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4)
2023(5020)
2022(4312)
2021(3878)
2020(3416)
2019(7871)
2018(7487)
2017(15140)
2016(8207)
2015(9466)
2014(9146)
2013(9391)
2012(9045)
2011(8124)
2010(8162)
2009(7442)
2008(7342)
2007(6478)
2006(5674)
2005(4984)
作者
(24806)
(20647)
(20594)
(19614)
(13663)
(10145)
(9288)
(8152)
(8028)
(7497)
(7257)
(7242)
(6814)
(6773)
(6706)
(6650)
(6270)
(6154)
(6017)
(6000)
(5354)
(5266)
(5121)
(4913)
(4776)
(4620)
(4618)
(4446)
(4324)
(4139)
学科
(40816)
经济(40740)
方法(24042)
(23648)
管理(23261)
数学(22422)
数学方法(22314)
(18405)
企业(18405)
(11050)
中国(9718)
(9526)
(7270)
(7021)
贸易(7018)
地方(6970)
(6879)
(6797)
(6587)
财务(6586)
业经(6578)
财务管理(6567)
农业(6441)
(6374)
金融(6374)
企业财务(6358)
(5448)
银行(5422)
(5163)
技术(4916)
机构
大学(124242)
学院(120507)
(54668)
经济(53793)
管理(46358)
研究(43241)
理学(40563)
理学院(40147)
管理学(39586)
管理学院(39370)
中国(32711)
(26294)
(25456)
科学(25162)
(23063)
(22137)
财经(21175)
研究所(20053)
中心(19730)
(19601)
业大(18874)
经济学(18710)
农业(18417)
(17910)
经济学院(17142)
财经大学(16214)
北京(16089)
(15657)
(14086)
(13845)
基金
项目(83579)
科学(66408)
基金(63613)
研究(57821)
(56522)
国家(56047)
科学基金(47824)
社会(39121)
社会科(37088)
社会科学(37079)
基金项目(32738)
自然(31358)
(31077)
自然科(30673)
自然科学(30662)
自然科学基金(30194)
资助(27946)
教育(27063)
(27031)
编号(20681)
(20169)
重点(19010)
(17631)
教育部(17541)
成果(17193)
(17134)
国家社会(17007)
科研(16646)
人文(16329)
创新(16106)
期刊
(54382)
经济(54382)
研究(36746)
中国(23202)
学报(22286)
(19979)
(19925)
科学(19340)
大学(17107)
管理(16719)
学学(16308)
(13707)
金融(13707)
农业(13423)
财经(11701)
(9986)
经济研究(9855)
教育(9708)
技术(8561)
(7568)
问题(7456)
业经(7333)
(6907)
世界(6575)
统计(6214)
技术经济(5835)
国际(5808)
(5796)
业大(5518)
理论(5416)
共检索到178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茶香  罗良清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空账运行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是专家学者提出的众多举措之一;人社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延五用十)政策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社会上对此质疑声一片,认为此举会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文章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人社部制定的该政策不但不会使男女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反而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其养老金权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阳义南  谢予昭  
目前中国民众担心推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失业率,但该观点缺乏相应的经验证据。文章通过对27个OECD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当21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延迟时,有1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低了,只有5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上升了。在4个退休年龄一直下降的国家中,3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没有明显变化,而有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高了。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男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推迟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会降低青年失业率;女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推迟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会增加青年失业率。分组回归与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总之,更多的经验证据表明,推迟退休总体上降低了青年失业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潜在影响如何,已备受社会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基本养老金对城镇职工退休有明显激励效应,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似乎也印证这一点。基本养老金的确不利于增进延迟退休利益吗?本文借助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如工资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延迟退休;养老金增长率越低、养老金贴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延迟退休。本文认为,为适应弹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便于职工选择退休时间更有理性;不同退休年龄待遇计发应符合精算中性或公平,以减小弹性退休给制度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整退休年龄应主要是调整各类养老金最低领取年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按照"渐进延迟全额养老金领取年龄方案设计",建议制定激励延迟领取全额养老金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大龄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教育。将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制度、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三项政策同步施行,积极应对深度老龄社会的到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帆  王子洲  李苑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退休行为决策因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养老金收支平衡定量研究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受教育年限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确定在延迟退休政策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确定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选取大学教师、外科医师、体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和普通司机五个职业作为Topsis法的评级对象,将各职业者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体质要求、教育资源投入作为评级依据,并以此结果作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参考。如果在必须延迟退休1—5年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者延迟1年、客车司机延迟2年、教师和公司职员延迟3—4年,医生延迟4—5年。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时,需整体、缓慢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海村  于景辉  卢建江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老年退休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养老金缺口日益放大。文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及人口红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穆怀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具有兜底属性的财政养老支出将逐渐加大,本文依据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联动机制,构建养老保险缴费系数和给付系数以及财政养老支出优化计量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优化之间的联动规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35年养老保险缴费优化系数将达到1.15;养老保险给付优化系数将达到2.81;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将达到3.96。2030年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为GDP的1.42%,2035年为GDP的1.98%。研究结果对于“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期优化财政养老支出,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刚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在参保率、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基础数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退休年龄,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趋势,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采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等"组合拳",配合发挥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