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1)
2023(11926)
2022(10069)
2021(9313)
2020(7830)
2019(17854)
2018(17541)
2017(33581)
2016(18161)
2015(20209)
2014(20068)
2013(19518)
2012(17987)
2011(16279)
2010(17016)
2009(16411)
2008(15631)
2007(14035)
2006(12678)
2005(11882)
作者
(49790)
(41623)
(41240)
(39393)
(26569)
(19661)
(18814)
(15847)
(15791)
(14993)
(14220)
(13843)
(13553)
(13513)
(13248)
(12876)
(12262)
(11988)
(11950)
(11759)
(10554)
(10177)
(9953)
(9507)
(9490)
(9406)
(9270)
(9021)
(8367)
(8220)
学科
(72159)
经济(72064)
管理(59639)
(56718)
(49170)
企业(49170)
方法(29455)
(28111)
金融(28109)
(26570)
银行(26561)
中国(26433)
数学(25902)
(25730)
数学方法(25412)
(24214)
(22326)
(19558)
业经(17648)
地方(16081)
(15127)
财务(15073)
财务管理(15043)
企业财务(14353)
(14252)
(14145)
(13672)
贸易(13657)
(13379)
农业(12806)
机构
学院(252169)
大学(250668)
(109340)
经济(106981)
管理(97508)
研究(86223)
理学(82868)
理学院(81980)
管理学(80471)
管理学院(79973)
中国(73749)
(56893)
(52121)
科学(47702)
财经(42965)
(42150)
中心(41407)
(39542)
(38847)
研究所(37495)
(36002)
经济学(33990)
北京(33257)
财经大学(31854)
业大(31825)
(31639)
(31526)
(30610)
经济学院(30465)
师范(30336)
基金
项目(160773)
科学(128522)
研究(121223)
基金(118044)
(101030)
国家(100196)
科学基金(87139)
社会(78322)
社会科(74511)
社会科学(74496)
(62467)
基金项目(60514)
教育(56189)
自然(54691)
自然科(53484)
自然科学(53477)
自然科学基金(52531)
(52319)
资助(49445)
编号(49237)
成果(41856)
重点(36658)
(36391)
(35175)
课题(35066)
(34882)
(34262)
国家社会(32424)
教育部(32028)
创新(32017)
期刊
(124255)
经济(124255)
研究(80463)
中国(55646)
(44837)
(42851)
金融(42851)
管理(39951)
(33683)
科学(32560)
学报(32246)
教育(27866)
大学(26144)
学学(24671)
技术(22157)
财经(21788)
农业(21432)
经济研究(19831)
业经(19132)
(18583)
问题(15611)
(13822)
国际(13170)
理论(12805)
统计(12749)
技术经济(12283)
(12094)
现代(11987)
实践(11405)
(11405)
共检索到40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方波  
金融制度型开放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战略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金融开放的配套机制渐成雏形、自主开放与协定开放并行、积极对标国际规制要求、探索采用国际高标准管理模式、金融标准双向突破,但也面临着国际金融治理领域中的“中心-外围”困境、对标高标准规则不彻底、国内金融法规滞后于国际规制要求、落实国际通行管理上不到位以及金融标准“走出去”缓慢等挑战。因此,下一步推进金融制度性开放,需要根据国际文本要求整合金融开放规则,完善金融专门立法并与规制类开放有效衔接,完善金融开放中的具体管理措施,加大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和推出国内重点标准“走出去”并重以及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浩  卢紫薇  刘缘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中国新时代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者,并频繁发起制度冲突遏制中国,是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中国供给全球治理制度的能力有待提升,来华外商投资环境仍需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开放探索仍需深入,制度开放的法治化进程需要提质增效,产品标准体系水平尚需提高,制度创新力度亟待加强等,是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自身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力度、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对标国际先进行业标准体系、积极供给国际公共产品,应成为未来我国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合作迅速上升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美金融合作的重点表现在双方的市场准入,并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而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领域尚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中美金融合作存在明确而显著的内在需求,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政府可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和创新的策略,推动中美双边金融合作,这将显著增强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贡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崔卫杰  
当前,我国进入了以制度型开放为主的新阶段,鲜明展示了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制度型开放对政策制度的系统性要求更高,呈现出平台载体以及产业领域的政策制度设计更趋非标准化、定制化,且政策制度获得感不显著等特征。因此,需要在制度型开放重点、产业开放策略、开放平台载体、开放政策制度上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时代特色的策略和举措。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阎维博  
信用评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实际上伴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美国评级机构的全球扩张。过往欧盟基于打造国际金融市场的考虑而疏于信用评级监管,最终遭受严重损失,使其在金融危机后选择较美国更为严格的监管框架,并致力于改革准入制度以吸引更多竞争者,促进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削弱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持续推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同时存在,在现阶段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过程中已不断暴露缺陷的信用评级监管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亟需完善以准入制度为核心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一方面,应当在仍处割裂状态的债券市场中统筹评级机构准入规则设计,建立以评级质量为核心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并推动国际监管合作,提升本土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需控制评级机构风险揭示者角色附着的特殊影响力,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加剧背景下的主权信用评级风险,合理汲取境外监管经验,规范发展主动评级业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俊   云锋  
