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7)
2023(9009)
2022(7290)
2021(6651)
2020(5296)
2019(12015)
2018(11915)
2017(22039)
2016(11855)
2015(12868)
2014(12936)
2013(12287)
2012(11072)
2011(10099)
2010(10278)
2009(9828)
2008(9800)
2007(8621)
2006(7930)
2005(7407)
作者
(30549)
(26120)
(25648)
(24635)
(16459)
(12190)
(11754)
(9817)
(9767)
(9082)
(8911)
(8442)
(8405)
(8296)
(8195)
(7917)
(7557)
(7517)
(7452)
(7424)
(6561)
(6262)
(6206)
(5867)
(5799)
(5786)
(5720)
(5667)
(5134)
(5033)
学科
(44560)
经济(44479)
管理(35832)
(30430)
(26289)
企业(26289)
(19289)
贸易(19277)
(18747)
(16488)
中国(14758)
(14577)
方法(14343)
(13370)
业经(12928)
(11716)
数学(11528)
数学方法(11404)
(10208)
银行(10203)
体制(10124)
(9934)
金融(9931)
(9850)
地方(9343)
关系(8253)
农业(8017)
(7937)
(7749)
财务(7731)
机构
学院(160673)
大学(160207)
(72951)
经济(71523)
研究(57084)
管理(57074)
理学(47952)
理学院(47459)
管理学(46843)
管理学院(46525)
中国(43871)
(37990)
(33003)
科学(29264)
财经(28112)
(27391)
(25937)
(25341)
中心(25215)
研究所(24023)
经济学(23326)
(21551)
(21500)
经济学院(20983)
(20969)
北京(20958)
师范(20805)
财经大学(20577)
(19850)
业大(18871)
基金
项目(101088)
研究(81257)
科学(79919)
基金(72414)
(61485)
国家(60942)
社会(53005)
科学基金(51933)
社会科(50294)
社会科学(50287)
(39343)
教育(37961)
基金项目(36937)
编号(33602)
(32402)
成果(29198)
自然(29033)
资助(28336)
自然科(28302)
自然科学(28297)
自然科学基金(27780)
(26336)
课题(24588)
(23379)
重点(23221)
(22861)
国家社会(22558)
(22335)
(21881)
教育部(20929)
期刊
(86528)
经济(86528)
研究(56182)
中国(39371)
(30450)
教育(24367)
管理(23703)
(21425)
学报(19933)
(18988)
金融(18988)
科学(18561)
大学(16803)
(15890)
学学(15547)
经济研究(14959)
国际(14349)
财经(14219)
业经(14183)
农业(13973)
技术(13659)
问题(12418)
(12317)
世界(8891)
改革(7686)
(7686)
商业(7588)
职业(7380)
(7367)
贸易(7367)
共检索到264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龙小宁  
本文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双反"调查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企业、行业和国家层级如何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以下观点: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普惠制改革是成功应对贸易纠纷的根本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发勤  张倩倩  刘梦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孤立无援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接全球,再到经济体量迅速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伟大飞跃。中国从始而终倡导贸易开放,但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世界主要经济体各自谋求符合自身利益的体系架构,全球化面临结构拆解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对外开放难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要求,这既是当前共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命题,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外开放的焦点问题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应当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既要正视全球化受阻和国际经贸格局重构的挑战,又要完成向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贸易强国的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宏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机制:先行机制、推动机制、环境机制;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了制度创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利用政策先行先试扩大企业市场优势、激发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完善引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加强政府合作、多方位探索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三个维度为企业更好地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蕴   连欣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明确指出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方向路径,为新征程上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冰清  刘建  陆柯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指开放范围更广、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层次更高、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对外开放,对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推进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有力引导,近些年来,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成效有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但基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影响,相较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差距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详细探讨了中部地区抢抓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并提出了中部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制创新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中部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聂国瑾  
国际贸易常常发生纠纷,重要的是应通过正常途径求得公平合理地解决。 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正常途径,可归纳为四条,即:(1)通过双方自行协商解决。(2)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3)协商、调解不成,可以依据仲裁协议提交仲裁解决。(4)没有仲裁协议的,可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解决。各国法律对此规定,大体相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韦振团  
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边境贸易纠纷不断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越边贸的正常发展。文章针对这些纠纷的特点,结合国际惯例和中越两国有关法规,提出解决边贸纠纷的三种方式:调解、仲裁与诉讼,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指出当前亟待解决的几个法律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各种争端呈上升趋势,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美、欧各类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案,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项紧迫课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盛斌  黎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对以“边境内”措施规制融合为特征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中国的对外开放重点已由强调市场准入的市场型开放,转变为重视国内制度改革创新的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深化国内市场化改革,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参与全球经贸新规则制定。中国应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推进贸易与投资自主创新制度改革,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治理,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睿  
在对外贸易实践中,原产地标识能够帮助海关识别货物的原产国,便利海关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检验检疫、税务征收等操作。近期很多出口目的地的海关都加强了通关过程中对于原产地标识的查验力度,未标识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原产地标识可能会面临清关失败、海关扣货、退运返工或销毁等后果,给交易各方带来损失,引发纠纷。本文通过几则案例,分析了对外贸易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在"原产地标识"标注纠纷中的责任认定与解决途径,希望能够为对外贸易交易各方解决此类纠纷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婕萍  曾晓华  张梦洮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7-2021年的样本数据,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两大细分类型(贸易开放和市场开放)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服务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扩容提质,但不同类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城镇居民不同类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市场开放对城镇居民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边际赋能作用更强,而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生活性服务消费的边际赋能作用更强。与此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最小。进一步的,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同类型来看,市场开放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非生活性服务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而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两种类型服务消费的边际赋能作用都明显强于市场开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莹琬  
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价值链中断及疫情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速度不均衡,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倾向将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在面对全球价值链调整及发达国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变化使得我国的资源类产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等产品面临进出口额下降等问题,我国可以尝试建立以本国为核心、亚洲国家或地区为次核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阶梯状贸易网络结构。该贸易结构将充分利用亚洲各国优势、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带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尚鑫  
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是在全国价格认定系统普遍开展的一项调解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全国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具体模式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并走出了多条适合本地方调解工作开展的道路。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价格认定机构选择同人民法院合作,通过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的方式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本文将针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与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二者对接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苗  
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高端要素资源“引力场”,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服务业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最大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亟需提升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而贸易壁垒与技术革新是影响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助力我国服务业外贸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文实证分析高水平对外开放视角下技术革新与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壁垒能够抑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技术革新能够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贸易壁垒与技术革新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