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4)
- 2023(9464)
- 2022(7641)
- 2021(6969)
- 2020(5324)
- 2019(11988)
- 2018(11543)
- 2017(21598)
- 2016(11203)
- 2015(12686)
- 2014(12432)
- 2013(12355)
- 2012(11770)
- 2011(10919)
- 2010(11433)
- 2009(10784)
- 2008(10218)
- 2007(9693)
- 2006(8885)
- 2005(8184)
- 学科
- 济(73116)
- 经济(72967)
- 管理(30835)
- 业(27051)
- 方法(23614)
- 企(23135)
- 企业(23135)
- 数学(18723)
- 数学方法(18614)
- 地方(17688)
- 中国(17036)
- 业经(15322)
- 农(14110)
- 地方经济(12518)
- 财(11946)
- 学(11533)
- 融(11343)
- 金融(11342)
- 制(11204)
- 理论(10362)
- 和(10357)
- 贸(10312)
- 贸易(10304)
- 易(9914)
- 银(9350)
- 银行(9349)
- 行(9102)
- 农业(9055)
- 环境(8671)
- 体(8640)
- 机构
- 大学(172722)
- 学院(172257)
- 济(86006)
- 经济(84488)
- 管理(62643)
- 研究(62628)
- 理学(52618)
- 理学院(52059)
- 管理学(51458)
- 管理学院(51110)
- 中国(49486)
- 财(39449)
- 京(35447)
- 科学(31524)
- 财经(30947)
- 所(30292)
- 经济学(28585)
- 经(28109)
- 中心(27676)
- 研究所(26654)
- 江(25668)
- 经济学院(25303)
- 北京(23193)
- 财经大学(22974)
- 范(22673)
- 师范(22552)
- 院(22057)
- 农(20531)
- 州(20399)
- 社会(19036)
- 基金
- 项目(103034)
- 科学(82207)
- 研究(81289)
- 基金(75477)
- 家(63396)
- 国家(62848)
- 社会(56932)
- 科学基金(54195)
- 社会科(52948)
- 社会科学(52927)
- 基金项目(38407)
- 省(38397)
- 教育(36914)
- 编号(32620)
- 划(31865)
- 资助(30582)
- 自然(29995)
- 自然科(29318)
- 自然科学(29311)
- 自然科学基金(28813)
- 成果(27949)
- 发(23883)
- 部(23802)
- 国家社会(23702)
- 重点(23184)
- 课题(22940)
- 性(21663)
- 教育部(21527)
- 人文(21109)
- 创(20992)
- 期刊
- 济(107531)
- 经济(107531)
- 研究(60673)
- 中国(35637)
- 财(30294)
- 管理(25778)
- 融(21963)
- 金融(21963)
- 学报(20930)
- 科学(20706)
- 农(20423)
- 教育(18767)
- 经济研究(18529)
- 财经(17535)
- 大学(17434)
- 学学(16421)
- 经(15350)
- 业经(15303)
- 技术(14303)
- 问题(13804)
- 农业(13379)
- 贸(12382)
- 国际(12253)
- 世界(10650)
- 技术经济(9652)
- 统计(8569)
- 商业(8523)
- 经济问题(8509)
- 经济管理(8190)
- 理论(8084)
共检索到281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邹升平 施庆
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也是新时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是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意义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实践检验,基本内涵已经明晰,话语传播条件已经具备,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基础。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信和强化话语自觉,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破除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话语崇拜,借助多途径传播,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构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吕守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与国之间展开博弈的载体,尽管当前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部分领域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仍占主导地位。某些西方国家以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为由,拒绝中国加入一些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制定歧视性贸易政策和不公正的国际待遇。中国努力提升“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国际话语权,但已有研究因缺乏理论支撑而导致说服力不足。日本马克思主义制度调节学派,依据生物多样性理论、“时间可变性和空间多样性”方法论,提出了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诸多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类型,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立性、稳定性和优越性。因此,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道路自信、平等参与国际贸易、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舒晓 刘小宁
教育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教育平等权是具有历史的范畴,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实现方式,都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结构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要经济形式,影响并决定着教育平等权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平等权有何特点?其内容是什么?教育平等权有哪些实现的方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教育平等权的正确理解,而且有助于正确的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教育平等权的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耕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已勿庸置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尚要进一步培育。我们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性不仅仅在于认识上的纠偏,以及“模式”上的重设,更为主要的还是如何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转变机制,怎样在既定机理的条件下转换手段,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涉及一个重要命题是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任何一种体制及机制都要有确定的微观基础支撑和运作,时下,加快传统体制下的微观基础革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剧乂文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笔者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各项具体制度进行一系列重大变革,着力实现制度创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哉书
反生产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基础天津商学院马列部史哉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它的体制基础,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个是它的运行规则基础,这个问题现在还停留在对一般商品经济或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本文提出的反生产价格,目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程度的加深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不断转换,我国经济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不足以完全支撑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社会生活。推进我国经济法治化进程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运用法治力量解决政府权力面临的"两难",构建法治政府;二是以法治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构建有效市场;三是以法治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孟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建立之初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基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终形成的思想基础。我们应认识这些思想基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程度的加深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不断转换,我国经济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不足以完全支撑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社会生活。推进我国经济法治化进程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运用法治力量解决政府权力面临的“两难”,构建法治政府;二是以法治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构建有效市场;三是以法治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不仅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在说明劳动力产权的内涵及一般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产权的特征,然后从实践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原因,最后指出在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要求。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权益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化财政改革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财政体制内部,从而实现财政体制模式由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的转变;另一方面,财政体制的框架设计要以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及归宿。可以预见,深化财政改革只有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功。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振球 曾广灿 吴奕新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必须在企业组织、市场体系、政府职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市场,以至理顺政企关系,改变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都会发挥连带的积极的影响。由此,深入研究如何建立适应社会化、现代化经济的产权制度,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先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达 宋冬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随着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引起社会关注。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收入差距扩大,怎样把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探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