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9)
2023(12173)
2022(10178)
2021(9304)
2020(8010)
2019(18470)
2018(18167)
2017(35791)
2016(19540)
2015(21934)
2014(21926)
2013(21918)
2012(20434)
2011(18247)
2010(18723)
2009(17814)
2008(18256)
2007(16869)
2006(14780)
2005(13644)
作者
(56632)
(47407)
(47348)
(45277)
(30496)
(22566)
(21512)
(18406)
(17704)
(17195)
(16076)
(15683)
(15435)
(14996)
(14957)
(14646)
(14462)
(14065)
(13794)
(13779)
(11925)
(11634)
(11620)
(10850)
(10729)
(10717)
(10628)
(10559)
(9589)
(9403)
学科
(89024)
经济(88927)
(88285)
(80083)
企业(80083)
管理(73661)
方法(39881)
数学(31262)
数学方法(30974)
(30168)
(29791)
业经(29758)
(21995)
财务(21968)
财务管理(21940)
农业(20778)
企业财务(20772)
中国(20420)
(19263)
(18612)
技术(18136)
(17317)
贸易(17306)
(16831)
(16480)
地方(15629)
(15578)
理论(15467)
(13687)
(13077)
机构
学院(290831)
大学(283734)
(126989)
经济(124517)
管理(118954)
理学(101468)
理学院(100515)
管理学(99218)
管理学院(98662)
研究(92135)
中国(74206)
(60920)
(58700)
科学(53547)
(49992)
财经(47352)
(46750)
(46510)
中心(43085)
(42795)
研究所(41731)
业大(40994)
农业(39354)
经济学(37876)
北京(36872)
(36115)
财经大学(34489)
经济学院(34337)
(33743)
师范(33464)
基金
项目(181862)
科学(144925)
研究(136443)
基金(132239)
(112846)
国家(111776)
科学基金(97762)
社会(87217)
社会科(82780)
社会科学(82756)
(72792)
基金项目(69537)
自然(62327)
教育(62077)
自然科(60897)
自然科学(60879)
自然科学基金(59877)
(59503)
编号(56296)
资助(54202)
成果(45126)
(40691)
(40611)
重点(40476)
(40130)
(39928)
课题(38256)
创新(37104)
国家社会(35334)
(35189)
期刊
(146608)
经济(146608)
研究(85181)
中国(54851)
(51707)
管理(48025)
(46573)
学报(37734)
科学(37705)
农业(31497)
(29793)
金融(29793)
大学(29139)
学学(27769)
技术(27471)
业经(26575)
教育(26060)
财经(24203)
经济研究(22795)
(20906)
(19532)
问题(19291)
技术经济(17723)
(16170)
财会(14892)
现代(14888)
商业(14876)
世界(14321)
统计(13589)
理论(13402)
共检索到44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娣英  
国有企业体制不健全,产权边界不清晰、核心竞争力不强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国有企业必须完善体制,注重发展股份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采取多种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芳  汪国银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企的竞争能力,而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国外国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国内民营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改善国有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强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群体,由许多大中小型装备工业企业组成。在我国装备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全国大中型装备工业企业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装备工业企业的比重为:企业数占17.4%,总产值占51.1%,固定资产净值占70.4%。这说明大中型企业仍是我国装备工业的主力军,而且这些大中型企业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型企业。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竞争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周渤  
本文以国资委下属中央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现状为基点,针对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现状及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试图找到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其实现在世界产业链中占据高利润位置提出以下建议:改进管理制度;发挥企业家精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信誉为基石树立名牌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灵芝  
加入WTO以后,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注意培养青年人才,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强化青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要为国有企业青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仲仪  汤吉军  
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历史演化和专用性资源积累的结果,不能简单理解为通过刻意创造不完全竞争市场而获取垄断优势和垄断租金的问题。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资源基础、竞争优势、租金问题,进而讨论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江华  戚聿东  
1.减轻社会保障负担需要坚持"内外"双平衡机制。国有企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成功减轻负担提升了国际和国内竞争力,主要是有效解决了社会保障社会化改革的两个层面问题:一是把企业担负的社会保障责任转移到社会,切实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其轻装上阵;二是社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改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当今企业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对企业所面对的五种竞争力、企业价值链、企业再造工程和技术创新的作用,阐述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东安  
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张东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这个推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正驱使着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细胞萌发生机、日趋活跃。各种经济成份的并存、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以及国门打开后国外市场的敞现,使市场竞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子芳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利用波特模型分析并确定了影响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志明  刘波  
如何运用企业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的奥秘,并通过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的研究,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以此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是目前管理专家们的研究热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俊红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科技下乡活动,我国就已经有了各种农业科技企业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业科技企业才得以迅猛发展。所谓农业科技企业是指从事农业(含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新技术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并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独立法人企业。它不仅实现了科技经济一体化,而且开创了企业办农业,企业办科技的新局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贾秀兰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全春光  邹安全  程晓娟  
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三层次模型,即表现层、因素层、决定层。分析了模型的结构,指出因素层由 T、Q、C、S、E 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建中  李萍  
小护士和羽西品牌被欧莱雅集团收购无疑是中国护肤品行业的巨大损失。本土品牌的出售折射出中国本土护肤品企业的致命缺陷,如管理落后、低技术、低价格竞争等。在品牌愈发重要的今天,中国护肤品行业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