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4)
- 2023(13684)
- 2022(11714)
- 2021(11133)
- 2020(9317)
- 2019(21676)
- 2018(21310)
- 2017(40628)
- 2016(22470)
- 2015(25608)
- 2014(25691)
- 2013(25593)
- 2012(24272)
- 2011(22239)
- 2010(22709)
- 2009(21130)
- 2008(21295)
- 2007(19621)
- 2006(17463)
- 2005(15881)
- 学科
- 济(95828)
- 经济(95739)
- 业(63911)
- 管理(57365)
- 农(48790)
- 企(41158)
- 企业(41158)
- 方法(39341)
- 数学(35243)
- 数学方法(34858)
- 农业(32023)
- 中国(29443)
- 财(23320)
- 业经(22587)
- 贸(20820)
- 贸易(20809)
- 制(20551)
- 易(20339)
- 地方(18850)
- 学(18659)
- 银(16124)
- 银行(16084)
- 策(15903)
- 行(15468)
- 融(14337)
- 金融(14334)
- 发(14329)
- 体(13747)
- 环境(13736)
- 理论(13038)
- 机构
- 学院(327343)
- 大学(324307)
- 济(142611)
- 经济(139723)
- 管理(121171)
- 研究(117371)
- 理学(103059)
- 理学院(101864)
- 管理学(100191)
- 管理学院(99580)
- 中国(92240)
- 农(71840)
- 科学(70499)
- 京(69294)
- 财(64592)
- 所(60814)
- 农业(55541)
- 研究所(54750)
- 中心(54684)
- 业大(52156)
- 江(52036)
- 财经(50101)
- 经(45523)
- 北京(44159)
- 经济学(43928)
- 范(43657)
- 师范(43279)
- 院(40726)
- 州(40545)
- 经济学院(39720)
- 基金
- 项目(207863)
- 科学(162947)
- 研究(155771)
- 基金(149838)
- 家(130297)
- 国家(129122)
- 科学基金(109136)
- 社会(98553)
- 社会科(93101)
- 社会科学(93072)
- 省(80868)
- 基金项目(78068)
- 教育(71352)
- 自然(67834)
- 划(67790)
- 自然科(66207)
- 自然科学(66185)
- 自然科学基金(65058)
- 编号(64979)
- 资助(61934)
- 成果(54202)
- 部(47432)
- 重点(47015)
- 发(46688)
- 课题(45072)
- 创(42660)
- 国家社会(41107)
- 性(40214)
- 教育部(40188)
- 创新(39962)
- 期刊
- 济(165936)
- 经济(165936)
- 研究(101589)
- 农(72509)
- 中国(71678)
- 学报(51688)
- 财(49131)
- 农业(48970)
- 科学(47854)
- 管理(40602)
- 大学(39448)
- 教育(38083)
- 学学(36942)
- 融(36089)
- 金融(36089)
- 业经(30614)
- 技术(28467)
- 经济研究(25713)
- 财经(24828)
- 业(24759)
- 问题(22961)
- 经(21503)
- 贸(18811)
- 世界(18472)
- 版(17449)
- 技术经济(16969)
- 国际(16113)
- 图书(15762)
- 农村(15718)
- 村(15718)
共检索到510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明雨 奉公
研究比较了中国农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民科学素质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提高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磊 简小鹰 孙哲
提高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发现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水平较低,测评方法落后。提高中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既取决于农民的积极性及所处的农村环境,也取决于相关部门、机构工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农民科学素质 国际比较 制约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会英 周衍平 赵瑞莹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十大类型及其特点;剖析了农民职业分化的动力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职业分化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关键词:
农民职业分化,动因,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明雨 奉公 张磊
农民科学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此已予以重视,开始了逐步对农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地测量农民的科学素质是摆在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稳定性和俱时性5个原则。并在界定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清芝 王勇
农民组织起来的目的在于拓展生产经营空间、组织有效营运、协调成员间的决策、行为和运作方式,谋求更大的组织化利益。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化主要有"企业+农户"、"政府+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农村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四种组织模式可供选择,并且有各自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贤 毛学峰 罗万纯
本文在构建农民素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三个维度,对中国农民素质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和评价,重点进行了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素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素质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素质各个方面发展不协调上。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素质 评价指标 区域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同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当前中国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本文将首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介绍当前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现状,然后从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为农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证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组织化 合作社 农业决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玲 方小斌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素质亟待提升。新型农民应呈现健康、文明的风貌,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拓宽致富渠道,捕捉前沿动态,帮扶他人。可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高农民素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农民素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玉红
一、辽宁省农民教育的基本现状(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基本状况辽宁省有4200多万人口,其中有一半在农村。依据2002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96%,小学文化程度占35.09%,初中文化程度占48.1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4.76%。可见,在我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三分之一还多,85%均在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献华 丁文恩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尤其在农业领域,农民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宣 桂敏 王赛月
在综合数字素养概述、我国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参考《欧洲公民数字素养框架2.2》,构建了包含数字化素养基础、数字化核心素养和数字化道德素养三个维度的我国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框架。据此提出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厚植数字化意识为基座,激发学习内生动力;以塑造数字化学习能力为前提,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基座,打造数字化培育环境;以数字化核心素养为重点,培育关键技术技能;以内化数字伦理为保障,绘就道德规范图景;以完善全过程监督为目标,健全培育评价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胜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综合探究,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外部以及农民自身的一系列限制因素。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
新时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提高、需求提升。面对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在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性提出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 新兴职业农民 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