5 g.L-16-BA+0.2 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胚状体萌发培养基)。结果表明:初生胚诱导率为11.11%和16.67%,体细胞胚在扩繁培养基上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和SSR标记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炼  谢红江  杨文渊  王永清  潘翠萍  涂美艳  李靖  张耀勋  
从小种子育种途径出发,以79份大五星小种子再生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各份单株植株的13个叶形态特征值,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种子植株在叶形态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D=0.785),其中叶长(D=0.991),叶宽(D=0.994),叶柄长(D=0.982),叶柄宽(D=0.995),叶片厚度(D=0.987)等多样性指数居于前列,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个特征变异幅度很大,变异系数在9.84%~40.09%;UPGMA法将79份材料分为了6大类群,各个类群间叶表型各异且丰富;第Ⅰ类和第Ⅵ类表现最为特殊,明显区别于母本大五星。其中Ⅰ类表型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小荣  杨丽霞  李玲  
以8 d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胚轴能高效诱导花生植株再生,外植体在MS+3 mg/L TDZ+6 mg/L6-BA+1.5 mg/L NAA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不定芽分化,10 d时诱芽率达100%;不定芽接种到MS盐+B5维生素+3 mg/L TDZ+0.01%酵母粉培养基中15 d诱导出大量丛生芽;MS+0.5 mg/L NAA培养基较适合诱导丛生芽生根,25 d时生根率达82%。筛选确定35 mg/L潮霉素浓度为转化筛选压,以含AtRD29Ap∷GUS融合基因的根癌农杆菌侵染8 d龄上胚轴10 min,共培养3 d,经上述再生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晓珊  戴良英  刘雄伦  吴俊  宁约瑟  高佳  王国梁  
通过对粳稻品种日本晴及5个籼稻品种的研究,发现籼稻、粳稻在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最适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在MS,CC,NB培养基上,日本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37%以上,远高于各籼稻品种;与农杆菌液的共培养时间,籼、粳稻均以3 d为宜;转化后的籼稻抗性愈伤组织用40 mg/L的潮霉素筛选效果较好,日本晴则需用50 mg/L的潮霉素筛选;幼苗生根阶段,籼稻的潮霉素适宜质量浓度为20~30 mg/L,日本晴的潮霉素适宜质量浓度为50 mg/L;日本晴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强于各籼稻品种,hpt基因转化率也高于各籼稻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跃华  代勇  孙雁霞  徐世军  王晓蓉  
为了建立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L.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分别用发根农杆菌Ri1601、ATCC15834感染青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叶片、叶柄等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毛状根的有效方法被建立,借此为青蒿大规模遗传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