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WTO-FTA金融规则演进趋势,对比CPTPP、RCEP等主要自由贸易协定金融规则差异性,可以发现我国在金融自由化等关键性条款、金融数据流动等敏感性条款,以及在“新金融”等全新议题上,与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存在较大差距。应以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强化金融法制建设、落实金融管理措施、金融标准国际化作为金融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方向,以“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为原则,完善金融制度体系;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开放平台为载体,推动金融规则“引进来”“走出去”;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动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压力测试与复制推广;以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指引,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鹏  李芳  李明晶  
人工智能系统日益提高的复杂度、自主决策能力,以及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已经对现行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在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从技术方案到创造性审查,从辅助决策到自主发明创造,整个生态系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侧重从实践角度探寻解决人工智能与专利制度冲突的手段和途径,首先,阐述现阶段人工智能专利制度的实践特征;然后,着重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两个层面梳理、分析和探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最后,结合相关专利制度、规则、程序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青文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并非自然人发明,以其为主题申请专利时客观上难以填写“发明人”,这给以“自然人发明”为核心的专利制度带来严峻挑战。为了避免申请人将自然人作为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发明人之乱象发生,有必要适当调整发明人制度和现行专利申请规则。按照专利法基本原理,填写发明人作为专利申请人的义务,其目的并非限制发明人署名权的行使,而是为了维护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所应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利益。因人工智能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故无法作为适格的发明人。为了保障发明人正当行使署名权的自由,从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视角,可以不再强制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填写发明人,进而从专利法律制度层面解决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申请专利过程中填写发明人的实践难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智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形势,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正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迈进。文章着眼于推动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阐述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回顾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面临的挑战,重点从深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探索新兴领域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路径和举措,以此顺应乃至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助推我国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中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乔平平  
随着亚太地区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APEC(亚太经合组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在合作制度、数字技术、行动方式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APEC各成员国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时,仍面临跨境隐私规制体系尚未全面展开、成员数字经济合作立场与诉求存在差异、"数字鸿沟"现象严峻、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等挑战。基于此,中国应强化数字安全保护互联手段、推动亚太地区数字经济合作、弥补"数字鸿沟"、形成数字经济合作共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红  赵悦乔  经建坤  
中国—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至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技术及产业合作对职业教育合作需求增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通过公共外交加强政治合作,通过经济合作助推东盟国家经济腾飞,通过强固交流纽带深化文化互信及互补共促。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依然面临挑战,需要进行政策协调,顺畅政府层面合作高效连通,打造多学科、多产业导向的跨国职教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提供优质包容的职业教育,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品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林  曾燕  李麟  刘细文  
提出开放学术资源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框架,建议图书馆积极支持开放出版并在开放期刊选择、资助政策和论文处理费控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基于开放资源环境的层级复合馆藏策略,建议充分依靠开放环境提供普遍检索,同时选择关键资源定制个性化服务和保障长期保存,并积极将本地资源融入数字化开放环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华  张连丰  
随着网络科技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效率的追求,金融网络化趋势不断深入。本文分析了金融网络化的背景、现状与趋势,指出金融网络化对中小银行业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