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8)
- 2023(15131)
- 2022(12199)
- 2021(11019)
- 2020(9184)
- 2019(20127)
- 2018(20137)
- 2017(39783)
- 2016(21457)
- 2015(24171)
- 2014(24291)
- 2013(24156)
- 2012(21635)
- 2011(19139)
- 2010(19487)
- 2009(19012)
- 2008(19084)
- 2007(17536)
- 2006(16090)
- 2005(15123)
- 学科
- 济(94727)
- 经济(94579)
- 业(93564)
- 企(83561)
- 企业(83561)
- 管理(82596)
- 方法(36468)
- 财(34474)
- 业经(32933)
- 农(31875)
- 中国(28174)
- 数学(27527)
- 数学方法(27347)
- 制(24928)
- 务(22673)
- 财务(22633)
- 财务管理(22600)
- 税(22083)
- 农业(21787)
- 企业财务(21420)
- 税收(20619)
- 收(20444)
- 技术(20100)
- 体(18193)
- 地方(17716)
- 和(16962)
- 策(16744)
- 贸(16639)
- 贸易(16625)
- 银(16500)
- 机构
- 学院(316044)
- 大学(308980)
- 济(138600)
- 经济(136004)
- 管理(125321)
- 理学(106450)
- 理学院(105522)
- 管理学(104308)
- 管理学院(103731)
- 研究(99036)
- 中国(80287)
- 财(73288)
- 京(64396)
- 财经(55876)
- 科学(54017)
- 经(50316)
- 江(50265)
- 所(48522)
- 农(46273)
- 中心(44793)
- 经济学(42483)
- 研究所(42454)
- 北京(40886)
- 财经大学(40812)
- 业大(40247)
- 州(39240)
- 经济学院(38447)
- 范(36156)
- 师范(35853)
- 农业(35771)
- 基金
- 项目(193960)
- 科学(155205)
- 研究(149906)
- 基金(141020)
- 家(119070)
- 国家(117966)
- 科学基金(103518)
- 社会(98779)
- 社会科(93768)
- 社会科学(93748)
- 省(77319)
- 基金项目(73659)
- 教育(67393)
- 划(62314)
- 自然(62260)
- 编号(61339)
- 自然科(60797)
- 自然科学(60785)
- 自然科学基金(59774)
- 资助(56525)
- 成果(50307)
- 创(43716)
- 发(43485)
- 部(43320)
- 制(43117)
- 重点(42920)
- 课题(42491)
- 国家社会(40848)
- 业(40409)
- 创新(39987)
- 期刊
- 济(164757)
- 经济(164757)
- 研究(102130)
- 中国(62868)
- 财(60118)
- 管理(53464)
- 农(45437)
- 科学(38494)
- 学报(38127)
- 融(33316)
- 金融(33316)
- 大学(31048)
- 农业(30789)
- 教育(30397)
- 业经(29904)
- 技术(29660)
- 学学(29448)
- 财经(28287)
- 经济研究(26332)
- 经(24456)
- 问题(22348)
- 务(18719)
- 贸(17809)
- 技术经济(17621)
- 业(17516)
- 商业(16787)
- 现代(16588)
- 税(16454)
- 财会(15822)
- 国际(15658)
共检索到492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扬 王金霞 陈艺毛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技术链“断链”、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不足的产品链“弱链”、制造服务融合度不高的服务链“短链”问题。税收具有弥补技术链“断链”、强化产品链“弱链”、延伸服务链“短链”的适用性功能。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议实施企业所得税为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税收政策组合来推动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实施降采购、降用能、降用房用地、降用工、降销售成本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优化制造业产品结构,实施有利于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业务、构建融合平台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链 现代化 税收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集约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起步期、发展高峰期以及回落企稳期。增强产业韧性,提高产学结合度和专利价值度,以及释放要素活力以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 熵权法 有效性检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洪昌 丁睿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新的科学内涵,即内循环是内在优势、共同富裕是根本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应有之义、绿色低碳是重要保障以及和平发展是现实要求。面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弱链”“堵链”“缺链”“低链”“卡链”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产业链和构建更开放的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完整性、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宁宁 张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分工理论着手,探究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条件和未来方向,并从国际分工形式演变中分析指出产业链是当代分工最新表现形式,但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回顾总结我国产业链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产业链已进入本土强化期,并就此阶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产业链应着重加强本土化,增强自主可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尖端化、数字化、开放化、高端品牌化。
关键词:
产业链 分工理论 产品附加值 新发展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云霞
随着数实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催生新型业态模式、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推动高端化发展,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等方面作用显著。近些年,随着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其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逐步升级,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如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亟需破解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数据要素流通有待进一步畅通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建议积极探索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逐步推进新模式,以数据要素循环流通强化要素支撑,以创新突破推动高端化发展,以新型数字化平台推动链上企业协同共赢。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制造业 产业链现代化 数据要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巍
在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和重要增长极。选择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相关数据,从产业链创新化、产业链绿色化、产业链可控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到各省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数字技术能够凭借其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化、绿色化和可控化,从而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水平地区,信息、资源、产业基础较为完善,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效能提高能显著增强数字技术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建议实施数字技术差异化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效能有机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代新玲
