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2)
- 2023(13143)
- 2022(10985)
- 2021(9907)
- 2020(8358)
- 2019(18203)
- 2018(18175)
- 2017(33566)
- 2016(18119)
- 2015(20207)
- 2014(20014)
- 2013(19363)
- 2012(18165)
- 2011(16544)
- 2010(16886)
- 2009(15953)
- 2008(15421)
- 2007(14307)
- 2006(12867)
- 2005(11945)
- 学科
- 济(87659)
- 经济(87557)
- 管理(61957)
- 业(54338)
- 企(47452)
- 企业(47452)
- 方法(26956)
- 中国(23249)
- 数学(22597)
- 数学方法(22362)
- 地方(22087)
- 财(21173)
- 制(20528)
- 业经(19632)
- 农(18836)
- 技术(17756)
- 学(17113)
- 体(15328)
- 银(14761)
- 银行(14734)
- 地方经济(14346)
- 行(14183)
- 融(14052)
- 金融(14045)
- 理论(13044)
- 技术管理(12525)
- 环境(12517)
- 农业(12364)
- 划(11977)
- 策(11762)
- 机构
- 学院(257710)
- 大学(257226)
- 济(115100)
- 经济(112735)
- 管理(96168)
- 研究(91768)
- 理学(81142)
- 理学院(80244)
- 管理学(79013)
- 管理学院(78498)
- 中国(71116)
- 财(55854)
- 京(54030)
- 科学(51721)
- 所(45498)
- 江(42513)
- 财经(42371)
- 中心(41713)
- 研究所(40460)
- 经(38160)
- 农(37660)
- 经济学(36477)
- 北京(34070)
- 院(33526)
- 业大(33394)
- 州(32614)
- 范(32561)
- 经济学院(32271)
- 师范(32213)
- 财经大学(30983)
- 基金
- 项目(165217)
- 科学(131555)
- 研究(125125)
- 基金(119280)
- 家(102985)
- 国家(102118)
- 科学基金(88179)
- 社会(82286)
- 社会科(78001)
- 社会科学(77983)
- 省(66012)
- 基金项目(62301)
- 教育(57512)
- 划(54293)
- 自然(53376)
- 自然科(52162)
- 自然科学(52146)
- 自然科学基金(51254)
- 编号(49231)
- 资助(47017)
- 成果(41300)
- 创(39561)
- 重点(37759)
- 发(36723)
- 部(36597)
- 课题(36250)
- 创新(36169)
- 制(36050)
- 国家社会(34629)
- 教育部(32112)
共检索到418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修泽
我国的改革面临“战略提升”的历史性课题,其中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命题:一是经济领域体制创新的战略提升问题,二是“整个改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性体制改革战略提升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反映出的矛盾,既与前者有关,又与后者有关。前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卫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扶林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诗白
1.经济体制是指人类为了谋生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其具体的经济体制。人类经济史表明:寻找到和建立起一个恰当的符合社会当时的物质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与顺利运作。特别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发达的,现代商品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的作用更是重要,恰当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关系到包容巨大生产力的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互相紧密联系的、数以百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韩静轩
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表明,“两企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即国有企业进行基于产业分离的“两点分离”(公共企业与竞争性企业分离)和基于分级所有的“两企分离”(中国政府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的“两企分离”要求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包括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
“两企分离” 改革 体制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立胜
正如任何经济体制的运行都需要社会支付成本一样,经济体制的创新选择,即“从某种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是有费用的,并且是“一种费用昂费的过程。”在我们给定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收益后,如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实际上就是对转换成本及体制机会成本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应是体制转换的成本及运行成本最小,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这样,体制转换才可能发生,“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肖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市场手段论”和“市场基础论”两个阶段。“市场手段论”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市场基础论”从改造公有制的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可行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创新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义平
无论是诱致性变革还是强制性变革,都客观存在着体制创新的相应成本。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体制创新成本的考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安排应选择“渐进”的形式,而体制创新方式则应是政府与群众的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周加来
经历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人均收入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消除短缺经济为目标的第一阶段和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的第二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当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年~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所处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的经济仍将维持在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何种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仍将维持经济的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庆双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统筹兼顾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