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7)
- 2023(7530)
- 2022(6281)
- 2021(5530)
- 2020(4365)
- 2019(9925)
- 2018(9733)
- 2017(18167)
- 2016(9991)
- 2015(11165)
- 2014(11203)
- 2013(11346)
- 2012(11334)
- 2011(10576)
- 2010(10784)
- 2009(9768)
- 2008(9616)
- 2007(8917)
- 2006(8333)
- 2005(7972)
- 学科
- 济(47695)
- 经济(47565)
- 管理(23642)
- 业(23551)
- 中国(17740)
- 地方(17595)
- 企(16175)
- 企业(16175)
- 农(15309)
- 方法(12317)
- 业经(11617)
- 农业(10396)
- 数学(10239)
- 数学方法(10112)
- 学(10004)
- 地方经济(9941)
- 发(9646)
- 银(9242)
- 融(9232)
- 金融(9232)
- 银行(9209)
- 行(9061)
- 制(8959)
- 贸(8679)
- 贸易(8667)
- 易(8305)
- 财(8190)
- 环境(7766)
- 发展(7230)
- 展(7205)
- 机构
- 学院(147144)
- 大学(145532)
- 研究(62244)
- 济(60545)
- 经济(59065)
- 管理(48374)
- 中国(47674)
- 理学(39536)
- 科学(39423)
- 理学院(38935)
- 管理学(38137)
- 管理学院(37894)
- 所(33928)
- 京(33814)
- 农(32516)
- 研究所(30551)
- 财(27866)
- 中心(27694)
- 农业(25544)
- 江(25231)
- 业大(23503)
- 院(22430)
- 北京(22315)
- 省(22011)
- 范(21977)
- 师范(21656)
- 州(20480)
- 财经(20471)
- 科学院(19459)
- 经(18459)
- 基金
- 项目(92039)
- 科学(70672)
- 研究(66233)
- 基金(63476)
- 家(57386)
- 国家(56833)
- 科学基金(46197)
- 社会(40997)
- 社会科(38617)
- 社会科学(38608)
- 省(37842)
- 基金项目(32407)
- 划(32230)
- 教育(29400)
- 自然(29160)
- 自然科(28412)
- 自然科学(28400)
- 自然科学基金(27885)
- 发(27007)
- 资助(26709)
- 编号(26323)
- 成果(22510)
- 重点(21852)
- 发展(21260)
- 展(20873)
- 课题(20622)
- 部(19334)
- 创(18903)
- 计划(18069)
- 创新(17790)
共检索到252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裕国 杨继瑞 臧旭恒 柳思维 唐未兵 尹向东 易行健 刘怀德 田学斌 洪涛 汪伟 张恩碧 何晓波 张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消费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顺应新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发展的新特征,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供给与需求匹配;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新质消费、现代服务消费,特别是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商旅文体消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强化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发展生育友好型消费和银发消费;改革分配机制,提升居民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改善劳动者、企业家、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理预期,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均等化,强化经济政策的惠民生效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才能统筹发展与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丁元竹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定为“又好又快”。这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我国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入品质提升期,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包括经济存在新的下行压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生诉求差异不断扩大等。为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婷 郑秉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分别明确了到2020年、2035年、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为新时代下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的看,十九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工作要求明确、目标清晰、有难度,近期到2020年的首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中期到2035年是促均等、上水平,远期到2050年是追求全面系统的质变。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十九大报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革进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朝鲜党和国家的最高原则。发展地方工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朝鲜工业可分类为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中央工业主要生产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地方工业则是利用本地区原材料生产本地区人民必需的消费品。与中央工业相比,地方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主要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资源,如森林资源、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附属产品、生活废弃物等作为基本生产原料。第二,主要生产食品、服装、鞋、香皂、家具、日用杂货、学习用品等本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尽管中央工业也有诸如大型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金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树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凯斌
李昌平在《我向总理说实话》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震憾了全社会。李昌平在江汉平原长期担任乡镇领导,对农村的情况了如指掌。我在江汉平原一个普通的村子生活过15年,后来外出读书、工作十几年。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利用寒暑假对家乡进行调查,开始关注农村的变化。当今的农村与十几年前的农村相比,静悄悄地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巨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付忠伟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新时代财政工作要更加奋发有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羽新 韦国友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人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金坤,王春阳
一、抓好农业多余劳动力的转化,发展工农业生产 南通市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比重,但土地资源较少,能源贫乏,农业劳动力剩余,而耕地面积又逐年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了工农业生产,使国民经济有了好转,主要是抓了农业多余劳动力的转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城市舒适的追求。本文关注的是,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舒适供给与居住迁移之间的关系。文中笔者试图解释收入水平与城市舒适在居民效用函数中的作用。同时,在对我国主要城市是否进入追求城市舒适阶段做出判断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舒适收益衡量及其对居住迁移决策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关键词:
城市舒适 生活品质 舒适收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阳
民生是为政之要,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思路,不断努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总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补短板、强弱项难免存在困难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才能在爬坡过坎中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也是推进国家各项事业进步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一耿
1985年各级城市抽样调查队紧紧围绕价格体制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天津、湖北、湖南、四川、辽宁、山西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1985年城市抽样调查队提供的调查报告达4,318篇,有效利用率达48.1%。如何进一步提高调查成果的使用价值,是各级城市抽样调查队面临的新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