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
2023(37)
2022(26)
2021(33)
2020(18)
2019(62)
2018(52)
2017(136)
2016(64)
2015(91)
2014(69)
2013(54)
2012(56)
2011(54)
2010(62)
2009(36)
2008(41)
2007(36)
2006(33)
2005(21)
作者
(108)
(102)
(94)
(84)
(56)
(45)
(40)
(35)
(34)
(33)
(33)
(31)
(30)
(30)
(29)
(28)
(28)
(28)
(25)
(22)
(22)
(22)
(21)
(20)
(20)
(19)
(19)
(17)
(17)
(17)
学科
(262)
税收(249)
(235)
预算(173)
决算(167)
管理(161)
(159)
财政(135)
(104)
(98)
经济(97)
(86)
体制(85)
制度(83)
(83)
(66)
政制(66)
管理体制(66)
(65)
(52)
中国(50)
(48)
企业(48)
地方(40)
收入(38)
(33)
国家(30)
土地(30)
(30)
决算法(26)
机构
学院(455)
大学(451)
(411)
财政(261)
(232)
研究(212)
(195)
经济(188)
(186)
财经(186)
中国(181)
(178)
(172)
(148)
税务(140)
管理(128)
(127)
财经大学(125)
科学(119)
(105)
(105)
(101)
国家(100)
(92)
(91)
理学(89)
理学院(89)
管理学(89)
管理学院(89)
社会(86)
基金
项目(241)
研究(212)
基金(181)
科学(177)
(161)
国家(160)
社会(145)
社会科(133)
社会科学(133)
科学基金(128)
成果(100)
(93)
编号(83)
国家社会(78)
(78)
基金项目(72)
教育(72)
(69)
(69)
阶段(69)
(67)
(66)
资助(66)
阶段性(65)
课题(61)
中国(59)
社科(59)
(59)
重大(59)
项目编号(59)
期刊
(386)
研究(349)
中国(310)
(304)
经济(304)
(256)
财政(256)
(175)
(157)
税务(150)
经济研究(96)
财经(80)
参考(78)
(78)
(65)
(60)
(55)
金融(55)
学报(54)
业经(53)
大学(48)
学学(47)
管理(47)
教育(45)
农业(41)
国际(34)
地方(34)
地方财政(34)
理论(34)
(33)
共检索到1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银梅  孟祥菁  饶玲玉  
满足公共需要是公权力的重要职能之一,而公权力的行使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即需个人让渡部分财产权利,这便产生了税款的征收和使用。在税款征收与使用中,纳税人天然具有用税监督权,且其用税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以完善的预算制度为前提。预算公开是预算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预算公开的情况并不乐观。本文从预算公开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有效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治  
财税法权利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权利适用范围从税收征收阶段扩展到税收使用阶段,以回应纳税人对税收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的诉求。纳税人预算参与权可以看作是运用预算运行机制承载这一扩展趋势的产物。该权利目的在于实现纳税人用税监督的诉求,其权利属性具有复合性特征,其权利救济在司法程序的适用上存在有限性。纳税人预算参与权由此呈现出相对于一般权利形态的特殊性,这可能引发是否有必要将该种权利纳入预算法规范化层面、其规范化价值何在、规范化的可行路径如何等疑问。应当重新审视纳税人预算参与权在彰显预算法价值追求、调节预算法运作轨迹、协调预算法制度冲突与建构预算法收支桥梁中的规范化价值;同时,伴随着纳税人对预算事务的关注度提升、国家治理方式对财政预算作用的日益重视,纳税人用税监督的利益诉求越发凸显,既有的财税权利体系无法全面涵盖这一利益因素,因而,有必要通过纳税人预算参与权的规范化回应实践发展要求。基于此,可从权利形态的具体规定、义务规范的分类设置、问责机制的拓补完善方面,寻求纳税人预算参与权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明  
中共南京市委出台关于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监督实效的意见,向社会昭示出预算公开改革的魄力与决心,之同时却又具有局限性。在当前我国的政治民主下,为达到预算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地方预算公开的推动不能完全寄托在代议制机构的基础上。我国地方预算公开推进的规范理路应是:转变预算公开的立法方式、完善人大的预算权体系以及扩大社会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参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剑文  侯卓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理财、防范财政风险的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各部门在推进预算、决算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着公开主体意识淡薄、内容不够细化、形式差别较大等问题。此次预算法修改,明确将"预算公开"入法,形成了刚性的法律约束。本文在对比预算法修改前后有关预算公开的主要条文的基础上,厘清了预算公开的定义与功能,分析总结了此次修法在预算公开方面的进步之处,并为下一步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提出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一、把握财政透明度由于在政府财政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是信息的供应方,公众是需求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需要供需双方相互配合:从信息提供方的角度,看政府是否有意愿主动提供信息;从信息接受方的角度,看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刘辉  
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但多年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被严重弱化,其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甚至有让位于其他监督形式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阻碍人大充分发挥其职能的种种制度缺陷,以期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有所帮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聪  
省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对政府的预算监督方面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算法》修改后,通过对省级人大关于预算监督的条例或决定的文本观察发现,创新模式已经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但整体上立法配套工作进度不一;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范围扩大,但广度深度有待拓展;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提高,但具体编制项目不完整、编制时间不科学;部分地方人大尝试设立预算修正权,但操作程序模棱两可。究其原因在于预算监督理念的行政主导色彩严重;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低,监督来源不透明;预算监督权力和预算监督能力相互混淆。根据财政民主理论和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践,预算监督思维应当由行政主导向人大主导转变;加强预算联网监督模式的推广,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推广人大预算修正权的先进经验并予以法定化,加快地方预算监督立法配套工作。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需要在多方努力下不断探索并逐渐发展成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  
财政绩效监督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2011年,安徽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2年,实行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编制批复制度,从绩效目标监控、绩效评价同步监督和绩效评价质量检查等方面,开展财政绩效监督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陆向华  
2005年以来,广西财政厅每年在自治区本级选择部分部门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检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根源是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完善,财政监督还不到位。本文以进一步完善部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德华  李苗  
过去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是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随着2018年3月《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阐述了支出预算审查监督和政策审查监督的概念与相互关系,分析了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审查监督的参与主体、审查监督的流程、审查监督的内容、审查监督的方法以及审查监督中人大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等维度分别总结了全国人大和若干省份地方人大的改革经验,并提出了改革的推进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本文以约束与监督权力运行的视角,提出了建立全流程、全口径、多维度的预算管理体系作为约束与监督政府权力运行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对全口径预算的理解,并借鉴国际组织及他国的相关预算管理经验,从全口径预算报告体系构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等方面为我国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更华  
新预算法,既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衔接,又与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是对推动改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一部重要法律。《财政部关于专员办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通知》目前也已正式下发,专员办工作将全面融入财政预算管理。在预算法律依据逐渐完善、专员办职能转型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应加强对预算的系统、全面、全程和绩效监管。一、在机制上,形成对预算的系统监管贯彻落实新预算法,需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晓琴  任继生  黄晓松  赵圆圆  
本文基于公共财政视角,在深入分析当前纳税服务中绩效管理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抓好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打造专业的团队、营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等完善纳税服务工作绩效管理的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丛中笑  蒋武鹏  
以制度变革方式实施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支定收"保护国民的利益,更会倒逼形成预算的刚性约束,有助于促进国家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量入为出"。减税降费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应重塑预算监督理念,重构预算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监督路径,建立健全党委、人大、公众以及司法的协同预算监督体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监督有效性、威慑性的路径,构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修文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牵头组织起草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这部新预算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要法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制度的国家性、公共性、民主性、法治性和公开性,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