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9)
2023(8509)
2022(6327)
2021(5608)
2020(4276)
2019(9575)
2018(9498)
2017(18610)
2016(10324)
2015(11200)
2014(11385)
2013(10795)
2012(9723)
2011(8664)
2010(9000)
2009(8254)
2008(8050)
2007(7406)
2006(7047)
2005(6482)
作者
(28555)
(23791)
(23656)
(22787)
(15275)
(11085)
(10736)
(9173)
(9132)
(8678)
(8101)
(7769)
(7693)
(7659)
(7579)
(7443)
(7175)
(6965)
(6922)
(6895)
(5965)
(5867)
(5814)
(5473)
(5450)
(5388)
(5349)
(5221)
(4847)
(4784)
学科
(39945)
经济(39900)
管理(30674)
(28304)
(21685)
企业(21685)
(15710)
中国(15052)
方法(11229)
业经(11074)
(11035)
地方(10694)
农业(10004)
数学(9716)
(9473)
数学方法(9464)
(9374)
环境(8465)
(8436)
(7813)
银行(7802)
(7505)
(7339)
贸易(7334)
(7240)
(7141)
(6892)
金融(6891)
及其(6856)
(6567)
机构
学院(140299)
大学(136625)
(59581)
经济(58175)
管理(52598)
研究(50441)
理学(44045)
理学院(43609)
管理学(42799)
管理学院(42542)
中国(39482)
(29763)
科学(29172)
(28737)
(24942)
(24147)
(23950)
中心(23535)
研究所(22174)
财经(21663)
(19627)
业大(19415)
(18915)
师范(18746)
(18740)
农业(18458)
(18457)
北京(18296)
经济学(17760)
(17003)
基金
项目(89468)
科学(70845)
研究(68273)
基金(63651)
(54754)
国家(54251)
科学基金(46823)
社会(43763)
社会科(41499)
社会科学(41486)
(35952)
基金项目(32057)
教育(30582)
(29603)
自然(28592)
编号(28447)
自然科(27918)
自然科学(27912)
自然科学基金(27396)
资助(25815)
成果(23962)
(21049)
课题(20536)
重点(20073)
(18968)
(18384)
国家社会(18089)
(17579)
发展(17494)
创新(17215)
期刊
(73731)
经济(73731)
研究(45672)
中国(31983)
(24295)
(22165)
管理(21056)
学报(18945)
(18345)
金融(18345)
科学(18187)
教育(17475)
农业(16146)
大学(15064)
学学(14147)
业经(13228)
技术(12913)
经济研究(11854)
财经(10248)
问题(9507)
(8848)
(7784)
(7684)
现代(7184)
国际(6963)
技术经济(6511)
(6369)
世界(6220)
商业(6192)
(6173)
共检索到22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奎  贾璐宇  
一、产业政策。一是政府应多出台扶持低碳高新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高新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工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二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振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奎  贾璐宇  
面对过去粗放经营城镇化所导致的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城乡失调等一系列社会生态问题,绿色城镇化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未来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就应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未来10~20年,我国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及其生产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宜居、充满活力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辜胜阻  李行  吴华君  
(一)推动城镇产业从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发挥好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发展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支撑体系城镇化绿色转型必须以绿色产业为支撑,重点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从高污染、高排放的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推动生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钮钦  杨晶  刘晨  
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发展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问题愈加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面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这一指示为我们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探索可持续的绿色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辜胜阻  李行  吴华君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春来   江泽茹   张波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空气质量,且在PM_(2.5)浓度越高的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提高环境关注度、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效率提升的机制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也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在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加强,而环境目标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熊曦  
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湖南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湖南产业结构存在绿色化层次偏低、绿色化程度不高、绿色化转型滞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导向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丰富产业结构内涵;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绿色化程度;四是通过创新政府管理,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熊曦  
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湖南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湖南产业结构存在绿色化层次偏低、绿色化程度不高、绿色化转型滞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导向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丰富产业结构内涵;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绿色化程度;四是通过创新政府管理,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红贵  汪成  
生态文明的城镇化真谛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既要实现城镇的绿色发展,也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由于工业文明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生态资产的统一管理,生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态补偿机制匮乏、公众的生态文明低下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进程。文章对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道理及其推进中的困境与对策选择进行了阐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飞虎  陈佳丽  黄兴  
在推进“双碳”目标和城镇化亟须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类U”型关系;(2)从区域层面看,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3)在绿色公共投资影响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中,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23.1%。在策略问题上,应采取加大绿色公共投资力度、优化绿色公共投资区域配置结构、强化绿色公共投资监管等措施,积极发挥绿色公共投资提升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效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智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发展是我国下一个10—20年发展的重大机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唐文狮  吴延瑞  张宁  
本文运用环境范围调整测度(RAM)模型测算了中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2005-2010年的绿色发展效率、无效率来源及减排方式,并使用Bootstrap截断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倒U型和三次型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群;污染物排放无效率是总无效率的主要源泉;大部分城市在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时,主要选择自然减排方式;居民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综合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则产生显著的先抑制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肇军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