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3)
2023(10675)
2022(8959)
2021(8375)
2020(7064)
2019(16022)
2018(15715)
2017(30865)
2016(16270)
2015(18330)
2014(18003)
2013(17516)
2012(15912)
2011(13600)
2010(13233)
2009(11714)
2008(11235)
2007(9638)
2006(7895)
2005(6458)
作者
(41936)
(35117)
(35115)
(33497)
(22172)
(16769)
(16056)
(13937)
(13404)
(12280)
(11847)
(11795)
(10952)
(10714)
(10647)
(10645)
(10557)
(10334)
(10068)
(9960)
(8508)
(8452)
(8318)
(8098)
(7983)
(7821)
(7472)
(7425)
(6926)
(6926)
学科
(69937)
经济(69847)
(47268)
管理(46283)
(37457)
企业(37457)
方法(35068)
数学(31257)
数学方法(30804)
(20292)
(19367)
中国(17087)
业经(15644)
农业(14024)
地方(12942)
(11910)
贸易(11904)
产业(11763)
(11593)
技术(11373)
(10799)
(10789)
(10600)
财务(10556)
财务管理(10526)
理论(10232)
企业财务(9953)
收入(9951)
(9357)
环境(8986)
机构
学院(220691)
大学(219328)
(96269)
经济(94677)
管理(91256)
理学(80505)
理学院(79800)
管理学(78385)
管理学院(77983)
研究(65254)
中国(49154)
(43373)
(42048)
科学(38032)
财经(34731)
中心(32363)
(31858)
业大(31133)
经济学(31048)
(30945)
(30605)
(29539)
经济学院(28282)
(27080)
研究所(26909)
师范(26801)
财经大学(26210)
北京(25965)
经济管理(24766)
商学(24144)
基金
项目(158227)
科学(127442)
基金(117996)
研究(117222)
(101073)
国家(100250)
科学基金(88872)
社会(78103)
社会科(74325)
社会科学(74309)
基金项目(62757)
(61465)
自然(56238)
自然科(55054)
自然科学(55043)
自然科学基金(54055)
教育(54025)
(50881)
资助(47570)
编号(46545)
(35736)
成果(35714)
重点(34906)
(34246)
(33901)
国家社会(33311)
教育部(31745)
创新(31645)
人文(31442)
科研(30544)
期刊
(96572)
经济(96572)
研究(58508)
中国(38276)
管理(33466)
(32792)
学报(29929)
科学(29073)
(27799)
大学(24649)
学学(23518)
技术(21038)
教育(19885)
农业(19296)
财经(17131)
业经(16940)
(16279)
金融(16279)
经济研究(16006)
(14907)
问题(13186)
统计(11542)
技术经济(11400)
(10616)
理论(10381)
商业(10334)
(9961)
科技(9867)
(9823)
现代(9546)
共检索到304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从来  张中锦  
基于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本文在探讨劳动收入份额构成、波动性并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稳步提升中的结构优化问题。在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在保持产业(部门)结构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优化,在维持产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比重提高过程中的产业(部门)结构优化;还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效应和产业(部门)结构效应的协同对稳步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综合效应。在优化结构时稳定维持第一产业(企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住户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本凤  周敏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余倩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雅娴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振华  
当前中国处于结构转型期,如果为了提高加总劳动收入份额而忽视产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那么可能导致错误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干预。本文利用改进的Gollin修正方法测算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适度区间,针对三大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现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取决于第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预计在2020年和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3.89%和42.94%,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至52.48%和56.46%。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需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并且需要在产业内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难题,注重发展第三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阳   宋培   李琳   白雪洁  
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定量模拟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进一步基于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效能,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存在不平衡特征。本文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能,强化人力资本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初初  冯邦彦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詹新宇  张榕芳  徐丹丹  
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基础。但当做大“蛋糕”的压力持续增加、内生动力不足时,势必给分好“蛋糕”的政策目标带来挑战。为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视角构建增长压力测度指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压力负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时,大力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但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扭曲了辖区企业既有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资本密集度,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城市经济增长压力感知与压力转嫁、企业间与企业内压力承担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本研究不仅为探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轩宇  朱梦遥  谢蓉蓉  
在国家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城市群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表明城市群政策有助于优化初次收入分配制度,使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缓解政府干预下企业对资本要素的过度投资以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城市群政策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作用路径。当企业所在地的行政垄断程度较高、政府干预程度较高,或者企业的劳动与资本要素互补关系较强时,城市群政策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此外,城市群政策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而非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同时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从而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纳入城市群政策的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均得到显著提升,且不存在明显的外溢效应,这排除了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对研究结论的干扰。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经济后果和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文献,而且对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露晞  
近年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由劳动部门向非劳动部门转移造成的。发达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劳动要素人力资本禀赋的提升可以增加劳动收入在GDP中的份额。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本要素市场的开放化程度较低和人力资本的规模低,这种作用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为改善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政府应适度加快资本要素开放程度,并着力提升劳动者受教育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志民   杨修博   王浚懿  
借助地方政府分批上线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研究政府数据开放能否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结果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限制企业垄断利润、减少政府干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是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地区市场分割程度、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会导致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