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
- 2023(18)
- 2022(6)
- 2021(8)
- 2020(3)
- 2019(4)
- 2017(2)
- 2016(3)
- 2015(2)
- 2014(9)
- 2013(14)
- 2012(10)
- 2011(13)
- 2010(19)
- 2009(30)
- 2008(3)
- 2007(2)
- 2006(3)
- 2005(2)
- 2004(6)
- 学科
- 济(77)
- 经济(77)
- 国民(48)
- 及其(39)
- 财(38)
- 收入(32)
- 国民收入(29)
- 富(29)
- 财富(29)
- 管理(28)
- 划(21)
- 结构(21)
- 计划(21)
- 人民(20)
- 国民经济(20)
- 国民经济计划(20)
- 经济计划(20)
- 政策(19)
- 方针(19)
- 方针政策(19)
- 策(19)
- 述(19)
- 阐(19)
- 阐述(19)
- 消费(18)
- 方法(17)
- 水平(17)
- 消费水平(17)
- 业经(16)
- 数学(16)
- 机构
- 学院(147)
- 大学(142)
- 济(87)
- 经济(86)
- 研究(58)
- 财(49)
- 中国(39)
- 经济学(38)
- 财经(38)
- 经济学院(35)
- 经(33)
- 管理(32)
- 理学(28)
- 理学院(28)
- 科学(28)
- 院(28)
- 所(27)
- 管理学(27)
- 管理学院(27)
- 京(26)
- 财经大学(26)
- 经济研究(25)
- 家(24)
- 研究所(23)
- 社会(23)
- 科学院(23)
- 中心(22)
- 发(21)
- 国家(21)
- 研究院(21)
共检索到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光建 佘欣艺
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总体形势稳中趋缓,长期稳中向好。预计2020年经济发展压力仍然较大,继续维持稳中趋缓的形势,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短期提振难度较大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建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需求,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切实缩小收入差距,毫不动摇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张慧慧 冯明 汪红驹 李双双 张彬斌 左鹏飞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但经济恢复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仍待增强,内需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应把握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两大关键,将宏观调控和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形成推动经济内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宏观调控方面,建议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着力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增强经济持续好转的内生动力。体制改革方面,建议推出关键改革举措,引导微观市场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我国近期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从长期因素来看,主要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进入WTO外贸迅速增长阶段的逐步结束。今后一个阶段,国家宏观调控和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通过促进信息消费和文化教育服务,扩大内需,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红利和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加快改革 扩大内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友群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和扩大内需并举的方针 ,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并提出当前急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民营经济 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智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康 程瑜
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在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的同时,使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局面。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政策调控还带有"观察期"特征。下一阶段财政政策应继续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并注重相机抉择,把握好宏观调控中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以及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扩大内需,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挑战与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时,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敏
如何把握人口结构演变对乡村消费扩容提质的影响,是深化扩大内需战略的应有之义。本文利用我国2000-2021年人口结构与农村消费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结构演变对农村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结构演变对农村生存型消费规模影响不显著,但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会抑制农村发展型消费支出水平提高;第二,人口老龄化加剧会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占比,抑制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第三,人口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乡村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均不显著;第四,当前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收入弹性比接近1,农村消费发展格局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技术创新水平对促进乡村消费扩容提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赵新杰
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利趋势以及未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条件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强,甚至出现了下行风险的诸多苗头;下一阶段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因素不会发生趋势性的转变,如内需拉动(包括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高储蓄率、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体系稳健性改善以及较好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将由2002~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
关键词:
经济 内需 投资 银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1994年中国爆发了高通货膨胀,当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达到21%,控制高通胀率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熠 王韡 徐朝阳
本文构建了一个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家庭异质性和收入不平等影响我国国内供需失衡的理论机制。根据本文研究,收入不平等造成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导致了总需求的不足,经济只能通过净出口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一旦外需不足就会出现生产能力闲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旺盛的外需有助于劳动禀赋较高的家庭提高收入从而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外需不足则会抑制收入差距,这解释了我国基尼系数的顺周期特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市场机制无法自动消除严重收入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现象,必须探索形成抑制不平等对社会总消费负面影响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与社会文化氛围,着力推动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我国不得不考虑从内需角度探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从农村生产以及农村消费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农村市场,并提出了引导县域企业主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降级"并举,实现城乡市场的对接,最终全面启动内需市场。
关键词:
扩大内需 对外贸易 农村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