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9)
2023(3747)
2022(2925)
2021(3096)
2020(2274)
2019(5439)
2018(5545)
2017(6698)
2016(5396)
2015(6574)
2014(6721)
2013(5189)
2012(4731)
2011(4552)
2010(4920)
2009(3681)
2008(3525)
2007(3444)
2006(3117)
2005(2927)
作者
(10340)
(8522)
(8479)
(8401)
(5467)
(4224)
(4086)
(3483)
(3320)
(3277)
(2983)
(2981)
(2813)
(2790)
(2699)
(2637)
(2630)
(2615)
(2558)
(2506)
(2502)
(2337)
(2180)
(1995)
(1954)
(1947)
(1932)
(1928)
(1864)
(1842)
学科
教育(21814)
中国(11184)
教学(8518)
理论(7532)
管理(6428)
思想(4657)
(4641)
经济(4637)
学校(4602)
政治(4591)
思想政治(4394)
政治教育(4394)
治教(4394)
德育(4359)
学法(4164)
教学法(4164)
研究(4153)
高等(4109)
(3819)
(3790)
(3658)
改革(3624)
发展(3521)
(3420)
(3394)
学理(3265)
学理论(3265)
教育改革(2876)
(2846)
计算(2753)
机构
大学(63538)
学院(54520)
教育(31308)
研究(23040)
(22365)
师范(22320)
师范大学(18642)
(15793)
职业(13394)
科学(12472)
教育学(11979)
技术(11963)
北京(11395)
管理(10945)
(10750)
(10433)
(9758)
研究所(9500)
职业技术(9223)
理学(9185)
经济(9099)
教育学院(8901)
理学院(8857)
中心(8729)
中国(8719)
(8703)
管理学(8295)
(8208)
管理学院(8150)
技术学院(8073)
基金
研究(35222)
项目(31791)
教育(27735)
科学(26434)
成果(19440)
编号(18544)
社会(17904)
课题(17844)
基金(16791)
社会科(16464)
社会科学(16460)
(16154)
(15208)
(15049)
(12519)
规划(12494)
国家(12168)
(11474)
项目编号(11124)
研究成果(11030)
年度(10393)
(10061)
大学(9697)
科学基金(9673)
(9640)
(9305)
(9274)
阶段(9243)
重点(9239)
(9092)
期刊
教育(58475)
研究(32003)
中国(27408)
职业(13425)
(11440)
经济(11440)
技术(9591)
高等(8623)
技术教育(8187)
职业技术(8187)
职业技术教育(8187)
大学(7586)
高等教育(7510)
成人(6659)
成人教育(6659)
学报(6322)
(5524)
论坛(5524)
图书(5240)
(4864)
科学(4637)
发展(4361)
(4361)
教研(4287)
高教(4287)
(4270)
职教(4209)
比较(4161)
书馆(4037)
图书馆(4037)
共检索到10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素瓅  徐佳雯  
把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塑造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以法治精神进行校园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来推进。大学生作为即将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公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践行者,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力量,他们知法、懂法、尊法的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阿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也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存在着地位有待提升、渠道有待拓宽、方式方法有待创新、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直面问题,做好新时代法治教育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设计,保障法治教育地位;拓宽法治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新局面;直面新媒体技术环境,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提升法治教育教师素质等路径来实现"法治中国"理念在高校的落地生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丽波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认同、践行与尊重是高等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之一。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法律知识与案例的讲解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坚定学生制度自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金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时代的先锋和标杆,他们的身上肩负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对整个时代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时代定位、目标要求和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做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应对,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方法使用得当,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洁  
良好的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系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关键影响因素、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相关研究理论化、系统化,为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斯宪  
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与其父母辈群体相比,视野更加开阔,心态更加成熟,对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对中国共产党更有期待。这样的深刻变化并不是突然的跃升,而是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结果。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而且成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我们既要从容自信地看待青年大学生的思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峻   魏岚  
延安文艺精神是为人民服务、忠实爱国、贴近群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人民性、爱国性、实践性、创新性。新时代发挥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深厚爱国爱党爱校情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丹丹  
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目标理想化、内容知识化、方法简单化、过程形式化的现实困境,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其实现路径。通过立足于现实的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婧智闻  
为了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包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平台等。研究表明,要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春芳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实效性不强一直是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璐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基点。要开展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其实际效果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即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价值追寻,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最终目标,其本身就内含着,也应然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芸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其实效性。文章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水香  马斌锋  
实时掌握学生全面、真实的学习需求,并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能够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信息时代也赋予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特殊的时代特征和需求,深入研究和分析信息时代的特征可以为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由梅茹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茜倩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习式语言艺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诸多启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坚定话语立场、增强话语力度、更新话语词库、提升话语温度、涵养话语艺术,以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导向鲜明""辩证有理""与时俱进""更接地气""彰显文化",从而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康  
<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其素质水平直接关乎未来中国发展水平。基于大学生培育重要性,高校亟须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顺应新时期推动思政育人策略优化,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由韩艳阳、胡晓菲和肖丽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立足于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相关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