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
2023(78)
2022(83)
2021(74)
2020(53)
2019(124)
2018(121)
2017(191)
2016(118)
2015(122)
2014(107)
2013(141)
2012(128)
2011(95)
2010(124)
2009(93)
2008(79)
2007(101)
2006(92)
2005(114)
作者
(309)
(256)
(249)
(221)
(135)
(121)
(114)
(108)
(106)
(100)
(94)
(87)
(80)
(78)
(77)
(70)
(70)
(67)
(65)
(64)
(59)
(57)
(56)
(56)
(55)
(54)
(53)
(51)
(51)
(48)
学科
(538)
管理(346)
(278)
劳动(278)
(246)
中国(240)
(238)
经济(237)
(234)
(223)
(198)
银行(198)
(195)
国际(192)
劳动法(179)
制度(177)
(177)
(155)
企业(155)
业务(150)
仲裁(135)
仲裁法(135)
(135)
裁法(135)
银行制(129)
(126)
(124)
贸易(124)
金融(124)
(123)
机构
大学(1240)
学院(1111)
中国(532)
(428)
(422)
经济(416)
管理(384)
研究(375)
(354)
(315)
(301)
(289)
中心(287)
(282)
(275)
法学(274)
人民(273)
银行(271)
法学院(258)
(253)
理学(250)
理学院(248)
管理学(243)
管理学院(242)
(206)
国人(206)
中国人(205)
劳动(204)
(204)
中国人民(201)
基金
项目(620)
研究(515)
基金(469)
科学(444)
(406)
国家(404)
社会(366)
社会科(345)
社会科学(344)
科学基金(313)
编号(223)
基金项目(212)
成果(197)
资助(192)
国家社会(182)
(178)
教育(168)
(167)
(161)
项目编号(161)
(160)
中国(150)
社科(143)
(142)
(142)
阶段(142)
(141)
阶段性(138)
科研(133)
(131)
期刊
中国(997)
(769)
经济(769)
研究(537)
(393)
(393)
劳动(393)
(366)
金融(366)
国际(300)
(232)
管理(217)
学报(213)
大学(205)
教育(204)
(176)
学学(175)
(160)
科学(131)
(126)
(117)
财经(109)
(108)
理论(105)
国际经济(103)
会计(99)
实践(98)
(98)
(98)
(97)
共检索到3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栾居沪  程宇明  
劳动仲裁,作为一项解决劳动纠纷所必备的前置程序,在现代社会以其特有的简便特点,逐步成为有效解决劳动争议、化解矛盾的重要法律途径。近年来,随着申请人诉求多元化、集体案件多发、涉案金额较大等情形的交叉出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仲裁机构从自身角度出发,增强机构自信和人员自信,把仲裁方便、快捷的维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志强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遇到机构性质不明确、社会角色不清晰、仲裁行为没有恰当定性的困扰,无法确定明晰的组织目标,进而阻滞组织建设步伐。通过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发展及模式研究、相似行业部门的体制进行比较,笔者提出,将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定位为代表社会公正立场且不受争议相关各方干扰,独立行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权的专门机构,成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设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冬颖  邹颖  彭迪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领域现暂无全国统一性证据规则,既不利于仲裁活动便捷性与灵活性特点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办案实践,本文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建立和运用提出设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满金  杨欣  
为摸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事业不断发展,湖南省常德市对11个县市区(管理区)仲裁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项目涉及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调解仲裁员队伍建设、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仲裁院建设等方面内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鸿丹  刘文华  
2017年7月1日施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2条以列举加概括的方式规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实践中,一般是在此基础上以排除法确定其不予受理的范围。为进一步了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不予受理的情形,笔者以湖南省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该仲裁委")为对象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是该仲裁委不予受理案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在对该仲裁委近5年的不予受理案卷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同时,笔者对该仲裁委连续3个月的立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廖春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这是加强党风政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引,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对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也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特别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及"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秀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背景下,市场上企业的劳动用工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促使市场上的用工环境逐渐复杂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增加劳资双方压力,由于双方权益协调不当出现了一系列劳动冲突,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不仅需要坚持公平公正,高效裁决,也要注重劳动争议解决和维护,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裁决结果不满意和滥诉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用工环境稳定。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社会工作服务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具体的引入途径,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劳资冲突的方式,力求提升解决效果,维护稳定的社会用工环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置近乎空白,这十分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在综合考虑了当前的立法现状、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实体化建设以及人民法院的成功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建立审理监督委员会,以此弥补仲裁机构监督机制的缺陷。在符合当前立法精神和实际形势下合理设置审理监督委员会,势必能够更好的配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仲裁的机构整合,更好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锁馈  霍焱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具有处理劳动人事纠纷,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它既能有效的节省司法资源,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社局以"即严又实"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两项举措推进了仲裁工作乃至全部行政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一、仲裁等行政事务实行了律师参谋制,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振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现对改革创新调解仲裁制度提出以下初步建议:明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方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昊  
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将提高案件审理质量作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环节,在认真做好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日常调解和审理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案件质量管理工作新举措。2013年初,仲裁院以"开标准庭,办标准案,制标准文书"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了《金州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案件质量评查规定》(以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芳  康恒武  
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的法定程序,对诉争权利审查的尺度范围,直接决定着其定纷止争的功效。理论上讲,审查的尺度越大,范围越广,其功效越强。正因如此,有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者在追求功效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从主观愿望出发,人为扩大功效而忽略仲裁运行实践基础的倾向。功效强大固然很好,但任何事物的作用都会有一个度的界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也概莫能外。可以说,法定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决定了其功效的最大理论空间,这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孙中震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发生,调解仲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嵇月婷  柴静  李彦君  唐鑛  
近年来,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法院之前的必经程序,有助于降低解决矛盾成本,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同时,伴随着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资双方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选择律师作为仲裁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律师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本研究利用微观仲裁文书数据和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律师委托代理能否真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增加当事人的胜诉可能性。结果发现,只有一方请律师代理时,可以显著增加其获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国成  
近年来,为了加强裁审衔接、尽量统一裁审标准,广东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的裁审衔接工作机制。2008年上半年,为迎接新法实施,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沟通协调,联合出台了《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