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
- 2023(249)
- 2022(155)
- 2021(134)
- 2020(109)
- 2019(248)
- 2018(199)
- 2017(367)
- 2016(219)
- 2015(249)
- 2014(249)
- 2013(230)
- 2012(207)
- 2011(190)
- 2010(190)
- 2009(165)
- 2008(160)
- 2007(158)
- 2006(165)
- 2005(161)
- 学科
- 济(1092)
- 经济(1090)
- 管理(633)
- 业(553)
- 中国(482)
- 企(389)
- 企业(389)
- 地方(362)
- 业经(360)
- 方法(356)
- 农(350)
- 数学(331)
- 数学方法(328)
- 发(257)
- 农业(256)
- 财(248)
- 产业(231)
- 制(226)
- 发展(226)
- 展(226)
- 信息(212)
- 信息产业(205)
- 总论(205)
- 城市(175)
- 体(166)
- 城市经济(160)
- 教育(152)
- 技术(143)
- 方城(134)
- 银(129)
- 机构
- 大学(3154)
- 学院(3055)
- 济(1414)
- 经济(1389)
- 研究(1296)
- 管理(1140)
- 理学(979)
- 理学院(966)
- 中国(950)
- 管理学(946)
- 管理学院(942)
- 科学(780)
- 农(764)
- 所(665)
- 京(655)
- 财(635)
- 农业(632)
- 研究所(611)
- 业大(568)
- 中心(564)
- 江(534)
- 省(521)
- 院(508)
- 财经(465)
- 经济学(438)
- 经(427)
- 范(421)
- 师范(418)
- 农业大学(408)
- 经济学院(407)
共检索到4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明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党内法规建设及其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支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龙峰
建成法治中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终目标,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推进方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在逻辑关系上并非并列,而是总分关系,依法治国是管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分别管党和政府,二者共同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两个关键支点。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系统工程,注重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只有同时用力、共同推进,才能最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旺洪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及途径领导、执掌、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权,是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执政方式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要求"建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以及"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深刻把握依法执政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荆林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切中了我国国家运行中的核心问题。第一,它顺应了全球治理的要求。1990年,德国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首次提出"全球治理"的概念。1991年,在瑞典的会议上,参会人员发表了《关于全球安全与管理的斯德哥尔摩倡议》,提出建立与发展多边规则和管理体系以促进全球相互依存与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鸣骥
(2019年12月8日北京)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砥砺前行——共聚经济转型创新视角下的财会力量"主题研讨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财会力量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茂林
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在宪法中确立,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自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在国家治理中无疑占据重要地位。从依宪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手段,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与依宪治国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本身就是依宪治国的产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宪法的规范和保障,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准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雪莲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变革,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和尚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戈世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提高领导班子的建设水平。文章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提出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执政能力 领导班子 党的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进 兰叶凡
文章基于环境治理的效果维度、效率维度、协调维度、公平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快速提升,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和“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且造成各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相同。总体而言,弥补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协调度和科技化短板,并推动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新局面,是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习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的到来。"治理"意为"决策的过程和执行决定(或不执行决定)的过程"。良法善治是治理的必由之路。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然而,善治在我国正面临着本土化和实在化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润芳 郝东明 李馨兰
文章选取2014—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应用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和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不同规模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演进趋势,但结构性问题突出;从不同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优秀等级占比均在逐步升高,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大城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车明朝
3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1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研究部署了2012的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鲁昕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讲话。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18项提出要"提高信息化水平"。本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迫切需求,从数字资源建设、校企互动式远程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4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目标与途径,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又具有发展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雅君
本文从法律视角阐述了税收服务和依法纳税的内涵及关系;分析了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和推进依法纳税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且有"良法可依"。同时根据我国税收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税收基本制度、税收实体制度、税收程序制度和税收救济制度的立法以及完善税收计划制定与调整的法律程序;同时还要处理好税收服务与税收征管的关系。
关键词:
税收服务 依法纳税 税收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