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2)
- 2023(7668)
- 2022(6436)
- 2021(6187)
- 2020(5023)
- 2019(11603)
- 2018(11269)
- 2017(21364)
- 2016(11552)
- 2015(12976)
- 2014(12540)
- 2013(12566)
- 2012(12026)
- 2011(11060)
- 2010(11073)
- 2009(10281)
- 2008(10170)
- 2007(9067)
- 2006(8145)
- 2005(7542)
- 学科
- 济(49945)
- 经济(49897)
- 管理(33305)
- 业(29915)
- 企(22710)
- 企业(22710)
- 方法(21171)
- 数学(19699)
- 数学方法(19495)
- 中国(18039)
- 农(14804)
- 财(13255)
- 贸(13069)
- 贸易(13062)
- 易(12872)
- 制(10716)
- 策(10129)
- 业经(9405)
- 银(9277)
- 银行(9265)
- 农业(9221)
- 行(9015)
- 环境(8596)
- 融(8191)
- 金融(8191)
- 地方(8154)
- 及其(7965)
- 出(7391)
- 政策(7254)
- 学(7233)
- 机构
- 大学(164167)
- 学院(162985)
- 济(82505)
- 经济(81194)
- 研究(63545)
- 管理(62498)
- 理学(52973)
- 理学院(52441)
- 管理学(51882)
- 管理学院(51576)
- 中国(50735)
- 财(37345)
- 京(35239)
- 科学(33486)
- 所(31311)
- 财经(28969)
- 研究所(28256)
- 中心(28014)
- 经济学(26907)
- 经(26693)
- 农(24893)
- 经济学院(24190)
- 江(23603)
- 北京(23373)
- 院(22832)
- 财经大学(21570)
- 范(20569)
- 师范(20451)
- 业大(20341)
- 农业(19420)
- 基金
- 项目(104828)
- 科学(84418)
- 研究(79687)
- 基金(79274)
- 家(68978)
- 国家(68494)
- 科学基金(58328)
- 社会(53890)
- 社会科(51383)
- 社会科学(51372)
- 基金项目(40103)
- 省(36698)
- 教育(35974)
- 自然(35213)
- 自然科(34437)
- 自然科学(34423)
- 自然科学基金(33874)
- 资助(33668)
- 划(32623)
- 编号(30291)
- 部(25836)
- 成果(25506)
- 重点(23917)
- 发(23755)
- 国家社会(23685)
- 中国(23541)
- 教育部(22488)
- 课题(21726)
- 创(21581)
- 人文(21221)
共检索到259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王晓岭
一是合理发展第三产业,科学控制第二产业中高耗能行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第三产业,科学配置生产要素资源,避免数量扩张、质量落后现象的出现;科学控制第二产业高耗能行业比重,如采掘行业、冶金行业,淘汰"高污染、高消耗、低收益"的产能落后行业和部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王晓岭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在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的压力已经濒临可持续发展平衡底线。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还是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角度出发,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都是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基于C2B-DEA、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1 990-2009年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值,选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技术进步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结构等五大影响因素与效率值进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比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城市化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构成中煤炭消耗比重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呈负相关,科技研发经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卢小丽 吴荻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日渐放大,来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耗强度的冲击使得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在对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以及消耗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IPAT方程、LMDI分解法,对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作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运用费雪指数分解法进行二次结构、效率效应分解,并就分析结果作出具体剖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呈现"谷峰交替"型变动趋势,消耗压力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消耗压力的减弱主要源于消耗强度的抑制性驱动作用;②结构效应指数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一直处于重化工行业压倒性发展态势,工业行业的能耗结构、比重都呈现出畸形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框架下,辽宁省如何解决GDP与节能减排双目标实现的两难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在绿色增长理论框架下,重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测度模型,在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并相应的提出如何提升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的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一直处于重化工行业压倒性发展态势,工业行业的能耗结构、比重都呈现出畸形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框架下,辽宁省如何解决GDP与节能减排双目标实现的两难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在绿色增长理论框架下,重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测度模型,在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并相应的提出如何提升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的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陶建格 薛惠锋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约束矛盾的有效途径。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指经利用消耗后可以不断得到补充、"再生"的能源。这类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科学地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指出化石能源面临枯竭,不足以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得...
关键词:
能源约束 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 策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军旗 魏新亚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某些措施的法律专向性明显或有些措施在施行中构成了事实上的专向性。中国有关风能设备措施一案是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即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急迫性导致补贴措施的不规范,进而产生贸易纠纷。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反思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做出回应:在国内层面,制定合理合规的补贴政策,严格规避补贴的专向性;实施过程中引入竞争性补贴政策,制定出完善的竞争程序和规则,设计科学的补贴标准和方式。同时,政府应构建统一的多层次补贴措施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补贴方式,降低被诉风险;在国际层面,政府应着力推动世贸组织完善补贴规则,激活环保补贴规则,力求在避免贸易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补贴 SCM协定 专向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宁
丹麦为确保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能源发展规划和目标,建立职责清晰、统筹各方的能源监管部门,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推动能源供给的多元化,综合利用多种能源以提高能源效率,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促进可再生能源交易的国际化,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我国与丹麦虽然国情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差别较大,但同样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借鉴丹麦经验,我国有必要加强对能源产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完善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以适应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
丹麦 可再生能源 风电 能源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虹 谢明华 杜小敏
实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的关键是要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征税、强制上网和可交易绿色证书三种补贴措施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环境支付意愿为约束条件,构建了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是决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力度的关键因素。在无约束条件和完全竞争市场情景下,与现阶段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相适应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最优比例为37.57%,且三种补贴措施的有效性一致;在不完全竞争情景下,可交易绿色证书的价格微调机制决定了其有效性优于税收和强制上网政策。本文认为,补贴措施力度应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相适应且适度超前,同时应建立并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蔡海霞 程晓林
在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测算中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构建了非期望产出的不可分混合DEA模型,测算了各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潜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813,在2016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之后基本保持平稳;可再生能源对提高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贡献率为9.3%,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的快速增加,其对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不断减弱;各省能源效率差异明显,东部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苏、海南等能效最高,西南和西北省份的能效最低;中国30个省份的平均化石能源节约潜力为30.7%,可再生能源节约潜力为8.3%。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鹏 张力
近年来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破解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双重难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广泛采用上网价格政策作为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政策。本文在对中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与上网电价政策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产业发展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改进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占明珍 杨艳琳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减少对化石等高碳型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低碳型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为: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与法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业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丽贤 张寿庭
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促使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面对"碳减排"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要求。应该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实施;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产业地位;根据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发展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健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在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指引和政策支持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高度依赖煤炭的粗放低效能源发展方式正在逐步得到改变。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纳、补贴发放、融资、多种可再生能源均衡发展等问题,实现能源转型任务艰巨。在对影响可再生能源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非化石能源 能源转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国东 刘长滨
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强制型政策和激励型政策。本文以节能成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执行这两种类型政策的静态经济效率的比较,证明了激励型政策更具有效率,并分析了影响效率差异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静态经济效率 强制型政策 激励型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