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5)
2023(3470)
2022(2892)
2021(2687)
2020(2195)
2019(4987)
2018(5202)
2017(9245)
2016(5315)
2015(6191)
2014(6007)
2013(5532)
2012(5009)
2011(4353)
2010(4495)
2009(4114)
2008(3987)
2007(3793)
2006(3299)
2005(2642)
作者
(12689)
(10701)
(10379)
(10073)
(6797)
(5031)
(4950)
(4048)
(4014)
(3942)
(3613)
(3521)
(3452)
(3329)
(3184)
(3120)
(3116)
(3108)
(3031)
(3000)
(2662)
(2590)
(2588)
(2409)
(2392)
(2346)
(2290)
(2271)
(2227)
(2205)
学科
(13642)
经济(13507)
(12777)
管理(12691)
(8449)
企业(8449)
工作(7276)
中国(6805)
服务(6135)
方法(5999)
理论(5657)
业经(5455)
教育(5180)
(4980)
服务业(4809)
(4798)
(4019)
读者(3806)
社会(3637)
(3408)
(3313)
贸易(3309)
(3231)
地方(3227)
(3161)
数学(3140)
数学方法(3112)
教学(3034)
经济理论(2984)
企业经济(2944)
机构
大学(67060)
学院(62978)
管理(23566)
(21531)
经济(20757)
理学(19867)
理学院(19631)
研究(19453)
管理学(19186)
管理学院(19065)
中国(14190)
(14152)
科学(11644)
(11365)
(11355)
师范(11275)
(10736)
图书(9489)
中心(9418)
书馆(9322)
图书馆(9322)
(8919)
北京(8909)
(8716)
师范大学(8559)
业大(8429)
(8421)
财经(8301)
研究所(7902)
教育(7429)
基金
项目(42446)
研究(35845)
科学(33176)
基金(28416)
社会(23548)
(23309)
国家(23034)
社会科(20951)
社会科学(20938)
科学基金(20157)
(17639)
教育(17526)
编号(16612)
成果(15834)
基金项目(15079)
(14114)
课题(11401)
项目编号(11030)
自然(10981)
自然科(10746)
自然科学(10746)
自然科学基金(10577)
资助(10383)
(10244)
高校(9867)
重点(9397)
(9125)
(9094)
大学(9076)
研究成果(9037)
期刊
(26091)
经济(26091)
研究(20226)
中国(20056)
教育(16937)
图书(12156)
学报(9507)
(9335)
书馆(9225)
图书馆(9225)
管理(8592)
大学(8168)
(7394)
科学(7374)
学学(6314)
农业(5021)
技术(4783)
情报(4691)
财经(4317)
(4127)
金融(4127)
高等(4071)
经济研究(4044)
业经(4042)
(4019)
论坛(4019)
(3844)
职业(3636)
高等教育(3355)
成人(3325)
共检索到104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抒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投入足够大的力量来做社会服务。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性质上差别很大,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自持力的专职科技队伍,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社会服务。这支队伍的人员有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学校的教师编制人员之间是同事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靠获得项目经费来支持自身的研究,并开支自身的薪酬。西方国家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社会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为了提升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笔者认为应加强专职科技队伍建设,特此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高校专职科技队伍政策。例如,允许高校自主设置专职科技人员编制,在职称结构上,可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金岭  
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和经济贡献度,离不开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其服务活动范围、种类、方式等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路径也有别于其他院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侠  阳国华  
本文首先探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在开放程度及服务对象细分方面存在的差距,然后从思想观念、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及市场的参与3个方面对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形成差距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5条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久相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文君  
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和社会服务现状出发,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服务类型提出了系统集成式建设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的框架,总结各类子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条件,从系统集成运行角度分析了平台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控制事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余侠  张文凤  郝群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进程缓慢,提出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阐述利益驱动机制基本理论,从成本增加和应得补偿分析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的必要性,结合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较完善与成熟的利益驱动机制,从四个方面提出建立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利益驱动机制的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远航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定位,使学校职能的内涵进一步向深层次拓展,为经济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恒  韩叶盛  
地方高校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关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是高校自身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在发展社会服务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局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政府、高校、教师等方面的协同努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旭东  赵隽咏  李玉珠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始探索服务社会的活动,但在探索与尝试中,存在着认识比较肤浅、功利色彩较重,职能错位、社会服务冲击教学,行动偏颇、服务社会与英雄救赎混淆,机构设置缺失、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应科学定位社会服务职能,立足优势专业、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手社会的引领与促进、避免社会救赎,完善社会服务体制机制,还应坚持长效发展、特色发展、共赢发展的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走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道路是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如何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星  
高校的教学功能中世纪就已出现,这也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直到19世纪初期,高校的科研功能才出现。相比之下,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出现比较晚,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可见,高校功能是随着社会发展得以拓展延伸的,因此高校要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对自身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根据现实需要,高校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出发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婕  
党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高校党建的政治属性是本质属性,教育属性是目标属性,管理属性是手段属性。有效实现高校党建的教育功能是新时代需要迫切应答的命题。本文从目标统筹整合、强化示范功能、突显奖惩功能等三个视角,提出加强党建的系列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碧容  
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近年来虽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社会服务的探索和创新,但整体上社会服务能力还不高,在服务观念、内容、深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就如何切实全方位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从公民借阅身份系统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资源整合、服务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宗哲  卜晓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的开展服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如何充分挖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祖强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首要问题是要坚持社会服务与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的基本原则,核心问题是要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类型特色,关键问题是要打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学校特色,这是自20世纪初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以来演变的经验之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