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0)
2023(10512)
2022(8842)
2021(8147)
2020(6638)
2019(15041)
2018(14688)
2017(27590)
2016(14553)
2015(15888)
2014(15003)
2013(14578)
2012(13689)
2011(12096)
2010(12640)
2009(11592)
2008(11450)
2007(10661)
2006(9538)
2005(8697)
作者
(38023)
(31849)
(31565)
(29904)
(20584)
(15016)
(14239)
(12056)
(11882)
(11647)
(10743)
(10372)
(10269)
(10203)
(9919)
(9829)
(9489)
(9180)
(9124)
(8968)
(7854)
(7693)
(7569)
(7329)
(7219)
(7095)
(7067)
(6925)
(6300)
(6246)
学科
(55289)
经济(55237)
(52707)
管理(52270)
(45963)
企业(45963)
方法(19873)
技术(18942)
中国(18214)
(18065)
(16986)
贸易(16975)
(16758)
(16682)
数学(16601)
数学方法(16384)
业经(14812)
(14684)
地方(13616)
(13609)
技术管理(12963)
(12892)
银行(12881)
(12631)
(12483)
(11324)
金融(11323)
农业(11128)
(10300)
(9774)
机构
学院(196554)
大学(193665)
(87597)
经济(85828)
管理(82177)
理学(69904)
理学院(69252)
管理学(68488)
管理学院(68060)
研究(64929)
中国(53296)
(43228)
(39811)
科学(34707)
财经(32752)
(31901)
中心(30562)
(30453)
(29752)
研究所(26878)
经济学(26102)
(25129)
北京(25065)
(24859)
(24389)
财经大学(24091)
(23923)
师范(23762)
经济学院(23470)
业大(23340)
基金
项目(126746)
科学(103197)
研究(99111)
基金(92648)
(78295)
国家(77611)
科学基金(68926)
社会(65242)
社会科(62143)
社会科学(62133)
(50727)
基金项目(47965)
教育(45038)
自然(41780)
(41385)
自然科(40957)
自然科学(40949)
自然科学基金(40285)
编号(39438)
资助(36673)
(32765)
成果(32548)
创新(29555)
(28578)
课题(28480)
(28403)
重点(28001)
国家社会(26992)
(26196)
(25240)
期刊
(99475)
经济(99475)
研究(64132)
中国(46896)
管理(35809)
(33460)
(25013)
金融(25013)
教育(24770)
科学(23704)
(23208)
学报(21422)
技术(18698)
大学(17933)
业经(16707)
学学(16601)
经济研究(16559)
财经(16140)
农业(15842)
(13912)
(13451)
科技(12665)
问题(12474)
国际(11905)
技术经济(11360)
(10950)
论坛(10950)
现代(9997)
(9536)
(9452)
共检索到31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邵腾伟   吕秀梅  
创新主体的创新努力是提升监管科技协同创新产出水平的关键。已有监管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场景上,缺乏深入到监管科技协同创新问题,且监管科技创新产出包括合规科技和狭义监管科技,其有关主体的角色交叉现象导致监管科技协同创新与一般情形的协同创新有很大不同。基于此,根据监管科技创新的供求关系,将创新主体划分为创新研发方和成果应用方,从创新主体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行为逻辑出发,构建协同创新效益模型、开展协同创新激励因子分析,并以双方在协同创新中的努力水平比值作为考察变量,优选提升监管科技协同创新产出水平的激励契约。结果表明:提高创新研发方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收益分配比例能鞭策不够努力的创新主体缩小与努力水平高的创新主体努力水平差距,提高协同创新总体产出水平;将创新研发方的研发人员工资投入等内部管控信号和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变化等市场反馈信号写入成果应用方的委托代理合同,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契约风险,激励创新研发方按照成果应用方的期望提高创新努力水平,以增加协同创新产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窦亚芹  吴文杰  
研究了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联合经济批量协同决策问题,提出了延迟支付激励契约的信用期区间范围及双方有目标利润情形下信用期的设定,并且对延迟支付和数量折扣契约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形成供应链协同的两种契约机制等价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比零售商拥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制造商将更愿意给零售商提供数量折扣激励,此时供应链实现的总利润更高;反之,制造商则更愿意向零售商给予延迟支付激励,此时供应链实现的总利润更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宁  王帅  
构建动态创新能力是现阶段高科技公司应对多变环境的必要途径,进行创新导向的高管激励契约设计是促进该项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关键。本文首先运用2007-2012年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对动态创新能力进行测量,继而对不同高管激励契约配置方式对动态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采用包含股权激励的复合型配置方式能够明显促进高科技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并且在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因此,在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应将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为该类公司动态创新能力的构建提供内源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璟  李萍  高原  
投保人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熏而道德风险的产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行成本。本文运用相关知识建立了双方的博弈模型熏讨论了均衡状态下双方的最优博弈策略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促使被保险人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激励契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朱滔  李东辉  
因受到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和激励契约设计与一般企业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我国银行治理机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从银行治理特征入手,归纳抽象出银行治理中两个最主要特征:多重委托代理和多任务性,并在Holmstrom&Milgrom(1991)模型框架下,揭示商业银行最优激励契约均衡条件,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上市银行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结果表明,目前上市银行普遍建立起了与银行经营业绩相关联的薪酬激励制度,但监管当局尚未建立起与风险控制相联系的正向和负向激励约束机制,这样的薪酬契约安排可能导致高管将过多精力放在经营业绩上,而忽视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努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雄  吕建秋  王利英  叶李  蒋艳萍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发展需要。基于内外因视角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围绕加强政府统筹、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进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艳  马连福  