作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座,数字新基建对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是助推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数字新基建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内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通过提升技术获取能力和数字创新韧性,间接助推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新基建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加快布局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实施差异化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效应的政策建议,希冀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佳骏 李晓华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逆全球化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与持续,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在保持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性的同时,保障中国产业链韧性、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成为急需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开发、技术寻求、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和空间布局五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类型给产业链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剖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替代、挤出、关联三种效应对产业链现代化形成的挑战,从而提出以深化实施兼并收购、内外联动、技术合作和数字化战略,实现依托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链 价值链 现代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帅民
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是推动产业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的核心引擎,可加快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步伐,助力“中国制造”行稳致远。选取2005—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可正向驱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能够通过提升技术融合式创新与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门槛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技术融合式创新水平跨越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方能发挥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助推作用。在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处于(0.051-1.332]区间时,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对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赋能效应更强。基于此,提出夯实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基础、构建多主体交互创新生态网络、筑构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格局等政策建议,以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怀政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新世纪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正逐步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实现全球一体化生产、销售和研发。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务之急是要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为契机,通过配套生产、OEM、合同制造、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同时要适度进行产业链节点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努力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提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晓辉 王晓玲 吴红 张瑞锋 刘笑冬 于喆喆 张学锋 李沭 吕爽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落户于哈尔滨。哈尔滨逐步形成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七十多年来,这些企业引领和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之路,其主要产品长期居于哈尔滨市产业链核心地位。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看,装备制造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按照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哈尔滨市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查找产业链短板,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从优化税收政策激励措施、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以及优化征管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税收服务两方面精准发力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子英 朱星姝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断链""堵链"等隐患。这既有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与地方政府行为、财税激励有直接关联。从财税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视角,梳理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主要障碍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应从政府间关系、税制改革、税收优惠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领域的深耕细作,形成具备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张陈璇
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主题,数字产业链作为新型产业链形态助推中国的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数字产业链打破传统产业链的时空布局限制,通过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形成有关经济部门的关联网络,是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的数据供应链、数字企业、拓展的空间链以及数字价值链的有机组合。数字产业链作用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效应为产业结构效应,同时从安全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对接机制三个方面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依靠技术更迭、大数据与价值链融合、促进绿色全产业链的构建、控制产业链节点风险、均衡收入分配等路径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毅 樊斯幔 张虎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中央的重大谋划和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于如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本文从多个方面寻找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因素;(2)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各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程度,找出对产业链现代化影响较大的要素;(3)利用偏效应模型揭示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效应,探究各地区如何依据自身状况找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1)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要素包括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4个部分;(2)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贡献处于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大,资源禀赋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小;(3)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投入要素的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进入最优区间的路径不尽相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会 李明星 杨子嘉 高华兴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中,政府科技支持度和政策关注度起正向调节作用,自主研发、知识吸收、知识溢出起中介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东部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前阶段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