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8)
2023(13636)
2022(11464)
2021(10707)
2020(8522)
2019(19381)
2018(19046)
2017(34550)
2016(20006)
2015(22265)
2014(21982)
2013(20718)
2012(19434)
2011(17702)
2010(18118)
2009(16168)
2008(15631)
2007(14096)
2006(12635)
2005(11757)
作者
(53881)
(44747)
(44719)
(42616)
(28846)
(21594)
(20351)
(17256)
(17253)
(16373)
(15292)
(15001)
(14632)
(14446)
(14231)
(14003)
(13489)
(13231)
(13188)
(12758)
(11642)
(11284)
(10807)
(10361)
(10309)
(10171)
(10159)
(9914)
(9252)
(9048)
学科
(74747)
经济(74681)
管理(43982)
(42960)
(31538)
企业(31538)
中国(29317)
方法(25573)
教育(23190)
(22962)
地方(22682)
数学(22153)
数学方法(21861)
(19118)
贸易(19108)
(18606)
(17466)
(17272)
业经(17004)
理论(15860)
农业(15818)
(14055)
(13510)
(13307)
银行(13275)
(13155)
金融(13154)
地方经济(13082)
(12920)
技术(12754)
机构
学院(262714)
大学(260319)
(101369)
研究(98989)
经济(98964)
管理(86155)
理学(72561)
理学院(71541)
管理学(69943)
管理学院(69441)
中国(69430)
科学(59576)
(57747)
(50820)
(48471)
(45940)
研究所(45735)
师范(45550)
(45209)
(43544)
中心(43344)
教育(38645)
北京(37350)
财经(37015)
业大(36917)
师范大学(36558)
(36087)
农业(35128)
技术(35024)
(34879)
基金
项目(167901)
科学(132238)
研究(130788)
基金(115540)
(100600)
国家(99564)
科学基金(83538)
社会(79919)
社会科(75556)
社会科学(75542)
(69749)
教育(68216)
(59357)
基金项目(59276)
编号(55565)
自然(50755)
自然科(49601)
自然科学(49588)
自然科学基金(48668)
成果(47400)
资助(47331)
课题(43575)
(42502)
重点(40094)
(37711)
(36485)
(35673)
(35110)
发展(34315)
(33714)
期刊
(120220)
经济(120220)
研究(91582)
中国(69946)
教育(67170)
(43442)
学报(40983)
(36791)
科学(36408)
管理(33556)
大学(31803)
农业(30167)
学学(28397)
技术(27730)
(26194)
金融(26194)
业经(21151)
经济研究(20495)
职业(19138)
财经(18183)
(16220)
(15846)
问题(15481)
(14843)
(14017)
论坛(14017)
(12910)
国际(12872)
技术教育(12633)
职业技术(12633)
共检索到42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群  
如何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办学实践中落地,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的内在要求。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中高职衔接不畅、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教学体系滞后、类型特征彰显不足等难点。为此,必须找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突破点,包括: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深入实施"三教"改革,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教学生态;全面推广1+X证书制度,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涛   刘锐   陈一鑫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对广西中职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算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整体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达标率低,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整体质量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校际差距明显等问题。因此,在提质培优过程中应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师资队伍“质”与“量”,分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级中职学校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中彦  方向阳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首先确立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双重属性,即职业教育通过适应外部环境促进自身发展、通过适应协调内部关系推动外部发展。为此,必须明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取向:在国家层面,适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社会层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个人层面,适应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同时,要明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径:适应类型定位特征,彰显职业教育的系统性;适应合作开放交流,突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适应社会产业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适应全面质量理念,保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国友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指向。作为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增强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但其内部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办学规模不稳定、类型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外部面临基础地位不牢固、发展环境不匹配、体系衔接不顺畅等挑战,急需有关各方协同应对。在地方政府层面,应着力巩固中职基础地位、落实政府举办主责、引导产教融合共生。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应着力优化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引领、深化评价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层面,应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办学育人模式变革、全面推进与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晓娟  
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倡导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第三方评估作为职业教育场域内政府职能转变重要环节,将深刻影响职业教育服务新格局职能的有效发挥。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宏观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把握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建设进程,剖析其发展缓慢的深层次逻辑因素,提出未来相关政策的发展走向,即明确权责完善的第三方评估制度体系,保障第三方评估信息资源利益,提升第三方评估社会公信力,构建促进良性发展的第三方评估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亚萍  
职业院校实施成功教育借鉴于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又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以职校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和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实施成功教育须针对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围绕职校学生成才需求的着力点,提出从坚持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职业教育观方面来有效实施成功教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远  
本文对创新的环境内涵做了深入的描述和探讨,并以此导出21世纪中国的创新体系的设想。首先,概括阐述了古典的区域增长模式,总结评价并指出等级规模原则、分散式集中原则、空间功能分工原则和等价原则今天对发展中的国家仍然有重要的意义。接着对创新环境的内涵进行广泛的描述和探讨。最后导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构造区域创新体系的设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是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基于岗位工种的"能力本位"只重视物而忽视人的内在精神的培养,基于道德概念的"人格本位"有失偏颇,基于人的职业变通力的"素质本位"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晓军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是新时期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内涵质量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行动计划国际化专项任务,总结了高职教育在涉外办学、来华留学教育、职教标准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面临的“涉外办学质量不高,成效不足;校企合作层次不深,协同不足;职教标准研究不够,输出不足”三个方面的挑战,提出高职教育应通过“聚焦坚持内涵建设,提升涉外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育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聚焦标准输出,增强中国职教影响”,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提质增效、增值赋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双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湘富  赵丹妮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国内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医学生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摒弃过去重医学专业知识轻人文知识的观念,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特别强调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必须协同建设,两种精神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缺少具有科学精神的头脑或者缺少人文精神的心灵都是不完整的,头脑与心灵或错位或失衡都培养不出合格的医学生。因此,确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建立医学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庆  
课程建设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双高计划"建设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要以什么为内容?如果说自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一直把重心放在课程结构改革上,那么"双高计划"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就要以知识开发为核心。技术知识开发模型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需求、知识层级和知识载体。明确技术知识的需求定位可解决哪里需要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层级结构可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存在载体可解决哪里能够获得技术知识的问题。高职院校技术知识开发的重要抓手是教学内容标准开发、教材开发与应用技术学科建设。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斌贤  
近三十多年来探讨教育史学科重建的成效不彰,其关键原因在于忽视对教育史学科本体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教育史教材和专题研究成果发现,受正统教育理论和线性历史现的双重影响,教育史学科将视野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变迁,导致研究领域狭窄和对教育史本质的曲解,从而使教育史学科陷于困境;主张更新对教育史本质的认识,强调作为教育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史是过去一切时代人类所开展的社会化活动及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益宇  
理清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前提。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理性精神.包括独立、自省和宽容三个部分。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深入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独立明智的判断力: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超越文化、信仰、种族等界限的道德准则和国际化的视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