以2010~2012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高管激励组合、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创新投入正相关,股权激励与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当高管持股较低时,会推动创新投入来追求"身份认同",随着持股数量的增加,"确定性收益"发挥主导作用,高管不愿承担更多的创新风险;控制权激励和股权激励存在替代效应;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负相关,受融资约束的影响,高管薪酬与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抑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晓芳  
本文阐述心理契约之于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从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破裂的思辨,诱发心理契约违背的动因及分析心理契约违背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心理契约违背所引致的问题;给出优化协同创新组织文化,规范组织制度和完善协同创新激励措施等策略,指明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组织重建心理契约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晓芳  
本文阐述心理契约之于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从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破裂的思辨,诱发心理契约违背的动因及分析心理契约违背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心理契约违背所引致的问题;给出优化协同创新组织文化,规范组织制度和完善协同创新激励措施等策略,指明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组织重建心理契约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萍  
从经济学立场看,科技创新的激励策略主要有知识产权激励、增加净收益激励、减少资金平均成本激励。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收益率,才会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静静  高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多变性和任务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个体已经无法推动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团队而非单独的个体形式创业。团队成员作为劳动力的载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组织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心理契约研究的引入弥补了传统经济契约在员工内在心理活动中调节的不足,尤其是在员工的态度、情感、组织忠诚度等方面,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组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杨艳东  
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和市场导向。用户创新是当前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虚拟社区的繁荣发展为用户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基于虚拟社区的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的生态化创新方兴未艾。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酝酿合作期、组建磨合期、市场化运行期和调整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激励不足问题,分别设计出需求匹配、投资驱动、风险防范、绩效评估等不同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加强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杨艳东  
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和市场导向。用户创新是当前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虚拟社区的繁荣发展为用户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基于虚拟社区的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的生态化创新方兴未艾。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酝酿合作期、组建磨合期、市场化运行期和调整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激励不足问题,分别设计出需求匹配、投资驱动、风险防范、绩效评估等不同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加强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凤华  张德鹏  陈春峰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互惠公平,从创新顾客的互惠偏好程度、激励契约类型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入手,构建创新顾客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激励契约的外部性和互惠关系对于激励效果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如何联合经济激励和心理激励,降低企业获得创新顾客高努力投入的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当创新顾客之间出现互惠关系时,最优激励契约取决于创新顾客心理偏好与风险态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最优激励契约为相对绩效契约;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最优激励契约为团队报酬契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蒙  万华林  
大量的经济学与管理学文献研究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而企业管理层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决策者,其激励对于公司的创新活动至关重要。本文尝试探讨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以及不同激励方案的契约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度的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对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与对照样本相比,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后,样本公司研发投入和专利授予量均显著增加。本文研究还发现,上述影响因股权激励契约特征而异:股权激励方案的有效期越长,样本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越明显;实施股票期权类的方案及激励方案有效期越长的企业,所获发明专利的增加越明显;实施限制性股票及激励方案有效期越短的企业,其外观设计专利的增长越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方案的契约结构对管理层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的动机选择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股权激励理论与实务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