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6)
2023(13643)
2022(11882)
2021(11535)
2020(9513)
2019(22198)
2018(22004)
2017(42469)
2016(23248)
2015(26219)
2014(25967)
2013(25816)
2012(24108)
2011(21944)
2010(21907)
2009(20065)
2008(19534)
2007(17015)
2006(15090)
2005(13555)
作者
(67172)
(55935)
(55332)
(52899)
(35881)
(26668)
(25068)
(21969)
(21316)
(20230)
(19117)
(18878)
(18031)
(17749)
(17553)
(17189)
(16686)
(16395)
(16060)
(15823)
(13906)
(13853)
(13436)
(12619)
(12458)
(12427)
(12421)
(12237)
(11316)
(11070)
学科
(92948)
经济(92845)
管理(65658)
(63223)
(51824)
企业(51824)
方法(41562)
数学(36210)
数学方法(35778)
中国(27492)
(26131)
(22845)
业经(19889)
(19575)
贸易(19564)
(19386)
(19123)
地方(18105)
(17388)
农业(17133)
(15955)
(15000)
环境(14753)
(14592)
银行(14556)
技术(14385)
理论(14259)
(13977)
(13766)
(13694)
机构
大学(331559)
学院(328824)
(137215)
经济(134409)
管理(130815)
研究(118066)
理学(112966)
理学院(111696)
管理学(110009)
管理学院(109404)
中国(88141)
(72053)
科学(71601)
(61238)
(59986)
(55370)
研究所(54888)
中心(51816)
业大(49222)
财经(49049)
(47359)
北京(46173)
(44842)
农业(43864)
(43647)
师范(43311)
(42322)
经济学(40902)
(37989)
经济学院(36856)
基金
项目(223960)
科学(175964)
研究(164328)
基金(163405)
(143307)
国家(142167)
科学基金(120722)
社会(103276)
社会科(97904)
社会科学(97880)
基金项目(85971)
(84508)
自然(78564)
自然科(76720)
自然科学(76699)
自然科学基金(75323)
教育(74857)
(72745)
资助(68000)
编号(66663)
成果(55032)
(50718)
重点(50251)
(48289)
(46168)
课题(46157)
教育部(43242)
创新(43088)
国家社会(42545)
科研(42492)
期刊
(150115)
经济(150115)
研究(101251)
中国(62958)
学报(52351)
(51007)
科学(48814)
管理(48663)
(43873)
大学(38975)
教育(36553)
学学(36486)
农业(36448)
(29383)
金融(29383)
技术(27196)
经济研究(24254)
财经(23638)
业经(23034)
(20219)
(19588)
问题(19553)
图书(18046)
(17298)
技术经济(16125)
理论(15980)
世界(15490)
科技(15443)
国际(15371)
现代(15321)
共检索到488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亦杭  沈健林  蒋炳伸  李巧云  李勇  吴金水  
秸秆还田是促进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式,也对提升农田地力有较好效果。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水平和两种水分管理方式的两因子田间定位试验,于定位试验开展后的第5年通过测定早稻和晚稻季稻田土壤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动态、植株吸氮量动态以及收获期主要土壤肥力因子、水稻产量和植株各部分氮素累积量,分析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制度下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p H,长期淹水较之间歇灌溉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氮肥用量一致条件下,早稻季秸秆还田降低了分蘖期土壤氮素有效性,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显著下降,且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下降2.0~7.6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晚稻季秸秆还田提高了生育期内土壤氮素有效性,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增加水稻产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提高8.6~13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早稻季秸秆还田配合长期淹水灌溉将加剧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双季稻稻田实行间歇灌溉下的早稻季秸秆不还田、晚稻季秸秆全量还田(6 t/hm2)有利于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素华  郭建平  
本文首先对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方法”和“作物生长动力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气候生产潜力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用线性规划方法给出了不同年型下获得高产、高效的作物种植最优方案。最后提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达到高产稳产的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先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彭建伟  宋海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谨同  赵宏伟  杨亮  魏淑红  张亚芝  王强  孟宪欣  
以品芸2号、英国红、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芸豆品种的产量均在N30处理时最高,由回归拟合方程可知,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四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品芸2号39.01 kg/hm2,英国红29.82 kg/hm2,龙芸6号33.72 kg/hm2,龙芸4号32.15 kg/hm2。四个品种芸豆各处理植株的吸氮量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处理间的差异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四个品种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在N30处理最高;而低氮处理有利于芸豆农学利用率的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品芸2号和英国红的生理利用率N15处理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韩纯儒  李荣刚  
在苏南太湖流域,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0kg/hm2的高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已经下降、植株发生氮素“奢侈”吸收、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淋洗量迅速增加。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221.5~261.4kg/hm2N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水稻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施肥量,相应的产量范围为7379.6~7548.6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崔克辉  王强  汤蕾蕾  龚伟华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东  卢晶晶  孙雅君  宋双  杜晗  韩雷  
氮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前期氮肥比例过大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选取水稻"前肥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特定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的氮肥运筹进行研究与优化。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碳氮物质积累、运转、分配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分蘖期群体分蘖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拔节前植株的吸氮量。但在氮肥后移之后,拔节-抽穗阶段的植株吸氮量明显提高,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增产的效果;氮肥后移的效果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在N15、N18和N21处理下,当氮肥运筹比例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喻华  樊红柱  曾祥忠  孙锡发  涂仕华  陈光辉  刘应发  张先德  刘平  罗华  
【目的】氮肥在土壤中极易损失(氨挥发、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的特点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缓/控释肥料使用简便、高效,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优良肥料新品种。【方法】为验证高分子包膜尿素在四川一季中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为四川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于2009-2010年在位于成都平原上的彭州市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9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N_0(CK)、N_(75)(RU)底、N_(75)(CRU)底、N_(112.5)(RU)底、N_(112.5)(CRU)底、N_(150)(RU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军  黄耀  杨兆芳  
通过对中国近 15年 385组稻麦作物田间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与施氮量 (Ninput, kg·hm-2 ) 相关的氮肥利用率 (NUE) 统计模型: NUE=144 1×N-0 27input (R2 =0 627, 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黄宪成  周琴  胡德平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鸿媛  段英华  徐明岗  吴礼树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中国典型农田土壤小麦氮肥利用率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塿土和红壤设置的15—18年长期试验的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麦多年平均氮肥利用率在长期偏施氮肥(N处理)条件下最低,为6.5%—14.4%,在平衡施肥(NPK处理)条件下可达到20.5%—78.5%。N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以每年0.61%—2.32%的速率下降,NPK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在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和塿土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红壤上呈下降趋势。红壤上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秀媛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黄伟明  
为了研究洞庭湖区双季稻田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处理(WF)、不施氮处理(WN)、纯化肥处理(CF)、猪粪代替20%化肥氮肥处理(ZF)、猪粪堆肥代替20%化肥氮肥处理(DF)、沼渣沼液代替20%化肥氮肥处理(ZYF),在湖南洞庭湖区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有效提高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子粒产量;②4个施氮处理(CF、ZF、DF、ZYF)与不施氮处理(WN)和不施肥处理(WF)的全年双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4个施氮处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CF、ZF、DF、ZYF比处理WN分别增产53.0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