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4)
- 2023(6264)
- 2022(5146)
- 2021(4612)
- 2020(3793)
- 2019(8446)
- 2018(7952)
- 2017(15214)
- 2016(7936)
- 2015(8854)
- 2014(8513)
- 2013(8324)
- 2012(7606)
- 2011(6791)
- 2010(7082)
- 2009(6762)
- 2008(5552)
- 2007(4865)
- 2006(4403)
- 2005(3997)
- 学科
- 济(32755)
- 经济(32733)
- 融(24768)
- 金融(24767)
- 业(24607)
- 银(21893)
- 银行(21874)
- 行(21311)
- 管理(21276)
- 企(20611)
- 企业(20611)
- 中国(16282)
- 方法(16147)
- 数学(13112)
- 数学方法(13025)
- 中国金融(10951)
- 财(10305)
- 业经(10049)
- 制(9659)
- 农(9557)
- 地方(8100)
- 务(7763)
- 财务(7749)
- 财务管理(7741)
- 企业财务(7447)
- 理论(7395)
- 农业(7151)
- 贸(6002)
- 贸易(5992)
- 易(5885)
- 机构
- 学院(107071)
- 大学(106001)
- 济(48650)
- 经济(47676)
- 管理(40391)
- 研究(35577)
- 中国(35355)
- 理学(34812)
- 理学院(34471)
- 管理学(33978)
- 管理学院(33791)
- 财(23047)
- 京(21296)
- 农(20326)
- 科学(19838)
- 中心(19323)
- 财经(18546)
- 所(17289)
- 经(16923)
- 业大(16508)
- 融(16458)
- 经济学(16337)
- 银(16191)
- 金融(16143)
- 农业(15957)
- 江(15869)
- 研究所(15728)
- 银行(15605)
- 经济学院(14972)
- 行(14652)
- 基金
- 项目(73391)
- 科学(58136)
- 基金(54181)
- 研究(53880)
- 家(47138)
- 国家(46727)
- 科学基金(40386)
- 社会(36317)
- 社会科(34567)
- 社会科学(34560)
- 省(29132)
- 基金项目(28541)
- 自然(24855)
- 自然科(24356)
- 自然科学(24352)
- 教育(24094)
- 自然科学基金(23991)
- 划(23930)
- 资助(22122)
- 编号(21049)
- 重点(16691)
- 发(16529)
- 成果(16506)
- 创(16218)
- 部(16203)
- 国家社会(15661)
- 创新(15147)
- 课题(14414)
- 教育部(14181)
- 科研(14149)
共检索到165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俏
<正>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经济正在由劳动、资本驱动的高速增长向由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2010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以此为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2009年),工业化进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增速,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均增速约为4%;第二个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工业化的结束,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得尤为困难,根据当前部分学者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已降至1.8%。近十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保持在40%左右。2035年要实现我国“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要求未来10年GDP实现5%左右的增长,按40%的贡献比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应达2%左右。因此拓宽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需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V型”反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吴金柯
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供应链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存在银企关系的企业相比,在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非银企关系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提高企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岩辉
文章以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资源错配对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影响,并结合数字金融的特点,从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两个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驱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在直接驱动方面,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纠正金融资源错配进而驱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间接驱动方面,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驱动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推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小民营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澎涵
以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考虑到产融结合特征及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存在“产融结合—长期融资缺口—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传导机制;产融结合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资产可逆性差、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所有制属性为非国有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对于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的效应更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强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4家金融控股银行和12家非金融控股银行2008~2010年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控股银行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高于同期非金融控股银行的平均水平,但金融控股银行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金融控股银行的水平低于非金融控股银行的平均水平。使用Tobit回归模型和自举法,对银行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金融控股能够显著地提高银行技术效率水平,但对提升银行技术进步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张航
在现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金融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中国1990-2016年各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对金融不稳定、金融周期和金融发展等金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包括:(1)金融不稳定和TFP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金融不稳定程度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会出现下降;(2)金融发展和TF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临界值之后,才会对TFP增长产生促进作用;(3)当金融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金融不稳定对TFP的削弱效应得到增强,而当金融周期处于衰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红 王露露 宋艺
绿色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探究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通过资源集聚效应(聚集资金与人力资源)与效率改善效应(提高管理效率与资本配置效率)两条路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属于自愿披露与重污染行业、企业信息环境较好、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为激烈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明显。研究丰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并为政策制定者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竹清
选择20082015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数据,深入分析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投资总金额和总资产之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目前最优比在8%左右;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金额越大越能改善企业效率;上市公司投资财务公司时产融结合效应最优;相比参股,控股非上市金融企业对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控股之后再继续增加投资金额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产融结合 全要素生产率 投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竹清
选择2008~2015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数据,深入分析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投资总金额和总资产之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目前最优比在8%左右;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金额越大越能改善企业效率;上市公司投资财务公司时产融结合效应最优;相比参股,控股非上市金融企业对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控股之后再继续增加投资金额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产融结合 全要素生产率 投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卫平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部门的补充已成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研究民间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对中国在未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间接估算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民间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民间金融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民间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TFP增长的作用渠道为技...
关键词:
民间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DEA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旺
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are—Primont指数法测度30个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通过门限回归分析数字金融与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其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趋势;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与金融监管宽松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监管严格地区表现的更为显著。在发挥数字金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更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将数字金融纳入国家统一监管之下,通过政府监管引导数字金融优化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伟生
金融摩擦会导致企业间的资本误配,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Midrigan&Xu(2014)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由金融摩擦引起的生产效率损失分行业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资本误配造成了我国制造业18%-33%左右的生产效率损失,且在2003年后,随着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效率损失大幅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摩擦通过扭曲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进而加剧资本误配,抑制行业生产效率的改进。
关键词:
金融摩擦 资本误配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