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41)
- 2023(3472)
- 2022(2947)
- 2021(2678)
- 2020(2254)
- 2019(4992)
- 2018(4992)
- 2017(9238)
- 2016(5300)
- 2015(6053)
- 2014(6162)
- 2013(5869)
- 2012(5699)
- 2011(4938)
- 2010(5255)
- 2009(4919)
- 2008(5084)
- 2007(4949)
- 2006(4464)
- 2005(4357)
- 学科
- 济(18500)
- 经济(18471)
- 业(16850)
- 管理(16519)
- 企(16219)
- 企业(16219)
- 中国(6972)
- 业经(6539)
- 农(5938)
- 方法(5709)
- 制(5591)
- 地方(5589)
- 理论(5323)
- 教育(4973)
- 财(4685)
- 策(4659)
- 和(4327)
- 银(4182)
- 银行(4182)
- 贸(4127)
- 贸易(4120)
- 行(4020)
- 易(4017)
- 划(3941)
- 农业(3859)
- 文化(3728)
- 技术(3649)
- 经营(3516)
- 产业(3405)
- 体(3270)
- 机构
- 学院(72422)
- 大学(71524)
- 管理(27082)
- 济(26433)
- 经济(25591)
- 研究(23980)
- 理学(22080)
- 理学院(21788)
- 管理学(21457)
- 管理学院(21267)
- 中国(19278)
- 京(15648)
- 江(14162)
- 财(14107)
- 科学(12800)
- 范(12034)
- 师范(11973)
- 中心(11697)
- 所(11323)
- 州(11162)
- 财经(10349)
- 北京(10157)
- 研究所(9819)
- 师范大学(9320)
- 经(9124)
- 院(8744)
- 省(8604)
- 技术(8468)
- 农(8321)
- 教育(8257)
- 基金
- 项目(40465)
- 研究(33716)
- 科学(31931)
- 基金(27610)
- 家(22719)
- 国家(22429)
- 社会(20841)
- 社会科(19704)
- 社会科学(19701)
- 科学基金(19316)
- 省(16478)
- 教育(16434)
- 编号(15366)
- 成果(14167)
- 基金项目(13646)
- 划(13604)
- 课题(11377)
- 资助(11244)
- 自然(10974)
- 自然科(10720)
- 自然科学(10719)
- 自然科学基金(10547)
- 年(10051)
- 项目编号(9626)
- 发(9283)
- 重点(9231)
- 性(9051)
- 规划(8786)
- 部(8784)
- 创(8473)
共检索到12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洪波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外交已逐渐成为当代国家闻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要想充分利用好文化外交这个重要的资源禀赋,还需要其文化影响力、综合外交实力和政府外交执行力等条件配合。近年来,文化外交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俄文化交流表现出各级政府重视、多方积极参与、广泛搭建平台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交流的发展空间,需要使双方的文化交流向纵深化发展,打破新的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培训人才,扩大交流规模和提升交流水平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两国关系的巨大潜能,推动双方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苗吉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昕沫
冷战结束后,经济外交凭借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中俄两国在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下,选择和采用了经济外交,并不断扩展和充实经济外交的目标。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居于首要地位,经济外交仅是两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一些现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经济外交 经贸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江洪娟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关键词:
俄美关系 走势 中国外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孙鹏,管星火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交形势极为被动。至1999年,俄罗斯外交跌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点。普京在此危难时刻宣誓就职总统,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力图重振俄罗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经过3年来的调整和变化,普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即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以独联体为依托、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刚 张兵 袁英梅
本文首先提出"科技外交"的概念,在总结科技外交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揭示科技与外交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同时探索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外交状况,剖析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中的外交战略,进而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同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科技外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针对我国科技外交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科技外交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外交 战略 重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史春阳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实现了新的突破。"贷款换石油"、中俄石油管道竣工,标志着两国在能源领域已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中俄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赵轩
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贺
在西方工业革命相继爆发、海上商业文明进一步扩张的18-20世纪,体现中国传统陆路贸易模式的中俄茶路走向衰落似乎已经是必然的结局。然而,拥有工业和科技优势的英国最终通过战争、鸦片、盗取茶种和技术等手段从积贫积弱的中国夺取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历史充分说明,公平的竞争环境只能靠国家的实力来维护。重构中国茶与茶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复兴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是我们当今必须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在反对英国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中 ,印度国大党领袖梦想以大印度“联邦”的形式全盘继承英帝国留下的“遗产” ,而穆斯林联盟则主张按“两个民族”理论实施印巴分治。在大规模流血冲突中 ,按照“蒙巴顿方案”实施的分治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统”、“分”之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据此 ,印度制定并实施了不结盟战略 ,巴基斯坦则针对性地奉行联盟外交战略。结果 ,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陷入紧张和僵局 ,军备竞赛最终也由常规竞赛发展为核竞赛。
关键词:
印度 巴基斯坦 国家理念 外交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武桂馥
从历史传统上看,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是这两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走向是谋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平衡。但是,美国长期的外交实践表明,这两个要素既有联系而又互相区别,它们各自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守德
进入新世纪 ,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 ,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中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战略思维的调整 ,以及新的外交政策举措 ,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一切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前提。
关键词:
战略机遇期 中国国际观 外交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雯霞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关键词:
普京政府 外交战略 新欧亚主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仲阳 胡智慧
进入21世纪,日本以发达的科技实力为基础大力发展科技外交,在解决全球问题、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的科技外交不管是战略还是实践都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值得中国等其他国家借鉴。文章着重对日本科技外交战略的形成过程与当前的发展方向进行梳理,从三个层次分析和总结日本的科技外交实践,尝试为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科技外交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全球问题 科技政策 国家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娜琳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制定了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同时 ,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关系以及立足亚太地区的“多支点”外交战略。目前 ,蒙古国与南北两个邻国建立了蒙中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 ,与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与日本确立了综合性伙伴关系。蒙古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均衡关系 ,其意义在于 ,保障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未来发展 ,扩大自身活动空间 ,提高其国际地位 ,而且利用与大国的均势平衡使其相互牵制 ,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关键词:
蒙古国 “多支点”外交 大国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