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5)
- 2023(11008)
- 2022(8895)
- 2021(8295)
- 2020(6958)
- 2019(15575)
- 2018(15092)
- 2017(28994)
- 2016(15346)
- 2015(17035)
- 2014(16817)
- 2013(17055)
- 2012(15507)
- 2011(13749)
- 2010(13795)
- 2009(13177)
- 2008(13304)
- 2007(11802)
- 2006(10161)
- 2005(9689)
- 学科
- 业(82051)
- 企(76983)
- 企业(76983)
- 济(75726)
- 经济(75642)
- 管理(64721)
- 方法(33759)
- 业经(27087)
- 数学(25888)
- 数学方法(25724)
- 财(25566)
- 农(23456)
- 中国(19968)
- 务(19931)
- 财务(19910)
- 财务管理(19892)
- 企业财务(18893)
- 技术(16934)
- 农业(16693)
- 制(15717)
- 贸(15270)
- 贸易(15261)
- 易(14983)
- 策(14841)
- 划(14123)
- 和(13485)
- 体(12934)
- 企业经济(12178)
- 理论(12060)
- 经营(11717)
- 机构
- 学院(229310)
- 大学(224624)
- 济(109033)
- 经济(107558)
- 管理(94047)
- 理学(80949)
- 理学院(80206)
- 管理学(79431)
- 管理学院(78985)
- 研究(76477)
- 中国(62912)
- 财(49462)
- 京(46981)
- 科学(42217)
- 财经(39716)
- 所(38050)
- 农(37243)
- 经(36396)
- 研究所(34308)
- 经济学(34073)
- 中心(33516)
- 江(32955)
- 经济学院(30759)
- 业大(30323)
- 北京(29880)
- 财经大学(29494)
- 农业(29379)
- 商学(28229)
- 商学院(27976)
- 院(27151)
- 基金
- 项目(147551)
- 科学(120044)
- 基金(112748)
- 研究(108051)
- 家(97668)
- 国家(96854)
- 科学基金(85364)
- 社会(73930)
- 社会科(70451)
- 社会科学(70438)
- 基金项目(58254)
- 省(54995)
- 自然(54265)
- 自然科(53161)
- 自然科学(53148)
- 自然科学基金(52356)
- 教育(47983)
- 资助(46468)
- 划(45826)
- 编号(40218)
- 业(35662)
- 部(34374)
- 创(34105)
- 重点(32694)
- 国家社会(32183)
- 发(31677)
- 成果(31101)
- 创新(31043)
- 教育部(30081)
- 人文(29369)
- 期刊
- 济(120435)
- 经济(120435)
- 研究(69815)
- 中国(42499)
- 财(41932)
- 管理(40971)
- 农(35116)
- 科学(31855)
- 学报(29888)
- 农业(24536)
- 大学(23707)
- 学学(22795)
- 融(22699)
- 金融(22699)
- 技术(21386)
- 财经(21006)
- 经济研究(20809)
- 业经(20188)
- 经(18324)
- 业(16674)
- 教育(15721)
- 问题(15537)
- 贸(14870)
- 世界(14692)
- 技术经济(14528)
- 国际(13501)
- 现代(11751)
- 财会(11675)
- 商业(11261)
- 统计(10434)
共检索到345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平 丁威旭
VUCA时代,全球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面对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核心技术实施“卡脖子”,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将如何破局?以下四点有助于提高中国高科技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第一,贯彻落实以内为主的双循环策略,开拓创新,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保障和发挥行业龙头供应链链主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全球供应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茜茜 高翔 黄建忠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工具。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侧视角,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策略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影响机制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中的来源风险、断裂风险和行业扩散效应。本文为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启稳 蒋苗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企业披露ESG信息能否影响企业供应链韧性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韧性(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显著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机制检验表明,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通过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来降低企业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对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的反向作用在非国有、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效用更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韧性是当前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但尚未有文献对此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文章在构建供应链韧性指标基础上,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解构供应链韧性后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且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更显著。从传导机制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和优化供需匹配两个渠道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境不确定性高、内部控制水平低企业,以及位于产业链下游和市场化水平低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助推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并未造成企业经济绩效损失,而是持续推动企业经济表现;“链主”企业和供应链政策在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韧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文章不仅为系统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春 罗劲博
通常,企业的大客户和供应商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如果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对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产生何种影响?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大客户“兼任”供应商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显著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且媒体消极报道会加剧这种降低作用,但商业信用供给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弱化这种降低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方便企业进行关联交易,更会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困境、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提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为此,要加强对大客户“兼任”供应商的监管,以抑制“兼任”供应商的大客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陶锋 王欣然 徐扬 朱盼
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杨洪娜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供应商数据,从供应商配置与存货角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增加企业存货,多元的供应源与充足的存货储备有助于抵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供应链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提升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外部交易成本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打造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数字化的稳链作用更多体现在面临外部信息约束较高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使进口供应链多元化,分散进口供应链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韧性 进口供应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益宁 潘昌蔚 李秀婷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能够有效借助国内市场优势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机制检验表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对产业集聚较高地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小规模企业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出口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改善出口企业供应链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华 陶铮 杨雨东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的关键能力。聚焦供应链金融这一依托实体经济交易活动的创新融资工具,旨在深入探究其在增强组织韧性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2011年至202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公告文本数据的分析,识别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样本,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内在过程的合作创新机制。实证分析支持了供应链金融能增强组织韧性的假设,验证了供应链金融是撬动企业合作创新从而提升组织韧性的重要杠杆,并且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普惠金融环境的发展都会强化供应链金融的提升作用,东部地区企业供应链金融采用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非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拓展了构建企业组织韧性的机制范畴,丰富了供应链金融在现代企业治理与安全发展层面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增强组织韧性的关键作用,重视合作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推动作用,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合作,发挥供应链金融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应根据地区与场景异质性调整供应链金融策略,提高普惠金融供给制度的完善程度,运用各类制度协同多方主体,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升级,筑牢金融服务与合作创新的基础,全方位助力企业的组织韧性成长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组织韧性 合作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雅格 胡志强
文章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所在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优秀的ESG表现将提高供需关系稳定性,优化供需匹配度并提升供应质量,从而起到增强供应链韧性的作用;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滞后解释变量、使用工具变量和增加企业固定效应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放松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来增强供应链韧性,在企业规模较大、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供应链韧性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彩莲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供应链的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效果高于客户韧性;供应链韧性受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因素的影响突出,与企业年限和股权结构等因素的关联性不大;市场地位正向调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企业支撑层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韧性的影响更明显,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更显著;企业的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的提升均高于支撑层。本文得出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锻造流通企业供应链长板和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力补齐供应链短板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煜昊 马野青 承朋飞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167个地级市804个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应用文本分析构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异质性指标,通过供应链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创造能力3个维度测度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从微观层面探讨跨境电商赋能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方向和机制。文章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有助于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数字基础设施是赋能的3个重要机制,在不同分位数、产业和企业表现出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成渝、京津冀、长江中游、长三角和珠三角五大城市群的政策效应各具特色。文章的研究对于推动跨境电商良性发展、加强企业供应链韧性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振智 于芳
本文通过阐述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介绍了戴尔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对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流程 渠道 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