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8)
2023(11241)
2022(9291)
2021(8815)
2020(7049)
2019(16070)
2018(15881)
2017(28676)
2016(16828)
2015(19133)
2014(19023)
2013(17603)
2012(16112)
2011(14619)
2010(14805)
2009(13184)
2008(12939)
2007(11566)
2006(10278)
2005(9427)
作者
(41890)
(35070)
(34751)
(33566)
(22373)
(16799)
(16282)
(13653)
(13296)
(12751)
(11954)
(11750)
(11424)
(11048)
(10847)
(10779)
(10710)
(10462)
(10204)
(10189)
(8977)
(8582)
(8346)
(8122)
(8033)
(7985)
(7716)
(7656)
(7056)
(7045)
学科
管理(49094)
(46529)
经济(46433)
(44330)
(38418)
企业(38418)
教育(22936)
中国(20267)
(18876)
(16721)
方法(16168)
(15907)
理论(14220)
业经(13376)
数学(13182)
数学方法(12917)
(11764)
(11735)
财务(11717)
财务管理(11694)
(11454)
教学(11414)
企业财务(11044)
技术(10563)
地方(10277)
农业(10068)
体制(9672)
(9508)
银行(9491)
(9081)
机构
大学(219491)
学院(216569)
(75963)
管理(74877)
经济(73809)
研究(73764)
理学(64010)
理学院(63112)
管理学(61981)
管理学院(61495)
中国(50849)
(47821)
科学(41994)
(41366)
(40382)
师范(40172)
教育(37180)
(35722)
(35082)
中心(33975)
师范大学(32847)
财经(31775)
研究所(31227)
北京(30504)
(29068)
(28688)
(28100)
业大(27436)
(27411)
技术(27251)
基金
项目(141955)
研究(116652)
科学(113551)
基金(98289)
(82983)
国家(82055)
社会(71303)
科学基金(70766)
社会科(67045)
社会科学(67031)
教育(62619)
(58131)
基金项目(51608)
编号(50930)
(50081)
成果(45218)
自然(42139)
自然科(41099)
自然科学(41092)
自然科学基金(40348)
课题(39262)
资助(37712)
重点(33560)
(33509)
(33368)
(33354)
(31321)
(31254)
(30862)
项目编号(30784)
期刊
(88720)
经济(88720)
研究(76616)
教育(66258)
中国(58952)
(34672)
学报(29172)
管理(28202)
(27366)
科学(27070)
大学(24415)
技术(22796)
学学(21050)
(19769)
金融(19769)
农业(18266)
职业(18010)
财经(16181)
业经(14739)
(13991)
经济研究(12703)
技术教育(12027)
职业技术(12027)
职业技术教育(12027)
(11868)
(11475)
论坛(11475)
问题(11356)
(10143)
财会(9807)
共检索到340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肇新  
当前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活动仅从教育市场供给侧进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能解决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定性问题。多头监管导致权责不明的局面,容易使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规避监管。在监管体制和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短期内难以重构的情况下,有必要关注教育市场的需求侧,寻找受教育者盲目追逐校外培训的深层次原因,即教育公平感的缺失。通过分析公平感、教育公平感、程序公平感等概念,明确教育公平感的形成依赖于程序性机制。因此,将加强程序治理贯穿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体制改革和相关决策制定过程当中,使受教育者在法律程序的治理中维持和提升其教育公平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莉  
我国中小学校外培训乱象表现在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培训师资各个方面,其形成的体制根源主要在现行教育体制带来校内外教育的缺失和滞后,以及整个教育体制机制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不相适应上。笔者认为,我国现存国民教育体系需要重新审视,中小学校外培训乱象的治理出路必须超越就事论事的层面,从变革现行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中去寻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劳凯声  
学校与其未成年学生所构成的是一种在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可称为教育法律关系。学校在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律关系,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调整。公立中小学校是具备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但由于其并无独立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能力,从而产生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之间的扭曲。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把学校的办学风险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弥补学校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不足。现行教育制度要求年满6岁、进入小学的未成年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包括民事行为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然而现行法律却以10岁为界来区分未成年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孟卫青  
英、美、法、德、日等国都非常重视用法律手段解决教师问题,但在以法规定政府、学校、社会、市场和法院等的教师管理权限,突出教师法律身份的公务性,健全教师权利保障机制,确保教师资格和工资待遇,保证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自由和建立完备的教师法律救济制度等方面,因各国国家体制的差异、所属法系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上述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又不尽一致。本文就此进行概要比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万恒  
作为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培训者的能力,是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使学校领导者全面提高领导与管理能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勇于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进而成长为杰出的教育领导者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培训目标以及当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后,总结认为,面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应具备四种能力:培训者的案例研究能力、情境创设能力、对校长的专业发展设计能力、研究成人学习并开发成人有效学习方式的能力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小丽  
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需求是提高校长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需求总体较为强烈,参训目的明确多样,培训内容需求体现实用倾向,培训形式需求具有实践参与取向,最希望的培训师资是名校校长,不同任职年限校长的培训内容需求既存在共性又有个性。鉴于此,建议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从学科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培训范式从专家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培训方式从讲座为主转向体验、参与为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奇杰  
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美国公立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通过实例介绍了美国公立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的法律基础、评价指标和实施程序,以及美国州级校委会和下属的各学区如何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分析该制度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法律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约束、指导和监督作用,但仍然无法充分保证校长评价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这一结论可以对我国校长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卫  
中小学校长在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所积累的第一手材料,分析了当前西藏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定位不明、缺乏长远规划、培训层次模糊、课程理念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构建培训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培训模式、保障措施等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敏  
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培训长期存在"低能效"问题,表现为: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较为薄弱,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设置与培训方式选择忽视校长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缺少针对校长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校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训内容,校长培训专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校长专业成长科学研究开展不足,尚未实现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目标等。《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则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模型"。以此为指导,开展"基于胜任力"的校长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寻找上述诸多问题的答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婷婷  
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将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可以分为基于"领导者发展"的校长培训模式和基于"任务驱动"的校长培训模式;存在着诸如缺乏个性化的校长培训理论,以行政权力支配为主、学员缺失主体性,培训内容较为单薄、培训方法改革收效不大,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质量,需要以系统化、整体化思维建构模块课程,设计个性化和反思型校长培训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森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形式上以讲授灌输为主,这些问题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案例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在互动借鉴中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实现理论知识与典型事物的有机结合,使学员置身于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升华的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抗挫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晓兰  杜勇  兰觉明  
"同伴互助"是以参训学员为主体、以明确任务为驱动、以学员共同进步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一培训方式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有利于实现经验交流共享、提高学员主体地位和提升培训实际效果,是今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新方向。"同伴互助"的实现形式灵活多样,在实践中还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我们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应大力倡导通过"同伴互助"这一方式最终实现学员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更生  
教育的终极追求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因而教育必须实现终身化。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实现校长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一个促进中小学校长终身发展的培训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玉民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者,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直接作用,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有必要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当前,我国常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有以领导者发展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两种模式,均存有政策制度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完整、学员水平不一致、培训需求不清晰和培训形式不丰富等问题。故在对当前模式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培训的实际要求,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芳  
质量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柯克帕特里克层次模型的分析及借鉴,结合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和特点,把"柯氏模型"引入校长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中进行研究。结合区域中小学校长培训特点探索培训评估标准,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体系,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