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1)
2023(17845)
2022(15260)
2021(14374)
2020(12079)
2019(27742)
2018(27523)
2017(53216)
2016(29113)
2015(32807)
2014(32997)
2013(32087)
2012(29623)
2011(26126)
2010(26152)
2009(23813)
2008(23381)
2007(20781)
2006(18012)
2005(15708)
作者
(83038)
(68839)
(68505)
(65453)
(43712)
(33052)
(31289)
(27160)
(26265)
(24580)
(23495)
(23282)
(21820)
(21661)
(21340)
(21328)
(20697)
(20543)
(19762)
(19644)
(17057)
(16999)
(16902)
(15862)
(15465)
(15177)
(15156)
(15120)
(13908)
(13755)
学科
(114623)
经济(114479)
管理(83522)
(79990)
(65617)
企业(65617)
方法(52929)
数学(45808)
数学方法(45054)
(33503)
(32133)
中国(30886)
业经(26185)
(25527)
(23342)
地方(22986)
农业(22156)
理论(20375)
(19995)
贸易(19987)
(19397)
(19135)
财务(19031)
财务管理(18977)
技术(18088)
企业财务(17914)
(17611)
(17578)
银行(17554)
(17123)
机构
大学(406316)
学院(405968)
(160043)
管理(159061)
经济(156473)
理学(137757)
理学院(136239)
研究(133689)
管理学(133509)
管理学院(132796)
中国(99926)
(86534)
科学(84146)
(74299)
(67048)
(66850)
业大(61755)
中心(61724)
研究所(60739)
(60198)
财经(59213)
北京(54417)
(54225)
(53850)
师范(53626)
农业(52343)
(49177)
(48416)
经济学(48233)
技术(44547)
基金
项目(278907)
科学(218827)
研究(203627)
基金(201331)
(175433)
国家(173951)
科学基金(149650)
社会(127075)
社会科(120325)
社会科学(120293)
(109568)
基金项目(106287)
自然(97701)
自然科(95471)
自然科学(95448)
教育(94480)
自然科学基金(93725)
(91713)
资助(83865)
编号(83332)
成果(67832)
重点(62151)
(60957)
(59086)
课题(57515)
(57430)
创新(53570)
科研(53432)
教育部(52367)
大学(52077)
期刊
(174697)
经济(174697)
研究(117627)
中国(78784)
学报(66397)
(61186)
科学(59567)
管理(59023)
(57873)
大学(50988)
教育(48445)
学学(47982)
农业(41890)
技术(37066)
(33191)
金融(33191)
业经(29887)
财经(28838)
经济研究(27651)
(24831)
问题(23002)
图书(20946)
(20709)
(19901)
技术经济(19387)
科技(19267)
理论(19087)
统计(18725)
商业(17688)
现代(17523)
共检索到59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从来  张中锦  
基于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本文在探讨劳动收入份额构成、波动性并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稳步提升中的结构优化问题。在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在保持产业(部门)结构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优化,在维持产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比重提高过程中的产业(部门)结构优化;还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效应和产业(部门)结构效应的协同对稳步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综合效应。在优化结构时稳定维持第一产业(企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住户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振华  
当前中国处于结构转型期,如果为了提高加总劳动收入份额而忽视产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那么可能导致错误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干预。本文利用改进的Gollin修正方法测算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适度区间,针对三大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现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取决于第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预计在2020年和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3.89%和42.94%,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至52.48%和56.46%。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需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并且需要在产业内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难题,注重发展第三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阳   宋培   李琳   白雪洁  
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定量模拟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进一步基于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效能,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存在不平衡特征。本文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能,强化人力资本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继强  蔡媛媛  林平  
文章使用完整工业化阶段划分和可比统计口径,考察了18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劳动收入份额演进状况,并对以往学界提出的"下降说"、"稳定说"、"U形说"和"三次说"之间的差异或矛盾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轨迹形如"羹匙曲线":在工业化初期经历下降,工业化中期显著回升,工业化后期相对稳定,后工业化阶段则呈现小幅回落;(2)倘若将劳动收入份额视为劳动者的"奶酪",则工业化初期失去的"奶酪"可以在中后期复得;(3)对当前中国而言,及时把握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压缩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会窗口"更为重要和紧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本凤  周敏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云   王希元  
直觉上,智能制造的“机器换人”效应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基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制造业内部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在两种生产方式替代弹性较大的条件下,智能制造将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使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导致经济系统整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进一步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佩恩表和世界银行的跨国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红利阶段、不同国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智能制造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越显著。机制检验验证了理论假说,即智能制造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探寻兼顾智能化转型和收入分配改善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初初  冯邦彦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雨桐   路先锋   李军  
基于1994—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由负到正的非线性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当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超过0.871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由负转正;在负向影响阶段,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渠道与“相对数量”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在正向影响阶段,“相对数量”渠道的作用不再显著,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相对价格”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由负转正的影响越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赵秋运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礼  
文章利用1997~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7~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致,行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很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资本产出比的降低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是导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则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以及鼓励出口贸易将抑制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快速下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李浩然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上升,这与全球趋势相反。利用我国2007年至2020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行业内与行业间贡献率分解,结果显示其主要来自行业内增长。对工业、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生产侧均衡并使用两步FGNLS方法估计的工业与服务业CES生产函数参数表明,当资本劳动替代率大于1时,全行业范围内的劳动增强型技术提升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基准模拟结果能够解释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31.56%以及服务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80.98%,该结果与我国近些年实施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有关。研究结论支持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非大多数文献提到的结构转型,这为我国科学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余倩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