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8)
- 2023(2860)
- 2022(2251)
- 2021(2353)
- 2020(1752)
- 2019(4139)
- 2018(4166)
- 2017(6008)
- 2016(4592)
- 2015(5313)
- 2014(5661)
- 2013(4646)
- 2012(4352)
- 2011(3964)
- 2010(4177)
- 2009(3377)
- 2008(3324)
- 2007(3118)
- 2006(2824)
- 2005(2688)
- 学科
- 教育(20079)
- 中国(9890)
- 理论(7333)
- 教学(5986)
- 济(4719)
- 经济(4711)
- 管理(4534)
- 企(4185)
- 企业(4185)
- 思想(4147)
- 政治(4052)
- 学(3917)
- 研究(3895)
- 思想政治(3882)
- 政治教育(3882)
- 治教(3882)
- 德育(3834)
- 文化(3745)
- 业(3674)
- 革(3427)
- 发(3369)
- 高等(3335)
- 发展(3307)
- 改革(3284)
- 学校(3230)
- 展(3184)
- 教育改革(2889)
- 学法(2760)
- 教学法(2760)
- 方法(2467)
- 机构
- 大学(53965)
- 学院(48657)
- 教育(28078)
- 范(20722)
- 师范(20689)
- 研究(20342)
- 师范大学(17352)
- 京(13596)
- 职业(11928)
- 科学(11075)
- 教育学(10918)
- 管理(10512)
- 技术(10323)
- 北京(9711)
- 所(9456)
- 江(9413)
- 理学(8790)
- 研究所(8588)
- 理学院(8491)
- 职业技术(8149)
- 管理学(8131)
- 教育学院(8004)
- 管理学院(7968)
- 济(7938)
- 中心(7785)
- 经济(7352)
- 院(7276)
- 州(7274)
- 中国(7205)
- 技术学院(6816)
共检索到8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回顾文化以及组织文化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只有在组织的活动事实中寻找文化,理解组织活动的精神动力,才可以避免文化定义争论所产生的无从把握组织文化的尴尬状况,由此,通过教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便成了学校工作者实施文化建构的合适途径。与此同时,这一途径还可以深化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创设探作平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程煜
已有关于中职学校文化的研究多关注宏观的现实结果和政策建议,缺少对具体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微观考察。通过对L县M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师生互动、学校活动等的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文化中内含着监管、激情、拯救等突出特征,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感官、身体和情感的多重训练,包括一些介入日常生活的细密管理与规训、不断调动和激活励志情绪的各类活动,以及试图打破对中职学生的刻板印象,而以拯救为话语的教育正义的言说。这些特征的形成围绕着亲子、师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校与地方等多重关系展开了多重叙事,其包括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奋斗叙事、以对抗命运为指针的逆袭叙事、深耕底层群体的关爱叙事。中职学校文化建构所要对抗的不仅是外部偏见,还应审慎对待自身借用这种偏见展开的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可能埋下的深远隐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文化建构 多重叙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连心达
叙事文化学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亦即对经验的高强度直接感知和对大结构、大关系的有机整体把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纽结",故事主题类型为旨在揭示民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材料、新角度,开启了新可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所谓学校特色之类的小技巧,而是培育独立人格的大精神。人生而自由,但人可能因懒惰和懦弱而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人生而平等,但人总是有追求特权而压制他人的本能。学校文化的基本使命就是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的天性,并维护人与人的平等的权利。自由与平等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应该而且能够兑现为具体的课堂文化与班级文化。
关键词:
学校文化 自由 平等 主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洪明 龙宝新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游红霞 田兆元
凤舟是荆楚地区凤图腾崇拜的象征符号,在湖北洪湖一带的传承是对楚地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荆楚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民俗叙事让凤舟重回大众视野,并逐步建构了凤舟的端午节等节日符号权威;民俗叙事使凤舟成为洪湖的地域文化符号。
关键词:
洪湖凤舟 民俗叙事 文化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成尚荣
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战略和主题,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培植学校精神品格,也已成为学校普遍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文化建设的浪潮荡涤着校园中陈腐落后的东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江川 邹飞祥 刘少和 李加军
讲故事是数字时代地方红色文化品牌构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素有“英雄城市”之誉的广州为例,开展红色资源网络信息普查,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核密度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五要素刻画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叙事框架,归纳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出叙事战略应用到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学校教育哲学尊重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权益,重视和吸纳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仰。学校教育哲学具有内隐性、实践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主要内容为学校的使命、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策略应当坚持独特性、系统性和民主合作性原则,还应当把握继承性与前瞻性原则的统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培锋 张茂聪
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敞开了一片明亮的视野。本文借鉴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的思想理论,提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的价值转向和路径。我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调整文化观的价值转向,使之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和教育人学的视界,立足师生生活,在生命体验中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精神文化。
关键词:
学校文化 精神文化 生命哲学 教育人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 ,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 ,因而也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离开人的生命意识 ,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从教育者的理解力出发 ,而要把学校文化建设变成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学校文化建设的传统框架 ,在新的哲学背景上构筑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态
关键词:
文化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初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北京十一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十一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佳慧
当前世界进入信息传播多元、话语重构的"后全球化时代",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叙事研究是图书馆行业发展新的生长点,研究前景广阔。文章基于叙事转向理论,从图书馆叙事与企业叙事的同等逻辑,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分析得出图书馆叙事研究的三个维度,探讨图书馆叙事与图书馆角色、图书馆营销的关系,阐明图书馆叙事的核心内涵与外延发展,提出图书馆叙事对图书馆角色的新要求为“叙事素养与能力培育者、专业叙事资源建设者、叙事主题索引创建者、叙事营销服务创新者”,并通过梳理叙事模型SB7框架的核心问题,初步建构图书馆叙事思维地图,指出图书馆叙事营销需立足于吸引“用户注意”,以用户为叙事主角,创新思维并调整策略: 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消除叙事空隙,提升从业者忠诚度;实施战略性营销,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将营销对象从推广信息转向吸引“用户注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博尔诺夫 人类空间 空间叙事 教育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