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9)
2023(16034)
2022(13619)
2021(12739)
2020(10679)
2019(24390)
2018(24103)
2017(45631)
2016(24957)
2015(28208)
2014(27914)
2013(27360)
2012(24985)
2011(22097)
2010(22280)
2009(20498)
2008(20413)
2007(18275)
2006(16105)
2005(14403)
作者
(69618)
(57616)
(57405)
(54555)
(36683)
(27588)
(26054)
(22536)
(21881)
(20816)
(19766)
(19371)
(18329)
(18245)
(17548)
(17491)
(17244)
(17185)
(16511)
(16400)
(14282)
(14160)
(13831)
(13203)
(13097)
(12835)
(12777)
(12706)
(11456)
(11418)
学科
(98699)
经济(98583)
(94440)
管理(87255)
(85464)
企业(85464)
方法(44086)
数学(34366)
数学方法(33979)
业经(31802)
(30292)
(30069)
中国(26964)
技术(22525)
(21886)
财务(21825)
财务管理(21799)
农业(21320)
理论(21284)
企业财务(20639)
地方(19860)
(19615)
(19130)
(17750)
(17345)
(17294)
贸易(17275)
(16758)
(16431)
教育(15606)
机构
学院(347582)
大学(346791)
管理(143863)
(136638)
经济(133707)
理学(123968)
理学院(122650)
管理学(120723)
管理学院(120077)
研究(108197)
中国(83137)
(74026)
科学(66366)
(63573)
(53784)
(52768)
(52713)
财经(50281)
业大(50123)
中心(49505)
研究所(47595)
北京(46711)
(45933)
(45751)
师范(45576)
(42857)
农业(41978)
(39904)
经济学(39365)
商学(38415)
基金
项目(233767)
科学(185703)
研究(177104)
基金(167998)
(143765)
国家(142429)
科学基金(124931)
社会(111127)
社会科(105249)
社会科学(105221)
(93784)
基金项目(89484)
教育(81995)
自然(79992)
自然科(78194)
自然科学(78180)
(77092)
自然科学基金(76823)
编号(73340)
资助(67592)
成果(59562)
(52666)
重点(51317)
(50846)
课题(50745)
(49904)
创新(48278)
项目编号(46094)
大学(45057)
国家社会(44564)
期刊
(153503)
经济(153503)
研究(104938)
中国(73250)
管理(58434)
(51085)
教育(49990)
(49809)
学报(49291)
科学(46633)
大学(39215)
学学(35425)
农业(35108)
技术(33583)
(28522)
金融(28522)
业经(27864)
财经(24476)
经济研究(23181)
(21054)
(21013)
图书(20524)
问题(19639)
技术经济(18823)
科技(18535)
现代(17005)
理论(16726)
商业(16243)
财会(15320)
实践(15246)
共检索到521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亚琴  
各高校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纷纷出台各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利好政策。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创业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协同创新工作室的理念,融合政府、企业、行业、高校的资源,结合大型公司的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意优势,制定规范的评价体系,以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前期的实践证明,协同创新工作室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从而进行创业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推动了创新创业进程的稳步前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朱雪苗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存在企业、高校、孵化基地之间缺乏统一、合作与协同等问题,这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享受到更多的国家提供的创新创业福利,也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此,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大学生在这一体系的引导下开展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万红  王汉林  
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是时势所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资本、能力、文化。根据SWOT分析框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内部优势主要有:团队所依托学科的优势、团队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团队有着共同的创新创业愿景;内部劣势主要有:团队文化欠缺、团队经费偏少、导师的能力与积极性有限。外部机会主要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创新创业资金的支持;外部威胁主要有:团队可持续发展存有一定障碍、创新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主要有: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团队的组织结构;树立共同愿景,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重视人才选聘,打造创新创业团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万红  王汉林  
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是时势所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资本、能力、文化。根据SWOT分析框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内部优势主要有:团队所依托学科的优势、团队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团队有着共同的创新创业愿景;内部劣势主要有:团队文化欠缺、团队经费偏少、导师的能力与积极性有限。外部机会主要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创新创业资金的支持;外部威胁主要有:团队可持续发展存有一定障碍、创新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主要有: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历建萍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夯实其综合素质才能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职场并“发光发热”,为企业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既是寻找将创新创业素质融入渠道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满足时代需求大学生人才的关键入手点。由尹训红编写、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一书以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招聘配置管理、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和招聘、定位和培训、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联系,能够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铄博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平台,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个一"工程内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的发展对"四个一"工程建设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宝忠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大力加强与县级政府的协同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开发科技创新产品,是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凤  
梳理创业教育三层次目标,提出创新精神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运用协同理论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具体包括目标协同体系、课程协同体系、师资协同体系、支撑协同体系、评价协同体系五个方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汪如春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农科大学生群体层面、农科高校教育层面、社会整体环境层面分析提升农科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农科高校要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组建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全方位的创业实训平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从而实现农科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圣梅  
创业是极具复杂性、极有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释义对大学培养建设创新型社会所急需的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哈默(Gray Hamel)等人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等三个方面做了理论层面的阐释和界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郁  苏强  刘凤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创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实现培养又好又多人才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大学科技园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作用、吻合社会需求的前沿阵地作用,如何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大学科技园实现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迪  陈光军  张金波  郑岩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目前全国各高校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力关系的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等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秀冬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举措。针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益民  
盐城工学院坚持知行统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与创业引领计划齐抓共举,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模拟实训、创业服务及指导,并协同校内外各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已成为"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举的全新教育理念。在人才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