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7)
2023(10633)
2022(8981)
2021(8221)
2020(7020)
2019(15219)
2018(15141)
2017(28002)
2016(15155)
2015(17003)
2014(16539)
2013(16096)
2012(14762)
2011(13290)
2010(13711)
2009(12835)
2008(12715)
2007(11724)
2006(10590)
2005(9746)
作者
(41756)
(34988)
(34653)
(33101)
(22213)
(16443)
(15719)
(13369)
(13148)
(12680)
(11905)
(11674)
(11269)
(11259)
(10866)
(10755)
(10380)
(10218)
(10136)
(10068)
(8965)
(8504)
(8268)
(8043)
(7889)
(7876)
(7823)
(7698)
(6979)
(6864)
学科
(59494)
经济(59402)
管理(55487)
(54193)
(48060)
企业(48060)
技术(21538)
方法(20859)
(17916)
业经(17606)
(17523)
中国(17479)
数学(16558)
(16495)
数学方法(16315)
技术管理(13645)
地方(12988)
产业(12498)
(12327)
(11646)
银行(11625)
理论(11296)
(11107)
农业(10926)
(10567)
财务(10529)
财务管理(10503)
(10458)
体制(10391)
(10272)
机构
学院(212339)
大学(210327)
(90283)
经济(88393)
管理(84783)
理学(72024)
理学院(71298)
管理学(70335)
管理学院(69888)
研究(69684)
中国(54093)
(44318)
(43944)
科学(38883)
(35744)
财经(33582)
(33514)
中心(32974)
(30207)
研究所(29610)
(29406)
北京(27782)
(27588)
业大(27499)
经济学(27356)
(26615)
师范(26345)
(25597)
财经大学(24547)
经济学院(24439)
基金
项目(138219)
科学(111295)
研究(106854)
基金(99329)
(85021)
国家(84268)
科学基金(73910)
社会(69713)
社会科(66308)
社会科学(66297)
(56509)
基金项目(52285)
教育(49531)
(45888)
自然(44756)
自然科(43754)
自然科学(43746)
自然科学基金(43057)
编号(42661)
资助(38524)
(35387)
成果(35171)
(32214)
创新(32117)
重点(31454)
课题(31042)
(30921)
(30621)
国家社会(29037)
教育部(27007)
期刊
(106727)
经济(106727)
研究(67295)
中国(52347)
管理(37386)
(36440)
教育(29880)
科学(27925)
(27600)
学报(27219)
技术(23209)
大学(22252)
(21963)
金融(21963)
学学(20598)
农业(18181)
业经(17953)
财经(17489)
经济研究(16508)
(15299)
问题(13456)
科技(13424)
技术经济(12957)
(11369)
论坛(11369)
(10403)
(10209)
现代(10097)
职业(9851)
图书(9715)
共检索到33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春芳  吕春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菊莲  张轲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要靠自主创新。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持续创新动力,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力。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制度创新。通过比较美、日、德、法、韩等国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完善科技制度、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优化人才制度等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吉军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在的扩张力,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本文从沉淀成本角度出发,使用一个动态的投资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障碍以及提供刺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在于完善投资成本补偿机制:一方面,需要大力完善市场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力完善非市场制度,同时,政府折旧和税收政策等也是不可替代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忠伟,符少辉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指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瓶颈,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泽平  蒋永穆  陈敬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制度装置的诱导,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制度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从知识产权保护、中介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市场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与产业间同化能力计算公式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和溢出同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医药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逐步上升;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制造设备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溢出同化能力却出现弱化特征,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同化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创新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现行投融资、知识产权和产学研等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认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推进以"新三板"为核心的创业板市场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竞争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有为创新是凸显江苏城市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和最佳实践。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推进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是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的总体制度框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孔庆书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利军,李艳丽  
研发水平低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创新管理协调部门,改革高新技术项目运行体制,实现官、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改过去的市场末端机制为源头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维祥  楼杏丹  余建形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关键资源识别出发,研究了资源整合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模式。从资源、政府以及区域创新环境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