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4)
2023(5167)
2022(3882)
2021(3550)
2020(2424)
2019(5321)
2018(4735)
2017(7603)
2016(4911)
2015(5722)
2014(5704)
2013(4818)
2012(4164)
2011(3702)
2010(3806)
2009(3210)
2008(2978)
2007(2854)
2006(2417)
2005(2164)
作者
(11348)
(9495)
(9310)
(9205)
(5914)
(4449)
(4339)
(3629)
(3565)
(3399)
(3238)
(3122)
(3005)
(2951)
(2867)
(2842)
(2787)
(2782)
(2779)
(2749)
(2376)
(2364)
(2314)
(2212)
(2181)
(2120)
(2090)
(2056)
(1995)
(1981)
学科
管理(11842)
(11732)
经济(11725)
(9320)
中国(9215)
教育(7681)
(6631)
企业(6631)
(5470)
教学(5108)
业经(4397)
理论(4232)
农业(4187)
地方(3383)
(3212)
政治(3202)
方法(3186)
思想(3146)
思想政治(3092)
政治教育(3092)
治教(3092)
学校(3091)
德育(3064)
学法(2935)
教学法(2935)
数学(2675)
(2668)
研究(2578)
数学方法(2566)
工作(2531)
机构
大学(60989)
学院(58609)
研究(19454)
(19130)
管理(18699)
经济(18577)
理学(16206)
理学院(15960)
管理学(15488)
管理学院(15377)
(13030)
教育(12069)
(12008)
中国(11993)
师范(11943)
科学(11011)
(9821)
师范大学(9487)
(9287)
中心(8648)
北京(8544)
技术(8514)
(8480)
职业(8362)
(7963)
(7861)
业大(7689)
研究所(7666)
(7391)
财经(7368)
基金
项目(40403)
研究(36052)
科学(32209)
基金(25679)
社会(21672)
(20964)
国家(20679)
社会科(20402)
社会科学(20398)
教育(20042)
(18064)
科学基金(17915)
编号(16715)
(15031)
成果(14918)
课题(13633)
基金项目(12847)
(12066)
大学(10283)
项目编号(10228)
规划(10148)
重点(9659)
(9605)
(9432)
资助(9393)
(9167)
自然(9015)
(8866)
自然科(8790)
自然科学(8789)
期刊
教育(26783)
研究(22202)
(21671)
经济(21671)
中国(19700)
大学(8077)
学报(8017)
(7740)
(6977)
职业(6777)
管理(6747)
科学(6331)
技术(6277)
农业(5786)
学学(5781)
高等(5551)
高等教育(4645)
业经(4545)
图书(4307)
成人(3715)
成人教育(3715)
经济研究(3579)
技术教育(3535)
职业技术(3535)
职业技术教育(3535)
财经(3450)
(3329)
金融(3329)
书馆(3224)
图书馆(3224)
共检索到94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萌  王新  
就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尤其被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起薪逐年下滑、正规就业减少、对口比率下降、流动跳槽频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即加强就业指导,专业适应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企业积极参与,鼓励创业就业,这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能力培养,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涛  潘成清  刘振平  
文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研和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从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力评鉴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力发展中心,从课程体系、项目特点、项目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提出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核心路径是管理路径的创新,科学发展路径是项目路径的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詹宇河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路径以及今后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构建一套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负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在政府层面,建立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保障机制;在学校层面,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探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在社会层面,建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在学生层面,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个人应对社会的能力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清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高校、大学生家长及大学生本人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阐述,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若干建议,这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王慧  薛艳  
全程化就业指导对于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应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信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同时,还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和人岗匹配程度,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敏  
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的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大学生就业质量反映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本文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韩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举措,提出我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以改革高校招生选拔机制为突破口,建立独立、优先的职业教育招生机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数量上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妥善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以产学融合为抓手,明确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载体,强化企业用工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晗雯  
本文基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调查,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力不强的结症,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途径,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萨茹拉  杨子仪  杨鲤源  
大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高校教学实践,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美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强  尹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认为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求职技能、技巧指导工作,加强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林  
大学生就业具有知识性群体、职业选择层次高、政策性影响大、就业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归因于高校缺少明确的人才定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高校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导向、就业指导匮乏等。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高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出高校信息化就业平台进行解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红  邹琪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上又普遍存在性别歧视,农村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加困难重重,越来越被边缘化。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牵涉的层面很广,文章对当前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从自身与家庭、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及政府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