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5)
- 2023(18399)
- 2022(15577)
- 2021(14534)
- 2020(12448)
- 2019(28678)
- 2018(28330)
- 2017(53058)
- 2016(28959)
- 2015(32921)
- 2014(32569)
- 2013(31951)
- 2012(29448)
- 2011(26573)
- 2010(26545)
- 2009(24676)
- 2008(24428)
- 2007(21787)
- 2006(18875)
- 2005(16475)
- 学科
- 济(118575)
- 经济(118365)
- 管理(80928)
- 业(77636)
- 企(64250)
- 企业(64250)
- 方法(58592)
- 数学(50852)
- 数学方法(50048)
- 中国(32561)
- 农(31967)
- 财(29829)
- 业经(26542)
- 学(26419)
- 贸(23896)
- 贸易(23885)
- 易(23286)
- 制(21267)
- 农业(21018)
- 理论(20619)
- 地方(19974)
- 务(18969)
- 财务(18892)
- 和(18882)
- 财务管理(18851)
- 企业财务(17862)
- 银(17803)
- 银行(17730)
- 技术(17414)
- 融(17131)
- 机构
- 大学(422644)
- 学院(419189)
- 济(169513)
- 经济(166197)
- 管理(160400)
- 研究(143360)
- 理学(139965)
- 理学院(138343)
- 管理学(135437)
- 管理学院(134684)
- 中国(107593)
- 科学(91586)
- 京(89518)
- 农(77588)
- 财(75479)
- 所(73509)
- 研究所(67679)
- 业大(67338)
- 中心(66222)
- 农业(61586)
- 财经(61430)
- 江(60893)
- 经(56022)
- 北京(56020)
- 范(54753)
- 师范(54047)
- 经济学(52350)
- 院(50887)
- 州(48155)
- 经济学院(47357)
- 基金
- 项目(289270)
- 科学(227315)
- 基金(212422)
- 研究(202083)
- 家(189105)
- 国家(187589)
- 科学基金(159623)
- 社会(129485)
- 社会科(122192)
- 社会科学(122153)
- 基金项目(111856)
- 省(111473)
- 自然(106571)
- 自然科(104271)
- 自然科学(104233)
- 自然科学基金(102425)
- 划(95910)
- 教育(94705)
- 资助(87964)
- 编号(79984)
- 重点(65910)
- 成果(64638)
- 部(64193)
- 发(60701)
- 创(60057)
- 科研(56726)
- 创新(56220)
- 课题(55146)
- 计划(54944)
- 教育部(54558)
- 期刊
- 济(176189)
- 经济(176189)
- 研究(114702)
- 中国(78489)
- 学报(75201)
- 农(68956)
- 科学(66772)
- 财(58489)
- 管理(57393)
- 大学(56010)
- 学学(52936)
- 农业(46849)
- 教育(43163)
- 技术(36296)
- 融(33704)
- 金融(33704)
- 财经(30054)
- 经济研究(29610)
- 业经(27884)
- 业(26035)
- 经(25863)
- 问题(23173)
- 统计(22701)
- 版(22150)
- 策(20373)
- 图书(20352)
- 技术经济(20339)
- 贸(20331)
- 科技(19538)
- 业大(19359)
共检索到60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少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镇人口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1)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更近时退休,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法定退休年龄对女性退休模式与行为的影响更大;(2)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人们劳动参与意愿和可能性都会显著提升,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会使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减小;(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则不显著。与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更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会增加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更有可能增强男性的工作意愿,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检验了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利益假说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并不存在;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其对土地的占有;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恋土情结",人均土地较少的农民倾向于通过土地调整来获得土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后,其土地调整倾向会显著降低。因此,要解决政府稳定土地承包权政策与农民偏好土地调整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民 土地调整意愿 土地制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
收入 文化消费 中介效果 调节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关键词:
中国居民 收入差距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欢 张跃华
在考虑生育子女的经济动机和功能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期决策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之后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泊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养老保险使得总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儿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儿意愿下降5.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生育意愿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熙保 朱兰
本文采用201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影响城镇内部不平等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个体差异的扩大。较高的城镇化率具有工资溢出效应,但不同特征的个体获益不同。高职业技能个体从城镇化进程中获益大于中低职业技能个体,且城镇化率更高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行业间工资溢出系数级差。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降低城镇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对低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投入,同时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蓓 亓朋
本文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3)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反映出来的过度教育现象。研究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虽显示出过度教育现象,但与此同时,过度教育收入模型(ORU)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分配理论能够解释我国过度教育现象产生的机理,即:导致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配置的低效率,而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是消除过度教育现象、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而达到提升出口强度、获取出口工资溢价、提高行业整体收入水平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行业内的收入分化,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叶鑫宇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本文还分别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与是否参加新农合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群体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高收入和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发现,对于不同性别和是否参加新农合的不同群体,互联网的使用均有显著正效应。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合理规范互联网制度,引导农村居民正确使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人口 健康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区域和城乡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昉 徐文 张友浪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身永 文雯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配偶收入影响自身幸福感的两种影响渠道:经济支持渠道和收入比较渠道。通过这两种渠道,配偶收入对自身幸福感分别产生正效应和负效应,综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进而,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数据,我们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配偶收入和自己的收入均对自身"潜在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配偶收入的影响程度小于自己的收入。这表明,就对幸福感的影响而言,自己的收入和配偶的收入并不完全是同质的。第二,对年龄较大的群体和高收入群体,配偶收入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而对年龄较小的群体和低收入群体,配偶收入的正向影响则是显著的。这表明,人们在不同经...
关键词:
配偶收入 经济支持 收入比较 生活幸福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希灵 刘志铭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快速城市化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下降是可能的负面影响之一。城市化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网络、引发资源争夺、增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起原有居民对新移民的排斥,这些均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并恶化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会显著降低社会信任水平。鉴于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会导致许多重大负面影响,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关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社会信任 社会网络 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转非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里人身份认同度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创业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分析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分析
人口流动能否影响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经验研究
社会信任提升有益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Logit模型的农民土地调整意愿分析——来自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证据
从农村走向城市,迁移者会更幸福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