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7)
2023(10642)
2022(9442)
2021(8911)
2020(7366)
2019(17228)
2018(17119)
2017(33189)
2016(18065)
2015(20325)
2014(20396)
2013(20284)
2012(18546)
2011(16553)
2010(16415)
2009(14738)
2008(14137)
2007(12181)
2006(10541)
2005(8946)
作者
(51678)
(42817)
(42506)
(40509)
(27199)
(20570)
(19322)
(16938)
(16225)
(15236)
(14726)
(14174)
(13426)
(13338)
(13057)
(12887)
(12854)
(12825)
(12138)
(11929)
(10652)
(10445)
(10287)
(9689)
(9551)
(9437)
(9401)
(9386)
(8567)
(8544)
学科
(76369)
经济(76295)
管理(51016)
(50510)
(42020)
企业(42020)
方法(34615)
数学(29732)
数学方法(29413)
(20288)
地方(19423)
业经(18079)
中国(17957)
(16050)
(15447)
农业(13853)
技术(13272)
理论(12520)
(12472)
贸易(12465)
(12127)
产业(12074)
(12034)
环境(11689)
(11630)
地方经济(10811)
(10303)
财务(10240)
财务管理(10225)
(10168)
机构
学院(254358)
大学(254280)
管理(106014)
(100351)
经济(98199)
理学(92965)
理学院(91956)
管理学(90455)
管理学院(90017)
研究(82550)
中国(58535)
(54207)
科学(52398)
(42526)
(40641)
(38963)
业大(38545)
研究所(37388)
中心(37079)
(35220)
财经(35098)
(34151)
北京(34102)
师范(33857)
(31894)
农业(30422)
(30230)
(29645)
经济学(29015)
师范大学(27373)
基金
项目(181859)
科学(143257)
研究(134771)
基金(131018)
(113489)
国家(112547)
科学基金(97206)
社会(83815)
社会科(79445)
社会科学(79424)
(71778)
基金项目(71000)
自然(63348)
自然科(61828)
自然科学(61817)
教育(60930)
自然科学基金(60703)
(59991)
编号(55650)
资助(53146)
成果(44265)
重点(40229)
(39686)
(39596)
(38463)
课题(37842)
创新(35694)
项目编号(34307)
科研(34259)
教育部(34002)
期刊
(107579)
经济(107579)
研究(72473)
中国(44355)
学报(38750)
管理(37737)
科学(36916)
(35410)
(29929)
教育(29339)
大学(29278)
学学(27536)
农业(25176)
技术(22477)
业经(18747)
(17155)
金融(17155)
经济研究(16428)
财经(16222)
问题(14248)
图书(14104)
(13848)
科技(13709)
技术经济(12746)
理论(12708)
(12597)
现代(11839)
实践(11828)
(11828)
资源(11642)
共检索到355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冬梅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生物制药和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英基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内在动因、优劣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禀赋升级、结构优化、产业联动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任建辉  周岩  
在构建商务成本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及商务总成本的基础上,运用敏感性分析计算了相关转移行业对不同地区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敏感程度,给出中西部各省(市、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正彦  张学丽  
利用二位数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西部地区1999—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期产业承接进行测度,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产业转入转出明显,并通过构建双因素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交通条件、要素成本、外部性、对外开放度、财政分权度都不同程度上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坚  
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选择包括产业类型和产业转移时机两个方面,其中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研究更显重要。影响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周期及阶段、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阶段、产业优化时期和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其约束条件有5个:一是产业结构平稳发展阶段;二是产业收缩期;三是产业政策实施时点;四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稳定期;五是非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应对策略是:(1)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组合策略;(2)产业转移时机选择差异化策略;(3)产业转移时机选择优选化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文宇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如何在承接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找准对接点;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承接的有效制度安排;审慎引资,不图一时之利;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承接的载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仪元  
积极推动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产业转移就成为中央写入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