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3)
- 2023(13463)
- 2022(11650)
- 2021(11240)
- 2020(9431)
- 2019(22356)
- 2018(22132)
- 2017(42532)
- 2016(22967)
- 2015(26153)
- 2014(26037)
- 2013(25705)
- 2012(23253)
- 2011(21012)
- 2010(20952)
- 2009(18957)
- 2008(18365)
- 2007(15658)
- 2006(13447)
- 2005(11771)
- 学科
- 济(95017)
- 经济(94923)
- 管理(65961)
- 业(61125)
- 企(51312)
- 企业(51312)
- 方法(47881)
- 数学(42685)
- 数学方法(42004)
- 中国(25634)
- 农(23043)
- 财(21262)
- 业经(19588)
- 学(19392)
- 贸(19189)
- 贸易(19178)
- 易(18758)
- 地方(16149)
- 制(15695)
- 环境(15690)
- 理论(15334)
- 农业(15155)
- 和(14814)
- 技术(14498)
- 划(14136)
- 务(13222)
- 银(13204)
- 银行(13167)
- 财务(13146)
- 财务管理(13124)
- 机构
- 大学(324119)
- 学院(321077)
- 济(133012)
- 管理(131317)
- 经济(130425)
- 理学(115116)
- 理学院(113907)
- 管理学(111765)
- 管理学院(111212)
- 研究(107184)
- 中国(80534)
- 京(69320)
- 科学(66276)
- 财(57083)
- 所(52922)
- 研究所(48792)
- 农(48236)
- 中心(47733)
- 业大(47214)
- 财经(46736)
- 北京(44173)
- 江(43114)
- 经(42786)
- 范(41343)
- 师范(41005)
- 经济学(40247)
- 院(39056)
- 农业(37839)
- 经济学院(36333)
- 州(35439)
- 基金
- 项目(225428)
- 科学(178328)
- 基金(165892)
- 研究(164018)
- 家(144591)
- 国家(143494)
- 科学基金(123972)
- 社会(103880)
- 社会科(98629)
- 社会科学(98603)
- 基金项目(87512)
- 省(85742)
- 自然(81467)
- 自然科(79675)
- 自然科学(79660)
- 自然科学基金(78239)
- 教育(75757)
- 划(72767)
- 资助(69874)
- 编号(65775)
- 成果(52570)
- 部(50592)
- 重点(50109)
- 发(47265)
- 创(46983)
- 课题(45090)
- 创新(43814)
- 教育部(43796)
- 科研(43246)
- 国家社会(43017)
- 期刊
- 济(136143)
- 经济(136143)
- 研究(93167)
- 中国(57781)
- 学报(49209)
- 管理(47766)
- 科学(46804)
- 农(42956)
- 财(41460)
- 大学(37646)
- 学学(35385)
- 教育(34952)
- 农业(30714)
- 技术(28523)
- 融(23836)
- 金融(23836)
- 经济研究(23491)
- 财经(22026)
- 业经(21280)
- 经(18847)
- 问题(17437)
- 业(17041)
- 图书(16481)
- 技术经济(16169)
- 科技(15707)
- 统计(15569)
- 理论(14984)
- 贸(14757)
- 资源(14194)
- 策(14101)
共检索到454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谭婷婷 王绵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采用中国198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以FDI依存度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模型),实证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最优FDI规模,能显著提升以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衡量的CO_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且确实存在最优FDI规模,占当年GDP的3.048%;当FDI依存度低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负向相关,即提高FDI依存度可有效提升CO_2排放绩效;当FDI依存度高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正向相关。目前中国FDI规模并未达到最优,因此,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收高水平FDI是改善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谭婷婷 王绵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采用中国198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以FDI依存度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模型),实证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最优FDI规模,能显著提升以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衡量的CO_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且确实存在最优FDI规模,占当年GDP的3.048%;当FDI依存度低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负向相关,即提高FDI依存度可有效提升CO_2排放绩效;当FDI依存度高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正向相关。目前中国FDI规模并未达到最优,因此,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收高水平FDI是改善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本文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经验估计,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和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效应。1952~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1983~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效应,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均不显著。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效应;而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同样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关键词:
CO_2排放 区际转移 减排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永红 丁涛 蔡靖雍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有效地抑制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研究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计算了中国1980-2010年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分析研究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特征,探讨影响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的规模效应是影响中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能源消费强度,CO2的减排效果远远高于降低第一、三产业,结构因素的减排效果要高于效率因素;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因素(富裕度)是民生部门CO...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如何?主要通过何种技术溢出途径影响工业CO2排放,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 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出口贸易后向技术溢出以及进口贸易前向技术溢出四种指标,进而考察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进步,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和后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改进;进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进口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CO2作为环境成本的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CO2排放 能源消费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周燕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相关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不能不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与CO2排放的关系。通过协整理论及修正误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国经历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虽然1949-2007年城市化与CO2排放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和CO2排放量都呈现出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CO2排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且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水平对CO2排放影响存在差异。另外,尽管从短期来看,CO2排放不受当年城市化变动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不论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与CO2排放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城市化 CO2排放 改革开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揭示了出口贸易中的高碳产品转移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还表明,一些高碳产品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
关键词:
出口 CO2排放 高碳产品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省份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中、西部省份与其技术差距比率分别为年均-0.24%和-0.87%;除安徽、吉林和湖北外,中、西部其他省份与东部省份技术差距逐渐加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正遭受来自国际的巨大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应该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厘清其中的排放责任。国际垂直专业化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个渠道影响CO2排放。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采用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GMM方法检验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垂直专业化导致中国CO2排放增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CO2排放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向其提供适当的环境援助。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CO2排放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张志强 曲建升 熊永兰
以人均CO2排放量为测度指标,定量计算了1999—2011年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的时间特征和空间演化特征,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均CO2排放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集聚性呈先波动减小、后增加趋势;空间正相关性随距离增加减弱;人均CO2排放与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相关性减弱。2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各省域人均CO2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集群效应。3影响人均CO2排放量的最大驱动因子是碳排放强度,其次依次为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年末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