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5)
2023(13831)
2022(11911)
2021(10870)
2020(9191)
2019(21097)
2018(20664)
2017(40200)
2016(21861)
2015(24828)
2014(24915)
2013(24743)
2012(23515)
2011(21495)
2010(21869)
2009(20582)
2008(20476)
2007(18656)
2006(16571)
2005(15023)
作者
(64073)
(53721)
(53597)
(51112)
(34349)
(25629)
(24641)
(20741)
(20177)
(19382)
(18292)
(17986)
(17271)
(17075)
(16772)
(16629)
(16167)
(15814)
(15635)
(15571)
(13482)
(13288)
(12931)
(12399)
(12256)
(12092)
(11904)
(11709)
(10836)
(10740)
学科
(107331)
经济(107248)
管理(63183)
(56169)
(45504)
企业(45504)
方法(40619)
数学(33861)
数学方法(33484)
(26876)
地方(26322)
中国(25175)
(22887)
业经(21983)
(21841)
环境(18656)
农业(18175)
(17150)
贸易(17142)
(16962)
(16766)
(16526)
理论(16306)
地方经济(15058)
(14045)
(13596)
(13491)
财务(13461)
财务管理(13430)
(13336)
机构
学院(322974)
大学(319941)
(137791)
经济(134751)
管理(120674)
研究(112597)
理学(102433)
理学院(101211)
管理学(99590)
管理学院(98951)
中国(85480)
科学(68702)
(68244)
(62690)
(57642)
研究所(52069)
(51681)
中心(51561)
(51239)
财经(49066)
(45971)
师范(45614)
业大(44130)
(44124)
北京(43436)
经济学(42367)
(40633)
农业(40443)
(40193)
经济学院(37850)
基金
项目(204914)
科学(160548)
研究(153182)
基金(146151)
(126248)
国家(125128)
科学基金(106507)
社会(97152)
社会科(91912)
社会科学(91886)
(81367)
基金项目(77185)
教育(69476)
(67609)
自然(66836)
自然科(65008)
自然科学(64985)
自然科学基金(63813)
编号(63538)
资助(60369)
成果(52582)
(46646)
重点(46269)
(44977)
课题(44167)
(41468)
国家社会(39532)
创新(38631)
科研(38622)
教育部(38341)
期刊
(163761)
经济(163761)
研究(97436)
中国(63598)
(49253)
(46645)
学报(46578)
科学(44313)
管理(43325)
大学(34608)
教育(34588)
学学(32149)
农业(31600)
(28882)
金融(28882)
技术(27680)
经济研究(26141)
业经(25790)
财经(24720)
问题(21601)
(21447)
图书(17827)
(17522)
资源(17316)
(17129)
技术经济(16895)
统计(15090)
世界(14923)
商业(14892)
(14463)
共检索到496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胜  毛显强  
本文通过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人文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与环境的关系 ,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作用 ,进而剖析了为改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而消除外部性成本和合理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政策机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楠  王琳艳  马耀峰  张新成  刘楚楚  
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其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规律,并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探索了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过程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2平遥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城镇化优先类型占据多数,但在2009年之后旅游业优先发展优势逐渐扩大;3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最终迈入协调上升阶段,达到良好协调水平;4从静态来看,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受到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且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1、0.9622、0.9787、0.9961、0.9897;5从动态来看,各个因素在对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由强到弱排序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楠  王琳艳  马耀峰  张新成  刘楚楚  
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其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规律,并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探索了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过程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2平遥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城镇化优先类型占据多数,但在2009年之后旅游业优先发展优势逐渐扩大;3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最终迈入协调上升阶段,达到良好协调水平;4从静态来看,平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受到经济城镇化、人口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珍  闫宣任  
基于QFD模型,探索和分析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旅游风险认知状况。在计算风险影响水平的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叠加的办法,综合考虑了风险技术特征自身的相关关系,使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研究发现,对于平遥古城而言,游客更加关注绩效风险;同时导游的解说服务这一风险技术特征的认知值最高。表明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价值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新军  田菲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登陆世界遗产后都成为旅游热点地区,基本上都是国家5A景区,其规模普遍较大,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珍贵资源和重要驱动因素。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已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现实诉求。以平遥古城作为研究案例,主要探索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之间的存在关系,首先对平遥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进行判别,然后尝试构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活跃指数模型,并进行阶段划分,进而分析其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通过该研究,探寻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一些规律,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决策和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永乐  陈远生  张雷  
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的感知与偏好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对平遥古城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分别研究了游客对旅游商品、娱乐活动、旅游吸引要素、住宿地点和旅游服务的感知与偏好。分析发现,平遥古城应该从保护遗产原真性、深化体验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英  王尔大  韦建华  
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它的非市场性,给其价值的量化带来挑战。近年来,在诸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大多强调其使用价值而常常忽略这类资源具有的非使用价值,从而大大低估了文化遗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保护政策的制定所需信息的准确性。文章运用条件评价法(CVM)结合单边二分式问卷设计方法,获取游客陈述性偏好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用模型,对大连旅顺太阳沟老城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影响价值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于Logit模型估计的非使用价值为61.8(元/人),其中存在价值为22.9元、遗产价值为28.3元、选择价值为10.6元,表明目前游客更加关注太...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振春  朱冠梅  
本文以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曲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有两个纬度的内容基于遗产特性的产品体系的深化与扩展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用因子聚类归纳了曲阜文化遗产内涵的产品表现形式,分析了产品体系开发的路径;通过满意度分析,明确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进而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王旭海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思诚  
2018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第15个年头。本文以辽宁省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首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广阔前景。其次,分析了当前喀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二者需要结合发展。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性对策。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合理分类,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转化为能够拉动喀左文化旅游的资源;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时要注重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集中展演、深度体验、任真自然和广泛粘连的文化旅游,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喀左文化旅游强县,促进喀左和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江川  张伟强  
本文旨在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为例,通过活动偏好市场细分的方法,研究核心产品主导下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丰富旅游产品谱系的必要性及开发方式,介绍了开平碉楼旅游开发现状,基于活动偏好将开平碉楼游客市场划分为五类,探讨旅游目的地产品谱系开发和营销的若干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振春  陈方英  宋国惠  
本研究以泰山为例,通过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内部结构。依据因子的特征值,吸引力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核心吸引力因素决定着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性质。遗产类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旅游吸引力系统的构成因素只是整体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代表了旅游者感知的文化遗产特征,发展旅游应注意开发项目与吸引力系统特性的一致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嘉乐  马慧强  席建超  李哲  李薇  
文章以生计韧性内涵为参考,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方面构建平遥古城居民生计韧性评价指标,探讨古城生计类型和社区网格差异下居民的生计韧性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提升的障碍度因子以及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类型居民的生计韧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务工主导型和补助依赖型。其中,旅游主营型和兼业混合型居民在生计韧性三维度的表现均较好,补助依赖型居民各维度水平表现最低。(2)从居民生计韧性的空间表现来看,以古城东大街-西大街为界,南城社区居民生计韧性表现优于北城社区,尤以迎薰门社区和贺兰桥社区的多数网格表现较好;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高值区基本分布在以“东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构成的“干”字形主要街道及周边街巷网格,低值区多散布在古城边缘网格。(3)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的障碍度因子均有所不同,其中,社会网络、家庭存款充裕度、生计多样性、信息获取能力、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分别是影响务工主导型、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和补助依赖型居民生计韧性水平的首要制约因素;造成古城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古城发展与演变、旅游空间结构分异、古城保护政策的外部性和居民的理性生计行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