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8)
- 2023(12697)
- 2022(10919)
- 2021(10345)
- 2020(8756)
- 2019(20398)
- 2018(20344)
- 2017(40353)
- 2016(22416)
- 2015(25462)
- 2014(25559)
- 2013(25507)
- 2012(24357)
- 2011(22052)
- 2010(22331)
- 2009(21023)
- 2008(21001)
- 2007(19381)
- 2006(17090)
- 2005(15480)
- 学科
- 济(96275)
- 经济(96179)
- 管理(60718)
- 业(60050)
- 企(45269)
- 企业(45269)
- 方法(41168)
- 数学(36551)
- 数学方法(36109)
- 农(30884)
- 中国(25734)
- 地方(23583)
- 财(23544)
- 业经(20922)
- 农业(20160)
- 制(19425)
- 贸(18930)
- 贸易(18920)
- 易(18308)
- 学(17964)
- 银(15572)
- 银行(15547)
- 行(14850)
- 融(14078)
- 金融(14072)
- 环境(13956)
- 和(13581)
- 务(13368)
- 策(13338)
- 财务(13334)
- 机构
- 学院(324758)
- 大学(321345)
- 济(135983)
- 经济(132894)
- 管理(122136)
- 研究(111886)
- 理学(103750)
- 理学院(102533)
- 管理学(100779)
- 管理学院(100158)
- 中国(86921)
- 京(69818)
- 科学(68337)
- 财(64443)
- 农(59207)
- 所(57963)
- 中心(52574)
- 研究所(52127)
- 江(51363)
- 财经(50088)
- 业大(48461)
- 农业(46557)
- 经(45051)
- 北京(44408)
- 范(43190)
- 师范(42819)
- 经济学(41447)
- 州(41402)
- 院(39892)
- 经济学院(37643)
- 基金
- 项目(206681)
- 科学(160777)
- 研究(153568)
- 基金(146519)
- 家(127457)
- 国家(126352)
- 科学基金(106400)
- 社会(95029)
- 社会科(90079)
- 社会科学(90051)
- 省(81950)
- 基金项目(77306)
- 教育(69917)
- 划(69179)
- 自然(67687)
- 自然科(65949)
- 自然科学(65925)
- 自然科学基金(64734)
- 编号(64313)
- 资助(60988)
- 成果(53055)
- 发(46992)
- 重点(46665)
- 部(45823)
- 课题(44841)
- 创(42238)
- 创新(39538)
- 科研(39004)
- 性(38811)
- 教育部(38608)
- 期刊
- 济(156006)
- 经济(156006)
- 研究(97726)
- 中国(65039)
- 农(54633)
- 财(49506)
- 学报(48189)
- 科学(44804)
- 管理(43173)
- 农业(36917)
- 大学(35536)
- 教育(34249)
- 学学(33339)
- 融(33234)
- 金融(33234)
- 技术(29325)
- 业经(26748)
- 经济研究(24456)
- 财经(24252)
- 问题(21863)
- 经(20974)
- 业(20211)
- 贸(17729)
- 技术经济(17096)
- 统计(16200)
- 理论(16068)
- 图书(15554)
- 商业(15158)
- 现代(15145)
- 资源(15024)
共检索到49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凤君 赵大晖 李兴起 马瑰芳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幅员辽阔且各地状况差别较大,各地各级政府迫切需要一套提升粮食产业效益的决策分析方法来指导实践。文章综合运用量本利原理、供应链管理和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及系统类变量方法,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中部地区区情解决粮食增效问题的决策分析框架,并以开封市小麦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决策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周期 影响因素 中部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璋 许越先 吴凯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新平 叶彩鸿 林承亮
文章立足于评价"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文章首先给出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中部地区"国家粮仓"功能持续提高,领先优势明显;"农业发展基础能力"、"农业产出能力"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投入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相对滞后;河南是中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领头羊。
关键词:
“中部崛起”战略 粮食生产基地 评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石森昌
本文利用双对数模型,就我国不同时期的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弹性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弹性变化的内在原因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投入要素 结构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华奕州 黄季焜
学术界对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尽管该政策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探讨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仍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本文以小麦为例,基于1985—1996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收购双轨制下定购和议购政策变动对小麦主产省小麦种植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降低国家定购量、提高国家议购量和农民自留量以及提高议购价为主要措施的双轨制改革,促进了小麦生产;同时,双轨制期间农民没有对低于边际价格的定购价格做出反应,这同理论预期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市场改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有其历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克强
本文依据稻谷、小麦、玉米在1984~2007年间的可比成本收益数据,分别对各自亩均实际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粮食价格是促进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提高粮食单产也是促进粮农增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与服务费的稳定增长是阻碍粮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测算表明,此间粮食价格和物质与服务费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健全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通过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的稳定提高,应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和降低粮食生产的物质与服务费。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收益 价格 协整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晓黎
粮食安全不能建立在农民粮食种植的超低收入上,也就是不能由农民来承担粮食安全的成本,但建立在国家高额的资金补贴上同样没有出路。当土地的效率收益已经远远大于其原有的社保福利收益的时候,国家可以考虑用低价收购土地福利。方法是"地租赎买"。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效益 补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黄金川 彭实铖
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展矛盾日益严峻的挑战。详细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认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需求旺盛、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速周期与粮食产量变化周期的基本吻合,预示了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减产的导向作用。文章运用指标因素分析法定量测算了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经比例系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重点剖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数量贡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伟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把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放在"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目标的首要位置,并就如何建设好粮食生产基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六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油加工能力、市场流通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保障地区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丽 霍学喜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投入决策 风险评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孟华兵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前沿成本存在较大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成本无效率导致的;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和加工销售服务等水稻生产性服务对于提高成本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农资供应服务作用并不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水稻种植经验对提高成本效率也具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对成本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育等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孟华兵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本文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下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是决定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中介变量;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调节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负向地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颖 方言
一、江苏粮食生产情况按照2009年11月3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能分配原则要求,江苏省承担新增粮食产能建设任务43亿斤;2011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持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为此,江苏省要求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优化种植结构,实现2011年粮食增产10亿斤的目标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