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6)
2023(8888)
2022(7513)
2021(6881)
2020(5834)
2019(13102)
2018(13080)
2017(25124)
2016(13882)
2015(15499)
2014(15183)
2013(15032)
2012(14059)
2011(12829)
2010(13037)
2009(12446)
2008(12373)
2007(11443)
2006(10371)
2005(9488)
作者
(42028)
(34770)
(34447)
(33037)
(22101)
(16749)
(15620)
(13540)
(13114)
(12406)
(11846)
(11344)
(11159)
(11073)
(10716)
(10700)
(10651)
(10318)
(10240)
(10011)
(8782)
(8673)
(8427)
(8010)
(7847)
(7816)
(7775)
(7732)
(6932)
(6827)
学科
(54918)
经济(54849)
(42455)
管理(42301)
(34059)
企业(34059)
方法(23786)
数学(20845)
数学方法(20670)
中国(18165)
(17031)
(15024)
贸易(15009)
(14967)
(14689)
(14139)
业经(13178)
(11664)
银行(11629)
(11116)
农业(10965)
地方(10068)
(10039)
技术(9344)
(9122)
金融(9121)
(9067)
(8873)
(8554)
财务(8536)
机构
大学(203748)
学院(203373)
(85234)
经济(83485)
管理(78487)
研究(67948)
理学(67400)
理学院(66668)
管理学(65738)
管理学院(65352)
中国(53757)
(42836)
(41242)
科学(40776)
(37228)
(34531)
财经(32493)
(31573)
业大(31232)
研究所(31113)
中心(31070)
农业(29557)
(29339)
北京(27272)
经济学(25674)
(25576)
师范(25236)
(24980)
(24349)
财经大学(24030)
基金
项目(129384)
科学(101148)
基金(94193)
研究(91912)
(83381)
国家(82637)
科学基金(69566)
社会(59605)
社会科(56646)
社会科学(56632)
(50141)
基金项目(49621)
自然(45156)
自然科(44122)
自然科学(44105)
自然科学基金(43364)
(42998)
教育(42286)
资助(38189)
编号(36774)
成果(29763)
重点(29156)
(28731)
(27997)
(27113)
课题(25721)
创新(25299)
科研(24918)
国家社会(24537)
教育部(24486)
期刊
(94844)
经济(94844)
研究(61794)
中国(39070)
学报(33826)
(33191)
科学(30127)
(30001)
管理(29992)
大学(25251)
学学(23706)
(22535)
金融(22535)
农业(21852)
教育(20958)
业经(17243)
财经(16164)
经济研究(15913)
技术(15371)
(13843)
问题(13644)
(13127)
(11429)
商业(11375)
国际(11299)
理论(10681)
技术经济(9956)
实践(9654)
(9654)
(9619)
共检索到309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照钰  
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国和消费国,理应掌握相称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若干商品期货品种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价格影响力。同时,长期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一直处于“西强我弱”的格局,主要症结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各维度控制权的过度集中,且我国在相关金融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距离。为进一步破解定价权难题,应制定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的国家战略导向;分清主次,有侧重地设计和落实对策措施;组建国家级金融资本平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云  
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由于缺失定价权所遭受的损失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基于大宗商品及定价权的含义,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琳  邢珺  
我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但同时又是大宗商品定价的弱国。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由于在定价权方面的缺失所遭受的损失备受关注。基于大宗商品及定价权的含义,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所面临的机遇提出提升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玉财  李姝  
近年来,我国企业因为缺乏大宗商品定价权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定价权缺失是由我国缺乏国际定价中心、企业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不高、价格谈判地位低等因素造成的。本文针对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主要定价方式,提出了我国逐渐提高对国际价格影响力的策略;并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莹毓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总额逐年上升,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我国在开展大宗资源类商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了定价权缺失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提升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的相应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燕  
没有掌握定价权是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是整体规划不健全、期货市场不够发达、大宗商品联盟缺位、资源利用率偏低。要健全大宗商品市场宏观规划、完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组建相应匹配的定价权联盟、建立关键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构建大宗商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儒楠  邢珺  边思凯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在商品定价方面一直缺乏话语权,由于定价权缺失所遭受的损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商品定价权的含义,重点分析了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根据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机遇提出提升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贺辉辉  郭睿淇  叶周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却常因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国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意义非凡。从垄断地位、供求关系、期货市场、计价货币、地缘政治等五个方面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基于结构性视角,从宏观方面国家经济水平,微观方面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安全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大宗商品定价权展开探讨,最终结合影响因素和中国国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贺辉辉  郭睿淇  叶周璟  
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却常因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国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意义非凡。从垄断地位、供求关系、期货市场、计价货币、地缘政治等5个方面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基于结构性视角,从宏观方面国家经济水平,微观方面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安全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大宗商品定价权展开探讨,最终结合影响因素和中国国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振锋  
在"中国因素"日益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中国进出口大宗商品却遭遇"定价权困境",很多商品价格的实际波动幅度大大超出了反映供求关系的合理范围,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分析国际"定价权困境"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战略、优化整合战略、统一联盟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资源节约战略等五个方面加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朝阳  
近年来中国大宗进口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在于需求表达渠道不畅,买方力量未得到有效整合,缺乏战略回旋余地,需求信息泄露,自身供给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跨国矿业公司控制全球主要矿产资源,世界大宗商品行业组织更多地维护供方利益,外方控制甚至是捏造供给信息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途径在于:建立信息中心和报价中心,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建立健全中国紧缺能源和原材料储备体系,构建中国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强化政府调控,通过多边机制进行协调与规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阎新奇  
在现行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下,中国参与大宗商品贸易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从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概念与含义、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形成、中国缺失大宗商品定价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4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的研究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云龙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国和消费国,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影响力。本文基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进行了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原因在于: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供给本身极易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寡头垄断企业议价能力较强,而发达国家背后的国际资本控制了寡头垄断企业;其次,发达国家借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获得金融权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权力;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理论以及定价信息被发达国家掌控;此外,发达国家还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控制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通道。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给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未来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仍处于高位,因此有必要着力提升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松梁  
2014年1月,上海提出今年将在自贸区建成八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涉及能源化工、农产品、矿产品、有色金融、黑色金属等多个品种。而就在2013年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此外,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于近期推出全球第一个采用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旨在提高国内钢厂的议价能力,并最终抢占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定价的制高点。可以看到,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重要性正在从国家战略高度被重新认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运成  王爱华  
虽然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属于"超级买家",但是在商品价格影响力方面与预期相去甚远,不具有定价话语权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回顾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流通批发领域改革深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也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80~199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一个改革十年。市场价格逐渐放开,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标志着大宗商品市场期货交易探索的开始。1990~200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二个改革十年。场内期货市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法规监管体系逐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